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樹青+呂達+李長簽+奚向宇
【摘要】 目的:觀察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腰間盤突出癥患者72例,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36例。對照組實施保守治療,觀察組實施椎間孔鏡術治療。比較兩組VAS、JOA、ODI評分。結果:治療后1、3個月,觀察組VAS、ODI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低,JOA評分明顯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椎間孔鏡技術治療可緩解患者疼痛程度,促進關節功能恢復。
【關鍵詞】 椎間孔鏡技術; 保守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 關節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5-0007-02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JI Shu-qing,LYU Da,LI Chang-qian,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5):7-8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Method:72 LDH patient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3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ok conservativ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PTED. The VAS score,JOA score and ODI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 and 3 months,the VAS,ODI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JOA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TED for treating LDH patients can relieve patients pain degree and promot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
【Key words】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Joint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Beijing Pinggu Hospital of TCM,Beijing 101200,China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的骨科退行性腰椎病變,以腰腿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對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1]。臥床休息、外用膏藥、內服湯藥、配合針灸推拿等保守治療方式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基礎方法。傳統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有椎板間擴大開窗髓核摘除術、前椎板切除減壓固定融合術、單側椎板切除髓核摘除術等,需要將椎旁肌肉及韌帶廣泛的剝離,可能切除部分小關節及椎板,造成極大的機體損傷,易引發較為嚴重的并發癥[2]。近些年,隨著脊柱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椎間孔鏡技術因其創傷小、操作簡單,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等特點在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中得到廣泛應用[3]。本研究為觀察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對筆者所在醫院7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研究,結果較為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進行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中診斷標準[4],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骨質增生顯著者,嚴重心腦肝腎、血液系統疾病者及不耐受手術治療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36例。對照組:男13例,女23例;年齡20~59歲,平均(45.8±5.3)歲;病程2~18個月,平均(6.8±2.6)個月;患椎節段:L4/5段14例,L5/S1段22例;腰間盤突出位置分型:L4~L5極外側型9例,旁中央型23例,中央型4例。觀察組:男12例,女24例;年齡20~61歲,平均(46.2±5.7)歲;病程2~21個月,平均(7.1±2.9)個月;患椎節段:L4/5段13例,L5/S1段23例;腰間盤突出位置分型:L4~L5極外側型8例,旁中央型23例,中央型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保守治療,要求患者臥床休息,同時實施神經根脫水劑及神經營養藥治療,并與針刺配合治療。觀察組實施椎間孔鏡技術治療:患者取俯臥位,并實施局部麻醉。(1)對于L4/5盤源性腰腿痛及極外側間盤突出患者實施楊氏椎間孔鏡(YESS)技術,選用椎間孔鏡手術系統(德國Joimax公司),做10 cm左右切口于棘突中線旁,將18G穿刺針插入,通過Kambin安全三角穿入病變椎間隙中央,之后將針芯取出,將造影劑、美藍混合液(9∶1)注入,實施椎間盤造影,對導絲實施更換,逐級插入擴張套管,沿擴張管插入7.5 mm工作套管后,將內鏡插入,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持續沖洗,經外顯屏顯示有藍染出現則為病變的髓核組織,使用髓核鉗交替摘取髓核組織,通過射頻消融促進纖維環及髓核形成,并將藍染的髓核組織徹底摘除。(2)對于L5/S1、L4/5椎管內中央及旁中央突出患者實施椎間孔鏡(TESSYS)技術,做12~13 cm切口于棘突中線旁,自斜向下前30°進行穿刺,達患椎間隙上關節突尖端停止,位置良好后順著內緣進入椎間隙,之后將針芯取出,之后操作和YESS技術相同。對于L5/S1及后路經椎板間隙患者實施后路經皮椎間入路(iLESSYS)技術,取俯臥位,將體位墊好,保持腰骶部為后凸狀態,且椎板間隙張開。