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源,李錦濤,昝 璐
(大唐呼圖壁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呼圖壁熱電廠,新疆呼圖壁831200)
DG1060/17.5-Ⅱ13型四角切圓煤粉爐結焦問題的分析及解決
劉俊源,李錦濤,昝璐
(大唐呼圖壁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呼圖壁熱電廠,新疆呼圖壁831200)
大唐呼圖壁電廠1號鍋爐燃用準東高鈉煤,自投運1年后出現了容易掉大焦塊的現象,嚴重時會卡澀干渣機,廢渣無法排出,嚴重影響了機組運行的安全性。同時1號鍋爐煙溫偏差達到了100℃,煙溫分布不均不利于鍋爐運行的安全性,通過優化調整試驗,爐膛不再結大焦,煙溫偏差減小至30℃,1號鍋爐運行工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結焦;動力場;一次風;二次風
大唐呼圖壁電廠使用兩臺DG1060/17.5-Ⅱ13型四角切圓煤粉爐,鍋爐水冷壁每角的燃燒器共有14層噴口,其中一次風噴口5層,二次風噴口7層、用于降低NOx生成量的遠離型燃盡風噴口2層。一次風噴口四周有周界風,每角燃燒器分上下兩組。下組燃燒器有7層噴口(二一二一二一二),上組燃燒器有5層噴口(二一二一二),燃燒器為百葉窗式水平濃淡燃燒器。鍋爐制粉系統為中速磨正壓直吹式冷一次風機制粉系統,每臺鍋爐配置5臺,4運1備,磨煤機采用旋轉分離器,能夠適時調節煤粉細度。
電廠燃用準東高鈉煤,易出現結大焦、積灰等問題,嚴重影響機組運行的安全性,四角切圓煤粉鍋爐產生結焦的原因較多,煤質易結焦是鍋爐產生結焦的最主要的原因[1-2],也是通過燃燒手段無法徹底解決的原因,同時爐膛及燃燒器的設計也會影響鍋爐的燃燒性能和結焦性能[3-4]。本次燃燒調整試驗對結焦特性及現象總結分析,通過對爐內空氣動力場、一、二次風配比、煤粉細度、燃燒器噴角等進行調整[5-7],爐膛不再結大焦,煙溫偏差減小至30℃,1號鍋爐運行工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保障了電廠機組運行的安全性。
2.1燃煤情況
煤質易結焦是鍋爐產生結焦的最主要的原因,電廠長期燃用準東高鈉煤,設計煤種、目前燃用煤種煤質分析如圖1、圖2所示。
通過比對,目前燃用煤種與設計值有一定偏差,爐內空氣動力場、一、二次風配比、煤粉細度、燃燒器噴角等皆需進行適當調整[8]。
2.2結焦特點及現象
1號機組自投產后,鍋爐先后出現不同程度的結焦情況,焦塊形態為固體,較為堅硬,大塊下落時擠渣機無法正常工作,嚴重時需人工連續清焦十幾小時方能保證機組運行,在機組負荷較低以及煤質條件改善的情況下,每運行約50h,受熱面上仍有較大的焦塊脫落,給機組安全運行帶來威脅。
從撈渣機觀察,1號鍋爐排渣出現10-20cm的焦塊,且伴有黑色玻璃條狀小焦塊,2號鍋爐排渣形態為酥松的沫狀渣為主。從看火孔觀察,兩臺鍋爐三號角均出現了噴口部位掛焦的現象,但1號鍋爐更嚴重,焦塊可達50-100cm,且質地堅硬,角部的焦塊若較大時掉下,就會造成撈渣機處搭橋的情況。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撈渣機掉的大焦不一定都出現在三號角所在的位置,有時也會在干渣機的中部和右部發現大焦塊掉下。鍋爐出現的結焦表現為局部結焦,是爐膛或對流受熱面的大面積結焦現象。
從煙溫監測點來看,1號鍋爐屏式過熱器后煙溫甲乙兩側偏差較大時可達100℃,且在負荷調整時煙溫偏差容易增大,2號鍋爐煙溫可以控制在30℃以內。
