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英 鄭春蘭 黃秋仙
【摘要】 目的:探討階段式康復護理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將2013年1月-2015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2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層分組法將8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46例)和對照組(36例),對照組圍術期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圍術期采用階段式康復護理,觀察比較兩組術后髖關節穩定性、活動度、關節功能優良率、康復鍛煉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術后髖關節穩定性及活動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及關節功能優良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康復鍛煉依從率及生活質量GQOLI-74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階段式康復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術后關節功能及康復鍛煉依從性,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治療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階段式康復護理; 髖關節置換術; 關節功能; 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8-0078-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8.042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當前緩解關節疼痛、恢復和改善關節功能、畸形矯正的主要治療手段,主要的適應證包括骨性關節炎、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無論何種疾病只要X線片顯示有關節破壞征象即可采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但術后也會出現肌肉萎縮、感染、髖關節脫落等并發癥[1],為此圍術期護理干預在髖關節置換術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階段式康復護理應用于臨床中,現將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2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61例,女21例,年齡55~85歲,所有患者均為擇期行單側髖關節置換術,按照隨機分層分組法將8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文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46例,男34例,女12例,平均年齡(61.9±2.4)歲;致病因素:股骨頸骨折19例,類風濕性關節炎8例,創傷性關節炎5例,股骨頭壞死11例,良性和惡性骨腫瘤3例;固定方式:非骨水泥固定35例,骨水泥固定11例;術前Harris評分12~42分,平均(31.09±2.15)分;病灶位于左側者29例,右側者27例。對照組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齡(60.6±2.8)歲;致病因素:股骨頸骨折17例,類風濕性關節炎6例,創傷性關節炎3例,股骨頭壞死8例,良性和惡性骨腫瘤2例;固定方式:非骨水泥固定29例,骨水泥固定7例;術前Harris評分10~43分,平均(30.84±2.38)分;病灶位于左側者19例,右側者17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圍術期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圍術期給予階段式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1)良肢位擺放干預,良肢位是為了保持肢體的良好功能而將其擺放在一種體位或姿勢,是從治療護理的角度出發而設計的一種臨時性體位,其能夠使術后關節相對穩固,從而預防預防術后關節出現病變模式,促進患者術后關節功能康復[2-3]。(2)早期康復干預,早期康復主要在于恢復關節功能,在康復鍛煉和治療中預防髖關節內旋超過中立位等過大禁忌動作,鍛煉方法包括踝泵部、臀肌收縮、足跟滑動、髖關節屈曲等,康復鍛煉效果較好者可逐步練習高椅坐位[4-5]。(3)鞏固康復鍛煉,根據患者切口愈合、肌力恢復及疼痛等情況,逐步增加訓練強度,期間可增加柔韌性綜合功能訓練,期間指導患者避免雙腿交叉上樓等易導致人工關節受力過大動作,同時指導仰臥位膝關節屈曲、蝶式牽引、提踵練習、哈殼式運動及坐位曲髖等訓練[6]。(4)術后晚期康復干預,患者在術后3個月后可視情況指導患者進行交替性上下樓梯,髖關節屈曲活動度可逐步增加至90°,亦可進行單膝貼近胸壁練習,完成較好者可進行托馬斯式牽引訓練,在不引起疼痛前提下進行仰臥位直抬腿訓練,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髖部伸肌、外展肌肉等抗阻訓練,逐步幫助患者恢復平衡感及日常生活能力[7-9]。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術后髖關節穩定性、活動度、關節功能優良率、康復鍛煉依從性及生活質量。(1)術后12、24周采用MX三維步態分析系統進行髖關節穩定性及活動度測定,通過骨盆傾斜角度評價髖關節穩定性,傾斜角越大說明髖關節穩定性越高,通過運動弧度對髖關節活動度進行評價,弧度越大說明關節活動度越高[10-11]。(2)關節術后功能采用Harris標準進行評價,該評分標準分別從疼痛、日常活動、步態、行走輔助、行走距離、畸形、活動范圍共計7個維度進行評價,各維度及總評分越高說明關節功能恢復越佳[12],總分在0~100分,90~100分表示關節功能優,80~89分表示關節功能良,70~79分表示關節功能可,70分以下者表示關節功能差[13]。優良=優+良。(3)康復鍛煉依從性采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問卷表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康復鍛煉時間、鍛煉強度等,根據調查結果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及不依從三類。(4)生活質量采用GQOLI-74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共計5個維度及74個單項,每個單項分為5級,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佳[1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關節穩定性及活動度比較
觀察組術后髖關節穩定性及活動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關節功能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及關節功能優良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2.3 兩組康復鍛煉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康復鍛煉完全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生活質量GQOLI-74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髖關節置換術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已趨于成熟,但術后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則有所差異,這種差異與圍術期的護理質量有顯著相關性,傳統護理模式過多關注于手術風險,而對術后關節功能的恢復重視不夠,此指導思路也導致臨床護理路徑中功能康復干預措施不足,而本文采用的階段式護理干預措施,則將早期康復鍛煉及鞏固康復鍛煉作為護理模式中的主要內容,確保患者能夠快速、早期恢復髖關節功能,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關節穩定性及活動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Harris評分及關節功能優良率均高于對照組,術后生活質量亦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說明,階段式康復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置換術后關節功能,這主要源于早期康復訓練可促進患者關節部位血液循環[15],促進手術部位炎性物質重新吸收,進而減少粘連、炎癥等導致的手術部位損傷[16],而分階段康復訓練則利于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逐步恢復,避免訓練強度不足導致的關節功能康復不佳,亦可避免訓練強度驟然增大導致的關節功能受損[17],因此階段式康復護理利于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林斐.綜合護理干預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30(11):145-146.
[2]韓碧園.早期康復訓練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31):51-52.
[3]呂勤,李冬梅,別春娟.早期康復護理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6):260-261.
[4]岳淑梅,靳紅娥,武愛華,等.優質護理聯合預見性護理用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6,9(2A):132-133.
[5]李彩紅.優質護理服務在全髖關節置換術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240-241.
[6]王春紅,樊星虹.因時護理聯合全期護理理念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6,14(6):602-605.
[7]金巧玲.延續性護理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4,12(4):473-474.
[8]張雪暉.圍術期護理在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2):168-170.
[9]陳湘岳.舒適護理對高齡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功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3,10(1):56-57.
[10]呂汐妍,王躍,譚波.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前康復干預對術后早期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3,27(6):653-656.
[11]田昕.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醫療護理及康復訓練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277-278.
[12]張炎珠,王秋紅.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循證護理[J].全科護理,2016,14(5):477-478.
[13]張筍.臨床護理路徑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實施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233-234.
[14]肖素萍,古紫云,李曉芬,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61-63.
[15]錢思琪.康復護理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1):100-101.
[16]何雅玲.多元化康復護理干預對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114-115.
[17]張運金.對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4):38-39.
(收稿日期: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