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樂春+胡惠民+梁宇翔
[摘要]綜述目前常用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的內容和應用,包括Lysholm膝關節評分、奎森功能演算指數、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炎指數、美國膝關節協會評分、關節炎影響評估表2、膝關節損傷和骨關節炎結果評分、國際膝關節文獻編制委員會膝關節評估表、馬克思活動水平量表、日本膝關節骨關節炎功能評估量表。通過了解各評分系統的基本內容、結構和應用,建議研究者根據不同的研究對象選擇評分方法進行評估。
[關鍵詞]膝關節;關節功能;膝關節評分
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是一種多發于中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病變,主要表現為受累關節發作性疼痛及下肢功能障礙,關節變形等。該病的病理變化為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并由此引起的軟骨下骨關節邊緣、滑膜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結構的變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已成為全球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曾有報導,我國55歲以上人群中膝關節病發病率為60%,65歲以上老年人發病率達到85%。目前國內外對該病預防和臨床治療報道較多,但尚未見明確統一的療效評判標準,有的以單一的癥狀或體征確定療效;有的以國外標準確定療效;有的自擬以臨床癥狀變化來確定療效。
為明確更為科學的膝關節功能評價標準,現將近期國內外文獻中常用的膝關節病評分方法匯萃引讀,旨為我國制定相關臨床評價標準提供實用的參考依據。
1 Lysholm膝關節評分(LKS評分)
由瑞典學者于1982年提出,1985年重新修正后被應用于各種膝關節疾病,屬于問卷式他評量表。在正常人群中研究表明,女性得分低于男性。量表從跛行、支撐、交鎖、疼痛、不穩定、腫脹、上樓梯和下蹲8項條目對患者功能進行評估。總分O~100分,其中疼痛和不穩定性所占分值較高。測量時間約需3~5min。Lysholm評分強調患者對于癥狀的主觀感覺,它結合數字式的評分和患者日常活動級別,能對患者功能障礙的程度做出劃分。2014年我國學者陳濤平等對65例經關節鏡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進行回顧總結,結果示患者術后2年Lysholm各項評分得到有效提高。研究表明該量表對前交叉韌帶重建患者最可靠,在評估自我限制活動的患者時得分差異更顯著,因此,為了使評估結果更全面,建議評分時與膝關節活動水平簡易測評量表聯用。
2奎森功能演算指數(Lequesne評分)
1987年提出的評估膝骨關節炎患者病情和關節功能的評分工具。量表包括疼痛或不適、最長步行距離、日常生活功能障礙三大部分,共10個問題,測量時間約需3~5min。我國學者黎春華等初步驗證中文版Lequesne指數在評價者間信度ICC為0.94。劉穎發現Lequesne評分與VAS評分及膝關節屈曲活動受限度呈正相關。該量表被廣泛應用于慢性膝骨關節炎患者,亦可用于隨訪病情,簡單易行,重復性好。但Lequesne指數不足之處在于無法區分兩側膝關節病患輕重程度。
3 WOMAC骨關節炎指數(WOMAC指數)
1988年提出的WOMAC是針對下肢骨關節炎的自評量表。該量表共24項條目,在OA及RA的文獻中使用頻率相對較高。最初的WOMAC由視覺模擬評分(VAS)法和0~4分五級尺度兩個版本組成,兩者的度量屬性相似。目前VAS視覺評分使用較廣泛。評分范圍從0~100mm,數值越大表示癥狀越重,約需5~10min完成測量。WOMAC總分<21分為輕度,21~48分為中度,>48分為重度。中文版WOMAC量表3個維度的Cronbach's a系數分別為0.67~0.82,組內相關系數ICC為0.82~0.88,聚合效度和區分效度良好。2009年我國學者陳蔚等對該量表進行信度重測,發現疼痛在各維度中的重測信度最高,功能活動的重測信度最低,原因可能與量表功能評估部分所占比例少,而對疼痛評估部分所占比例大有關。WOMAC指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反映出患者治療前后的變化。該量表多用于評估慢性中老年KOA患者。
4美國膝關節協會評分(AKS評分)
由美國于1989年研制的綜合性他評量表。量表由膝關節評分(4項)和活動功能評分(3項)構成,總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狀態越好,填寫量表時間約需7min。該量表ICC為0.80~0.89。該量表被廣泛運用于KOA患者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前后評分,在北美國家使用較為普遍。Knig等在1997年評價AKS是對術后患者進行隨訪連續性最強的評分。它還有效地解決了與年齡相關性疾病導致評分分下降的問題,在患者遠期隨訪中較好地避免了誤差的發生。
5關節炎影響評估表2(AIMS2評估表)
由美國學者在原始AIMS的基礎上于1992年提出,共78項條目。該量表Cronbachsa系數為0.74~0.96,ICC為0.78~0.94。但由于完成量表時間較長,使其推廣受限。1997年Guillemin等在此基礎上研發提出AIMS2短卷(AIMS2-sF),量表從軀體、癥狀、情緒等5個部分組成。各維度Cronbachsa系數為0.65~0.83,ICC為0.60~0.80,因子分析顯示結構效度良好。所有條目均采用1~5分評分,標準化總分為100分。患者平均僅需6.18min完成AIMS2-SF。該量表多用于評估KOA患者生活質量。2013年汪鳳蘭等利用AIMS2-SF和WOMAC量表對唐山市農村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量現狀進行調查,結果示患者生活質量得分為(73.10±14.72)分,該地區膝骨關節炎患者大部分處于中下生活質量水平,生活質量狀況尚有待提高。