1號鍋爐出現煙溫偏差大且容易掉大焦的情況后,采用了SOFA偏置和二次風偏置的方法進行了調整,但掉焦的現象仍然存在,煙溫在平穩運行時可以控制在50℃以內,但負荷波動較大時煙溫偏差達到了150℃,因此未長期采用偏置運行的手段,1號鍋爐盡量避免過度缺氧燃燒緩解結焦。
2.3結焦原因分析
鍋爐入爐煤為50%的準東高鈉煤配合50%準南煤,具有一定的結焦性,但根據新疆地區燃用準東煤的長期運行經驗,50%的摻燒比例較為安全,對鍋爐的結焦可控,且兩臺鍋爐僅1臺出現了局部結焦的情況。經過兩臺鍋爐的運行情況對比,入爐煤的因素不是結焦的主要和直接原因,但由于摻燒了50%的準東煤,因此對燃燒參數的要求較高,容錯度較低。
鍋爐運行參數方面的原因:鍋爐采用旋轉分離器,確認了分離器的運行狀態正常。運行中對煤粉細度進行了調整,但未解決鍋爐的結焦問題,說明煤粉細度的影響不是主要原因;鍋爐SCR入口NOx控制在300mg/Nm3左右,爐膛出口氧量控制在3%-3.5%,未刻意去降低NOx排放,爐膛內部正常;運二次風小風門采用層操,開度在30%左右,二次風風箱壓力控制在0.6-0.8kPa,一次風控制出口風溫75℃,一次風風速在線儀表顯示20-24m/s,二次風風速無法在運行中測試,因此爐內動力場的影響未知,但從鍋爐可視部分的結焦情況來看,3號角結焦嚴重,說明3號角局部熱負荷較高,可能是爐內動力場組織不當和3號角煤粉較濃所致。同時1號爐煙溫偏差大也將主要問題指向爐內空氣動力場的原因。
為了解決1號鍋爐結焦,對1號鍋爐的燃燒器和制粉系統進行了全面的檢查,進行了冷態空氣動力場試驗和熱態一、二次調整試驗,最終解決了鍋爐的結焦問題,1號鍋爐的結焦情況消除,運行狀態好于2號鍋爐。
3.1設備的全面檢查
停爐期間對鍋爐及制粉系統進行了全面的檢查。
(1)燃燒器的水平角度及上下擺角檢查。燃燒器的安裝切圓是鍋爐設備中重要的影響因素,直接影響了爐內動力場的組織,安裝切圓偏差會造成偏燒結焦;燃燒器的上下擺角由氣缸控制,鍋爐運行后可能出現擺動機構的拉桿脫落,四角實際開度與顯示開度不一致等情況,若出現四角不一致的情況就無法形成良好的四角氣流配合,造成氣流偏斜。安裝切圓的檢查工作采用了激光法對鍋爐切圓進行了復測,未發現安裝超誤差的問題;燃燒器上下擺角的檢查中發現了C層4號角搭頭,擺動機構連桿斷裂的情況,由于長期搭頭C層4號角燃燒器上部鋼板已被嚴重磨損穿孔。4號角上組燃燒器上下擺動機構損壞,無法正常擺動,且發現在同樣開度下四角水平位置略有差異。從燃燒器的檢查情況來看,由于設備缺陷和上下擺角的偏差會造成爐內氣流組織不當,造成局部高溫結焦的現象。
(2)在二次風小風的檢查中發現了1號角下層SOFA風擋板門DCS指令與實際風門開度相反,上層SOFA風擋板門DCS指令全關后,擋板門實際無法全關到位;2號角下層燃盡風擋板門DCS指令與實際風門開度相反,上層燃盡風擋板門DCS指令全關后,擋板門實際無法全關到位。主燃燒器區域的二次風小風門未發現設備缺陷。SOFA的風在實際運行中不影響煤粉燃燒初期,但對煙氣的偏差有直接的影響,二次風發現的缺陷也將結焦原因指向至爐內動力場不當。
(3)對制粉系統的檢查未發現缺陷,磨煤機分離器轉向正確,磨損程度不大,煤粉管上的可調縮孔未發現磨損。對一次風百葉窗式濃淡分離器的檢查未發現磨損和裝反的現象。
3.2冷態空氣動力場試驗
冷態空氣動力場試驗是鍋爐良好的燃燒的基礎工作,本次試驗為了準確測試風速,采用了L型皮托管在爐內燃燒器噴口處網格化多點,多次平均測試了一二次風噴口的風速。
3.2.1試驗基礎參數的確定
