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勝霞
課堂提問的繁雜細碎,成為當下閱讀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課堂中能以精、少、實、活的主問題激活課堂、創新教學,就能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并且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為其個性化閱讀、探究性閱讀提供可能。
如,在人教版第七冊第26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景與人的關系,建構起爬山虎與葉老之間的聯系,了解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寫法,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難點。筆者緊扣文中“你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東西”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了四次自學,并有效實施了拓展閱讀,每次讀書的要求都是:你學到了什么?這個看似平實無華但又極具開放性的問題給了學生廣闊的表現時空。
一、以問激發期待
興趣是學生習得知識、發展學習能力的原動力。它能讓人保持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建構起正確的學習動機。無數教學實踐表明,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持續而穩定的興趣,就會將學習中苦的一面轉化為樂的一面,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這樣在課堂中才能做到聚精會神,在思維上才能做到與老師產生共鳴,在愉悅的狀態中獲得新知。
在導入之后,教師出示句子:“你看看葉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細,你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并問學生:讀了這句話,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想知道葉老修改得多仔細,想知道到底可以從中學到多少東西。教師歸疑并提出自學要求:自讀課文1~5自然段,看看你可以從中學到什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兩個問題去自學,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期待被充分激發出來,學習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
二、以問生成對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生生對話”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表現,它是體現“語文教學是以發展學生語文素養”這一課改思想的重要方面,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解題能力的提高,才是我們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
在學習1~5自然段的過程中,問題來源于文本、來源于學生,問題又回歸學生、回歸文本,教學流程依據學生表現有機組織,教材理解程度根據學生思維深度合理拓展。通過自學與交流,學生從葉老替“我”修改作文這件事中,學到了葉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學到了葉老寫作文、改作文時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交流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讀書與理解情況有機地引發師生、生生的對話,促進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對人物的感受以及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以問促動回讀
廣東教育學院教授創造出了“一步三回頭”的語文教學方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回讀,往往能起到優化課堂教學、輕易突破難點的效果,還能建立起知識之間的關系及拓展,使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最終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6~9自然段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兩處關于爬山虎描寫的處理。如何引導學生體會到由于“我”的心境不同,對景物的感受也不相同呢?教師以談話導入,引出作者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肖復興,要去見葉圣陶老先生,你的心情會怎樣?引導學生帶著激動與興奮的心情去讀課文第六自然段,自然就會從爬山虎中讀出這種激動與興奮來。然后出示第二處關于爬山虎的描寫,在與第一處進行對比后質疑:這時作者為什么不再有剛才的激動與興奮,從而引起學生的閱讀反思。此時教師承接上一次自學要求提出這次自學的問題:葉老替“我”修改作文讓我們學到了他的一絲不茍,現在他請“我”做客,又能讓我們學到些什么呢?交流時,在理解了葉老的平易近人,了解到葉老對“我”的期待以后,引導學生回讀第九自然段中關于爬山虎的描寫,學生很自然地就體會到其中包含著葉老的期待與希望。
如此教學,以讀促學生回讀文本,讓學生的情感在文本中多走幾個來回,實施有層次的感悟,在感悟語言、感受品質的同時,“借景抒情”這一寫作方法滲透也水到渠成了。
四、以問激發情感
課文第十自然段是本課的高潮,通過前面的教學鋪墊,在修改作文、請“我”做客兩件事中,學生體會到了葉老作文要一絲不茍、做人要平易近人的優秀品質。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指導學生進行第四次自學:仔細讀讀第十自然段,從作者肖復興身上,我們又能學到什么?學生在自讀、交流過程中,結合課前了解到的相關寫作背景知識,然后通過多形式的朗讀及有層次的說話,將本文所要表達的作者對葉老思念與感激之情充分表達了出來;同時將對“人”的情感融入“物”之中,引導學生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和作者對葉老的不盡感激與無盡思念之情。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緊緊結合教材,以“你學到了什么”這一緣于文本的平實無華的問題為主線展開本課的教學,使整個課堂教學渾然一體;特別是有了這提綱挈領、一脈相承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自主探究,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張揚,有效促進了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語文能力的提升。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對主問題設計得恰當、巧妙,引導得法,就一定能把握住語文課堂教學之魂。
參考文獻:
[1]劉志良.重視課堂提問,提高學生語文能力[J].快樂閱讀,2013(2).
[2]李利.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