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中
摘 要:課外閱讀作為學生獲得更豐富知識的途徑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加強指導農村學生進行有效課外閱讀是提升農村學生學習知識面的有效途徑。根據我國當前農村教學發展現狀,提出一些實用性較強的理論作為指導農村學生合理開展課外閱讀的途徑,促進農村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
關鍵詞:農村;學生課外閱讀;有效閱讀;方法
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是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目標,也是增強學生知識儲備的有效途徑。農村學生由于自身生活環境和當地教學思想的限制,往往對教學課程以外的閱讀較少,并且課外閱讀的內容也受到當地農村的發展水平限制,注重對農村學生進行有效課外閱讀引導能夠促進我國農村教育建設,促進我國教育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一、課外讀物的選擇以“健康讀物”為主
目前,我國閱讀市場資料豐富多樣,閱讀資料也是良莠不齊,注重指導農村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應當注重對課外讀物的選擇以“健康讀物”為主。首先,文學名著進行引導。依據農村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對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引導。例如,七年級學生以《西游記》《繁星·春水》等閱讀趣味性較強的文學名著進行引導,而九年級學生以《巨人傳》《紅樓夢》作為閱讀引導。對農村學生進行名著引導時應當遵循由簡到繁的有序性進行導讀,避免學生在閱讀中形成閱讀困難,導致學生失去閱讀興趣;其次,專輯和科普知識的引導。依據學生的個人學習愛好,也可以將學生的閱讀向著人物傳記方向引導,例如《周恩來傳》《魯迅傳》等能夠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激發學生斗志的方向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方向;最后現代雜志期刊推薦。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當代文學作品進行閱讀,這些文學作品的易讀性較強,趣味性更大,能夠成為學生學習中的“小幫手”。例如,《意林》《中國青年雜志》等等都適合學生在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閱讀能力。
二、注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培養
注重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促進農村學生實現有效課外閱讀的手段,教師通過教授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方法,使學生掌握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學生課外效率的提升。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閱讀方法,才能將課外閱讀的相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學習中,這樣的課外閱讀效果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例如,學生閱讀《西游記》后,通過師生交流,談一談學生自我閱讀感受,并對《西游記》中唐僧形象進行分析。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合理交流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自我思考,促進學生知識積累和語文能力的提升。
三、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課外閱讀能力
輔助學生做好課外閱讀學習筆記也是促進農村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有效途徑。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相結合,教師協助學生做好課外閱讀筆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促進學生將課外閱讀成果應用到實際學習中,注重學生之間課外閱讀的交流與探索。教師可以開展一場課外閱讀交流課。例如,《西游記》閱讀交流:學生暢所欲言,題目設定為:(1)我眼中的“唐僧”;(2)神話故事與社會現實的揭露;(3)“孫悟空”的形象分析。學生將課外閱讀內容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促進學生將課外閱讀中所思所想所感進行暢所欲言,這種引導式的課外學習與課堂學習相結合的手法提升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促進農村學生課外閱讀逐步發展。
四、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
課外閱讀的氛圍培養也是促進農村學生進行有效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依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方向,提升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強學校對學生課外環境建設也是促進農村學生進行有效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例如,學校設置相應的課外閱讀宣傳專欄板報。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視野的擴展,為農村學生提升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由學校發展到自身的生活環境。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應用先進的科技手段——計算機網絡平臺進行網絡閱讀,為農村學生有效的課外閱讀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
課外閱讀是我國新課標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強對我國農村地區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引導,促進農村學生的知識積累,豐富農村學生的課外學習視野,能夠為促進我國農村學生建設做出有力保障。此外,加強農村學生進行有效閱讀途徑進行指導也能提升我國城市與農村建設中教育的平衡發展,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實現我國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協調發展,把握教育的總體發展方向,為社會的建設和未來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苗承燕.積石山縣初中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2]賈雪波.關于高中《課外閱讀推薦書目》閱讀情況的調查報告[D].湖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