根據冷熱態風速數據動量比相同的原理,計算了冷態試驗數據,熱態與冷態一二次風參數見表1。依據冷模化原理計算的風速,進行了冷態的一次風調平,二次風特性及調平試驗。

表1 空氣動力場試驗熱態與冷態一二次風參數
3.2.2二次風小風門特性及調平試驗
預置所有二次小風門開度為30%,維持二次風風箱風壓0.6kPa左右,爐膛負壓0~-50Pa。在二次小風門開度分別為0%、25%、50%、75%、100%下,逐個進行二次小風門特性試驗,進行避免風箱壓力的變化,保證風門特性的可對比性。其中BC層二次風小風門的特性曲線如圖3所示。從BC層二次風特性曲線中發現當采用層操在50%開度時,四角中最高風速為22m/s,最低風速為14m/s,偏差達40%。鍋爐雖然采用了大風箱結構盡量去平衡四角通風,但由于風門本體和執行器等原因DCS同樣開度下存在較大的風速偏差。鍋爐運行時習慣采用層操進行調整,各層風門的特性偏差組合起來造成了不良的爐內燃燒動力場,形成了局部結焦。
3.2.3冷態爐內空氣動力場試驗
在一、二風調平的基礎上,在爐膛內對四角一、二次風噴嘴進行了檢查,在所有噴嘴保持水平時進行,用風速儀對爐膛進行了空氣動力場測試。爐內空氣動力場測試分為上下組燃燒器分別測試,進行了全投一、二次風的動力場測試和單投一次風的動力場測試,風速按照計算的冷態風速進行調整。經過測試冷態切圓直徑為7m,大小為爐膛尺寸的1/2,切圓大小正常,切圓位置居中。沿爐膛四周測試貼壁風風速為2m/s左右,風速正常。通過冷態爐內動力場測試,再次驗證了鍋爐燃燒器角度安裝正常。
3.3鍋爐的熱態調整
鍋爐啟動后運行人員按照運行習慣進行燃燒調整,經過冷態試驗,啟動時等離子點火出現了好轉,說明一次風風速均勻性提高。在鍋爐看火孔可視區域內發現3號角噴口處水冷壁有焦塊,噴口長有“胡須”,兩側煙溫偏差可達100℃。說明爐內動力場情況仍不理想,對一次風、周界風、二次風逐項進行了調整。
運行后在帶粉的狀態下進行了一次風速的熱態調整,由于帶粉后,風管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的數值發生了變化,因此風速有所變化,需要進一步進行調整。由于熱態時無法在噴口處進行風速測試,因此在粉管上選擇合適的位置進行測試。現場選取了直段長的粉管安裝測點,每個斷面呈90°安裝了兩個測點,每個測點分布了6個測點。測點位置和測點數量保證了測試的準確性。熱態調整的數據見表2。完成一次風熱態調整后,結焦情況變化不明顯。
運行時所有的周界風的開度為30%,經過觀察發現3號角C層和D層一次風氣流較為發散,缺乏剛性,為了解決3號角結焦的問題,提高3號角的一次風剛性開大3號角周界風開度至100%,調整周界風后3號角一次風氣流剛性有所提高,結焦焦塊變小,但仍未解決3號角的結焦問題。
未調整前運行人員二次風的運行方式采用層操,同層二次風開度相同,各層根據不同需要在30%-50%之間,二次風風箱壓力0.6-0.8kPa。通過冷態二次風特性曲線發現1號鍋爐的二次風風門特性并不理想,此現象在30MW級別的火電鍋爐廠并不常見,根據冷態的二次風曲線對各層二次風進行了調整,選取冷態風速18m/s左右的風速的橫坐標,等速線與各角特性曲線交點對應的縱坐標為等速開度,逐個對二次風小風門進行了調整。調整后觀察火焰,發現3號角一次風剛性明顯增強,經過一天的運行3號角的焦塊消失,煙溫偏差在30℃以內,爐渣呈松散狀。二次風的調整起到良好的效果,原因為二次風占比大,動量大,四角切圓燃燒二次風的均勻性十分重要,二次風風速比一次風風速高,會卷吸一次風,因此二次風不均勻也會造成卷吸不均勻,使一次風呈發散狀。

表2 一次風熱態調平試驗結果
(1)通過冷態試驗及熱態調整1號鍋爐結焦的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煙溫偏差合理可控。