做2 cm切口于棘突中線旁,將18G穿刺針插入,之后操作和YESS技術相同。術后臥床48 h,之后指導患者下床活動;同時給予患者神經根營養藥、脫水劑及抗生素治療,避免發生神經根水腫及感染。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通過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JOA)評分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以上肢運動功能、下肢運動功能、感覺及膀胱功能為主要觀察內容,得分越高恢復越好[5];采用腰椎功能障礙指數問卷(ODI)評分評估患者腰椎功能障礙情況,得分越高表示腰椎功能障礙越嚴重[6]。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觀察組VAS、JOA、ODI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個月,觀察組VAS評分及ODI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低,JOA評分明顯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的主要原因。目前,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見手段。椎間孔鏡技術是一種微創手術方式,主要從經皮內鏡椎間盤切除術發展而來。隨著脊柱微創外科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設備的不斷完善,椎間孔鏡技術已經可直接手術摘除各種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游離組織塊、脫落,成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最為有效的治療方式[7]。
YESS、TESSYS及iLESSYS這三種方式是椎間孔技術中常見的治療方式。YESS技術是一種新型內窺鏡系統,從原有腰椎側后路經皮椎間孔內窺鏡發展而來,可使施術者在廣角視野下通過單通道便可將椎間盤切除和神經根減壓完成,從外顯屏上就可顯示椎間盤內間隙、纖維環內外側壁、硬膜外間隙,手術操作較為簡單,但無法將游離和脫出的椎間盤組織摘除[8];TESSYS則是根據YESS技術存在的缺點進行改變的另一種微創手術技術,可逐級將下位椎的部分上關節突前下緣骨質結構切除,使椎間孔擴大,可在直視下經結膜囊前間隙將游離或脫出的腰間盤組織取出,適用于椎間盤游離及脫落巨大的患者;iLESSYS技術從后路椎板間隙進入椎管,提高鏡下視野的清晰度,可將椎管內突出或脫離的椎間盤組織直接切除,以中央型和旁中央型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主要使用人群[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VAS、JOA、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個月觀察組VAS、JOA、ODI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改善,表明椎間孔鏡技術可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促進患者功能恢復。保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可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早期患者。椎間孔鏡技術可用于治療不同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將神經根壓迫完全解除,充分減壓神經根,破壞腰椎原結構較小[10],將機體重要的原結構保留,有助于術后功能恢復。此外,椎間孔鏡技術還具有以下優點:(1)術中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有效提高術野的清晰度;(2)提前制定穿刺路線,有助于術中定位,促使透視次數減少;(3)術中徹底將藍染的間盤組織摘除,而對神經管狹窄的患者,則通過切除部分黃韌帶、關節突等結構,充分松解神經根,進而降低術后復發率。
綜上所述,椎間孔鏡技術可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黃保華,陳遠明,周先明,等.經椎間孔經皮內鏡治療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6,16(9):820-823,832.
[2]朱騰月,丁宇,張建軍,等.經皮內鏡椎間孔內口入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6,22(3):194-199.
[3]段小鋒,金偉,陳俊君,等.經皮椎間盤鏡下及經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治療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對照觀察[EB/OL].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10(1):144-147.
[4]胡有谷,陳伯華,馬學曉,等.腰椎間盤突出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69-385.
[5]賈傳廣.經皮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醫正骨,2015,27(6):49-50,53.
[6]丁偉國,徐衛星,盧笛,等.經皮內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治療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J].浙江醫學,2016,38(12):918-921.
[7]段小鋒,鄭漢江,陳俊君,等.椎間孔鏡下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6,22(9):703-706.
[8]馬敬壽,王曉波,劉福志,等.經椎板間入路椎間孔鏡治療下段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6,18(3):261-264.
[9]孫利明,智新力,趙志遠,等.椎間孔鏡下脊柱內固定系統治療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評價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6,13(5):113-116.
[10]舒劍臣,史可測,蔣俊威,等.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分析[EB/OL].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5,9(21):4031-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