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進入新時期后,稅務會計理論與實踐研究日趨深入,廣大會計理論工作人員廣泛探討如何正確選擇稅務會計模式并對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處理。文章主要分析了國外稅務會計的成功經驗,探討了對我國稅務會計構建的啟示,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國外;稅務會計;會計模式;“營改增”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0.119
具體來講,稅務會計是將會計學基本理論與方法運用過來,根據相應的稅法要求處理企業涉稅事務,有機結合了稅收與會計。單純從稅務會計定義就可以得知,其有機結合了稅務和會計,主要是對稅務中的會計、會計中的稅務進行研究。
1 國外稅務會計模式
1.1 美國稅務會計模式
眾所周知,美國經濟、政治體制較為先進,稅務會計模式也十分完善,其構建的為獨立式稅務會計,不排斥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財務會計實施中,稅法無法產生相應的約束作用,會計準則也在稅法外獨立允許,借助于稅務會計,來另行處理企業納稅事項。環境的不同,造成事務差異;會計學可以反映出經濟活動。因為經濟活動受到環境因素及會計的影響具有較強的滯后性特征,美國構建了互相獨立的稅務會計模式。
在經濟體制方面,美國作為最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能夠占據世界總量的1/3左右;美國在20世紀最為輝煌,發揮市場作用,優化配置資源,改變了世界格局。其構建的市場經濟體制完全自由和開放,政府從宏觀層面上進行了一定的干預,整體經濟的自由、開放性依然較強。
在法律制度方面,美國的立法權被國會、各州議會同時擁有,且各級法院也能夠解釋制定的各種法律,擁有權力開展征稅或者控制經濟活動。在歷史、政治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具有較為復雜的法律異常,不同州具有差異化的情況,且各州的法律與國會制定的條款也存在著不同,但是這些法律的前提是聯邦利益不受損害。在法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為稅法,其十分復雜,與會計準則具有較大的不同。
在會計核算規范管理形式方面,20世紀30年代前,美國沒有成立政權交易委員會,關于公司組建、經營活動方面的法律法規比較缺乏,且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也存在著諸多的漏洞與不足。成立政權交易委員會后,在監督作用方面限制會計準則的權利,且在制定會計準則的過程中,民間職業團體發揮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美國會計核算采取的為民間管理方式,在開展會計核算時,嚴格依據公認會計原則來實施,制定的法律法規不會較大程度上約束到會計規范。
在企業組織形式和融資渠道方面,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等都為美國重要企業形式,其中,美國具有最多數量的股份公司。這些上市的股份公司主導著美國經濟生活,具有較高的產值和利潤。美國的證券業十分發達,企業自有資本比重在55%左右。美國擁有較為發達的金融市場,企業資金需求很容易滿足,企業與銀行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十分緊密。
1.2 日本稅務會計模式
調查發現,日本稅務會計模式的構建過程中,受到了法國、德國以及美國的影響,將這些國家稅務模式集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稅務會計模式,也就是協調特征下的稅務會計模式。
在經濟體制方面,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日本構建了市場經濟體制;經過“二戰”之后,美國給予日本較多的幫助和引導,對政治、經濟全面改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趨于完善。日本政府會較大程度上地干預經濟活動,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對相應的經濟計劃進行制定,開展經濟調節,但是,社會資源配置的主要調節力量依然是市場。政府通過制定經濟計劃、產業政策等,來誘導與管制企業,還會將官員派駐到企業中,影響企業的發展方向。日本屬于比較典型的市場經濟國家,在經濟生活各個方面市場都發揮作用,同時宏觀經濟導向性較強。
在法律制度方面,日本的商法、證券交易法、稅法等與公司會計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日本結合德國模式制定了商法,充分考慮了經濟活動的各種主體,根據本部法律,可以針對性地處理社會經濟活動的各種經濟關系,促使債權人的利益得到維護?!岸稹敝螅毡居謱⒆C券交易所構建起來,制定了證券交易法,來對股票的發行、流通等進行規范。日本稅法直接影響到會計工作。
在會計核算規范管理形式方面,日本大藏省制定且頒布了企業會計核算原則,日本會計職業界沒有較大力量,不能夠有效影響到會計準則的制定。20世紀90年代,日本成立了公司財務研究機構,以便將更加權威的建議提供給企業會計基準審議會。雖然日本會計職業團體不具備較大力量,但是針對會計事項,依然可以發揮出相應的建議作用。
