有的時候,誰都難免成為一株發呆的小草,沒人愛,沒人暖,有事兒只能隨風倒。不怕,不怕,到付洋姐姐這里來避一避,風吹一會兒就散了呢~
Email:fyjiejie@163.com
QQ:1056967143
寄信:130021 長春市清華路156號《中學生博覽》發呆草(收)
姐姐:
你好!
我是一名高一的學生,上學期的期末考試讓我從A班跌到了B班。B班的氛圍好差,學生不再像A班的那么愛學習,老師也是各種不會教。新的英語老師發音不準也就算了,脾氣也不好,一提問學生如果學生不會就罵學生各種臟話。我本來就快要受不了了,還來了個脾氣不好的音樂老師,我哭了,哭得好嚴重,我跟老師說我要換到其他B班,老師叫我打電話給父母。我被我爸媽批評了,他們說我不應該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哭成這樣,他們說如果我換到其他班,說不定還會遇到不喜歡的老師,叫我慢慢適應。
老師安排我跟一個很認真的女孩坐在一起,她每天都坐在桌前拼命地寫作業,寫完作業就狂刷題,一天中除了去吃飯幾乎很少看到她離開教室。我很開心能和這樣的同學一起學習,我覺得我不懂的題可以請教她。結果,她講題的方式我都聽不懂,我發現還是我上學期的同學講題比較厲害,他們在班中算是精英,有的題講得甚至勝過老師。我想,我如果每次都去問他們會打擾到他們,他們在A班,學習肯定比我們緊張。我把疑問告訴了我的爸爸,他叫我有不懂的題就去問老師。可是每次下課,老師都要準備上下一個班課,我不敢去問。我好傷心!
現在的課我都上得毫無興趣,我覺得好多老師講課都沒有條理性,沒有A班老師會教。每次課后練習題我都會做了,我就更肯定,聽不聽那些老師講課都無所謂了。原來我最喜歡的英語課現在也聽不下去了。同學的媽媽說,我們現在這個英語老師的水平不適合教高中,只適合教小學,可他為什么要來禍害我們高中生呢?
想到上學期,我一回家就開心地說我的老師人有多好有多會教,而且一直很開心地學習。現在我一點兒意志力也沒有,看電視,呆坐,睡覺,完全墮落!雖然在第一次階段考中,我在級上的排名進步了二百多名,但是那是因為我期末考得太差了。我怕下次我就會重新倒退,好怕。我真的很想努力,很想回到A班,回去跟我的好朋友,回去聽我最喜歡的老師上的課!
一個有很多煩惱的學生
一個有很多煩惱的小博的讀者:
你好!
洋姐最近練英文,聽了很多馬云接受外國媒體的采訪。所以請允許洋姐在同一期雜志里第二次使用馬云的故事。哦,對了,在使用這個故事之前,洋姐還要先講一個躥紅各大娛樂版面的關于他的小笑話——
“B20上午開會休息了,馬云對秘書說:中午幫我買肯德基。30分鐘后,秘書回來說,買好了,4.6億,請您刷下支付寶。馬云眉頭一皺,馬上說:趕緊把小王追回來!我剛讓他去買中南海了……告訴他:那是煙!是煙!!是煙!!!”
網民之所以編了這個笑話,是因為在1992年的時候,馬云曾經應聘過三十幾個工作,沒有一個被錄取的,而其中一份是去肯德基,當時25個人去應聘,24個人被錄取了,只有馬云一個人沒被錄取。相信他曾經為此也是十分傷感的,不然也不會想起來就說道說道。
盡管我們不能說馬云1992年應聘肯德基沒被錄取與他2014年成為中國首富有必然聯系,只是,如果馬云當初被肯德基錄取了,或者說他當時一直心想事成的話,那么會不會有今天的馬云倒也是十分令人存疑的。
比如說,你這件事情的吊詭之處——曾經的A班,老師人好會教,有條理性;同學更是精英,不僅善于學習,而且會講題,比老師講得還明白;你在A班開心快樂……可是,你卻從A班跌去了B班。而在并不令你舒心的B班,老師水平差,同學無法幫你忙的情況下,你在年級的排名進步了二百多名,盡管你歸因為“那是因為我期末考得太差了”,所以才上升得比較多,但是你“考得太差”這件事難道不是發生在你心向往的A班?在那么令你開心的學習環境中,你跌出了A班又是什么原因呢?我們是不是因此也可以總結為成績的上升和下降與在哪個班級學習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呢?
在A班和B班的愉悅程度一定不同,A班是重點班,單從虛榮這一個維度講,在A班都更令人開心,就更不用說老師的水平了。學校之所以把學生中的“戰斗機”調配到一個班級,就是為了方便集中更優質的師資力量于一班。只是,這些表面上的功夫,老實說最多也就是一劑心理安慰劑。北京一重點中學重點班級的班主任就曾笑道:我這個班級的學生,你就是給他們集體遷到師資質量最差的學校里去,我相信他們依然會考出最好的成績!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算老師水平再有限,帶你“入門”的能力總還是夠的。你說現在的英語老師只適合教小學,她可能僅僅是講課沒有那么風趣幽默,不能調動同學的集體注意力,你讓她做張卷子未必比A班英語老師考的分低。而且英語那東西,無非就是老師領你讀讀單詞,然后你自己去背,如果一張卷子中的所有單詞你都認識,你想打低分都做不到,老師能做的第二個任務就是把你看不懂的句子再幫你分析一下,除此之外,她還需要做什么呢?剩下的全是你自己的工作啊!你學不好,跟老師的水平能有什么關系呢?
這個世界一定不存在這樣的道理:你喜歡崇拜這個老師,這科你自然就能學好。這想法是偷懶心理,你想學好哪科最重要的都是自己的付出與努力,與他人的關系不大。有一個道理是你該知道的時候了——成長,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具體到學習,如果你是真的在走心用腦地學,你是不會感到身心愉悅的,絕大多數時間你感受到的都是痛苦、疲憊和不解,而那些在輕松快樂中掌握的知識,也只是你以為你掌握了,其結果必然如那次期末考試一樣——跌出A班。
付洋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