6膝關節損傷和骨關節炎結果評分(KOOS評分)
1998年在WOMAC基礎上提出的以患者自我評估管理為主要方式的膝關節損傷及骨關節病療效問卷,用于大范圍評估各種可能造成或加重KOA的膝損傷。量表由膝關節癥狀、活動功能、生活狀態等5個維度構成,共42項條目,測量時間約需10~15min。中文版KOOS評分量表Cronbach's a系數為0.64~0.88,ICC為0.60~0.87,聚合效度和區分效度較好。由于它的可靠、有效性,該評分工具在與膝關節相關的臨床實踐和研究被譽為最適用的健康評價系統。美國學者Wright認為,該量表多用于中青年急性患者的評估。我國學者王影認為,中文版KOOS的區分效度良好,能很好地區分不同年齡、是否手術組別的膝關節損傷或骨性關節炎患者。
7國際膝關節文獻編制委員會膝關節評估表(IKDC評估表)
由歐美各大運動和醫學組織通過反復修改后于2000年提出的評分量表。該表由膝關節評估(10項條目)和膝關節韌帶檢查表(8項條目)組成,內容包含關節疼痛、運動水平和日常活動能力,總分0~100分。該量表Cronbach's a系數為0.91,ICC為0.94,與LKS及醫療結果研究36項簡表相關性較高,聚合效度和區分效度良好。IKDC可針對膝關節的癥狀、功能和體育活動適應能力等進行評估,有助于比較不同膝關節疾病,但是不能反映患者的基本生活環境。
8馬克思活動水平量表(Marx Activity LevelScale)
該量表是用于測評基本活動量的簡易式自評量表,建議與Lysholm評分量表聯合使用。它針對活動的基本功能和頻率評估膝關節活動水平。量表包含跑動、剪切、減速、旋轉4項條目,每項條目依據完成動作的頻率計分,完成次數越多,則分數越高,總分0~16分。量表用于評估患者過去1年里最高活動量,已被應用于臨床科學研究。馬克思運動水平量表將跑動、跳躍等動作評估參數引進評分系統中,簡單實用,填寫量表僅需1min,是一個值得推廣的簡易量表。
9日本膝關節骨關節炎功能評估量表(JKOM評估表)
由日本學者于2002年研發而制定的評估量表。該表根據亞洲人的生理特點、生活方式、環境特征制定,從疼痛、僵硬、生活狀態等方面對KOA患者的功能進行評價;每項參照量表限定值的大小進行量化,最后算出總分(0~100分)。漢化版JKOM的重測信度ICC 0.947~0.993,說明量表具有高穩定性和可重復性。該量表使用方便(評定時間5~8min),更適用于亞洲人群,在日本經多年研究應用,受到康復醫學科、骨科等學術界的一致推崇。
10量表的選擇和使用
Lysholm評分是膝關節鏡手術前后最常用的評分量表,對于患者不同強度的運動功能等級能做出初步評估,評分更傾向于日常生活的活動。該評分與活動水平評分量表聯合使用會更有意義。WOMAC量表、Lequesne評分多用于評估慢性中老年KOA患者,亦可用于隨訪病情。AKS評分用于KOA患者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前后評分,并能了解到術后患者的恢復情況。AIMS2量表多用于評估KOA患者的生活質量。KOOS量表多用于評估中青年患者急性或亞急性膝損傷。IKDC評分可運用于各種條件的膝關節,針對膝關節的癥狀、功能和體育活動適應能力等進行評估,有助于不同膝關節疾病組間的對比。并能評估膝關節的多種疾病,對于膝韌帶損傷、缺損的評估最可靠。馬克思運動水平量表是評估膝關節基本運動水平的簡易量表。日本膝關節骨關節炎功能評估量表適用于亞洲KOA人群功能狀態評估。
當前部分膝關節炎相關文獻中,常見幾個評分系統并用以多維度評估膝關節功能。然而,目前各式各樣量表的出現另臨床醫生在選擇評分方法時出現困惑,且評分表多是自我評估表,多種評分運用時填表耗時長。為提高量表應用分析的效率,可考慮使用一種評分工具算出總分,再結合一種簡易膝關節活動水平量表,使評估效應顯得更為嚴謹。醫者的評估結果和患者對癥狀的主觀感覺往往不一致,國外學者認為如果患者感覺治療不滿意,結果就不能算滿意。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療技術的提高,以患者評價為主的問卷式評估量表將會逐漸普及。膝骨關節病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相對較高,由于老年人理解力、記憶力、視力漸減退等生理特點,我們在使用量表對老年患者進行測定時,應注意對其加以輔助性解釋說明。
11小結
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是評估膝關節損傷和臨床療效的一項測評工具。針對不同的患者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是評估病情進而制定康復護理措施及個體化運動處方的關鍵環節。中國不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民族眾多、地形復雜,具有自身膝關節病的流行病學特征。迄今我國仍長期引用國外相關數據和方法對膝關節病開展研究,以致于膝關節功能的評估到目前尚未形成統一認定的標準。
隨著當今社會老齡人口快速增長,膝關節損傷及骨性關節炎患患者數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根據中國國民特點設計出一個簡易但是能精確反映各種膝關節功能紊亂包括韌帶損傷、髕股關節疾病、半月板疾病和骨關節炎的評估系統。這對于促進我國國民的身體健康、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