在企業組織形式和融資渠道方面,目前,日本企業股份公司形式較多,日本中小企業數量十分龐大,大企業雖然只占據較小的比例,但是卻決定性引導經濟活動。大企業互相持股,有企業集團形成,促使企業長期穩定經營目的得到實現。日本企業與銀行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往往會從銀行處滿足;而銀行是日本諸多大企業的重要股東,發揮監督約束作用,能夠有效干預企業的發展方向和具體事務。因此,銀行、集團內部融資是日本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
2 國外稅務會計對我國的啟示
2.1 構思稅務會計模式發展藍圖
在立法背景與程序方面,現階段非立法會計國家已經將稅務會計體系完善構建起來。從稅收法律制度及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方面來講,我國稅收法律制度接近于大陸法系國家,而會計制度則又類似于英美法系國家。稅務會計受到稅法的影響具有方向性特征,對稅務會計的范圍進行了界定;而稅收則是調節影響稅務會計,發揮引導作用。我國稅務會計模式的發展方向應該是非立法會計。
在稅制結構體系方面,我國稅收總收入中雖然貨物勞務稅占據較大的比例,但是經濟新常態下,逐步縮小了間接稅和直接稅之間的差距,因此,屬于雙主體復合稅制體系,兩個主體分別為貨物勞務稅和所得稅,構建的稅務會計模式需要同樣注重兩種主體,用財產稅會計、貨物勞務稅會計、所得稅會計等類型來劃分稅務會計。
在稅務會計國際模式方面,我國、法國、德國、日本等擁有較為接近的社會環境。1979年之前,我國是財務財稅合一模式,而目前則屬于財稅混合模式。而財稅分離模式將會是稅務會計的最終發展方向,因此,我國市場逐步完善、擁有較高法制化程度,且股份制企業主導市場之后,需要盡快分離財稅,實現稅務會計的獨立。
2.2 稅務會計實踐操作要領
微觀角度來講,要從經濟人視角出發,對稅務會計的實踐操作要領局部把握。要從業務管理、組織管理、稅務管理等角度規范財稅部門、納稅人等主體,以便能夠更好地實踐稅務會計模式的發展藍圖與理論架構體系。
從組織管理角度著手,將稅務管理體系高效構建起來;首先,對稅務機構科學設置,對于小型微型企業來講,因為規模、資金等因素的限制作用,可以在財務部門下面設置稅務部,財務經理管理稅務主管;而對于大型、中型企業來講,財務部、稅務部則需要放置在同等位置,財務總監對稅務經理進行管理。其次,貫徹標本兼治原則,將稅務會計課程廣泛開設于高校財經專業,企業稅務會計也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大力更新知識結構,深入掌握“營改增”、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改革、成品油消費稅改革等方面的內容。
從業務管理角度著手,對稅務會計的歷史淵源有機明確;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有著不同的目標,前者主要是服務于投資者、社會公眾;后者則是服務于依法征稅和依法納稅;兩者有不同的依據,前者主要依據稅法,后者則依據會計準則來實施;兩者具有不同的對象,前者主要是對資金投入、周轉、循環全程進行核算,后者則是對稅款征集、上交、退還全程進行核算;兩者具有不同的原則,前者依據應計制開展,后者則要結合實現制和應計制實施。
從稅務管理角度著手,對現行稅收征管體制大力改革;重點稅源企業,國務院可以設立辦事處,發揮財務監督權力,參與到企業分配當中;將會計委派制實施于地方重點國有企業,對其履行的責任情況進行實時實地的全程跟蹤和監督;而一般納稅人企業,政府則對中介服務進行購買,設置稅務特派員進廠實施會計核算;而借助于第三方力量來監督非重點的小規模納稅企業,保證其能夠將法律賦予的納稅義務切實履行下去。
3 結 論
綜上所述,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在稅務會計理論實踐研究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需要制定針對性的完善發展對策,適度分離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同時,對我國稅務會計理論體系大力發展,將適合我國國情的理論內容借鑒過來;深化實踐,不斷推動我國稅務會計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紅超.環境資源財政理論與政策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1.
[2]馬之超.我國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問題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
[3]金震華.各國銀行不良資產處置與防范的法律問題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08.
[4]殷增輝.地質勘查單位營改增后稅務會計處理的變化及對單位稅負的影響分析[J].中國市場,2016(29).
[5]章艷.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確認計量比較研究[J].中國市場,2016(9).
[6]宋志軍.我國稅務會計模式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