(2)通過檢修工作,發現了燃燒器擺動機構的和二次小風門的設備缺陷,完成消缺,保證了調整工作的可靠性。
(3)周界風主要起到保護噴口的作用,對爐內動力場的影響作用不明顯。
(4)二次風特性曲線對鍋爐運行具有良好的參照意義,應根據冷態試驗結果進行二次風的調整,簡單的采用層操不能夠很好的控制二次風。
[1]廖永進,徐成宏.火電廠SCR煙氣脫硝裝置的運行優化研究[J].鍋爐技術,2008,(5):61-63.
[2]陳川,張守玉.新疆高鈉煤中鈉的賦存形態及其對燃燒過程的影響[J].燃料化學學報,2013,(7):832-838.
[3]劉建全,孫保民.600MW超臨界旋流燃燒鍋爐爐內溫度場數值模擬及優化[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2):1-21.
[4]張楊,楊用龍.燃煤電廠SCR煙氣脫硝改造工程關鍵技術[J].中國電力,2015,(4):32-35.
[5]謝尉揚.提高SCR反應器入口煙氣溫度的技術方法[J].中國電力,2015,(4):36-39.
[6]李德波.變風速下四角切圓鍋爐燃燒特性的數據模擬[J].動力工程學報,2013,(6):430-436.
[7]閻維平.潔凈煤發電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8]溫智勇,宋景慧.鍋爐燃燒調整對氮氧化物排放的影響[J].廣東電力, 2004,(2):31-33.
Coking Problem Analysis for the Four Tangential Pulverized Coal Furnace of DG1060/17.5-Ⅱ13
LIU Jun-yuan,LI Jin-tao,JIU Lu
(Datang Hutubi Power Plant,Hutubi831200,China)
Datang Hutubipower plantNo.1 boiler burning use ZhunDong high-sodium coal,since 1 years later apperaed the phenomenonto ofdropping large cokeblock,slagmachine,cannotpull off thewaste detoxify,seriously affected the safety of theunitoperation.No.1 boilersmoke temperature deviation atthesame time reached 100℃,thesmok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notconducive to the safety ofboileroperation,Through theoptimization adjustment test,large coke furnace no longer,thesmoke temperaturedeviation reduced to30℃,hasdramatically improved operation condition ofboilerNo.1.
coking;dynamic field;primary air;secondary air
10.3969/J.ISSN.2095-3429.2016.05.010
TK227.2
B
2095-3429(2016)05-0040-04
劉俊源,男,高級技師,從事設備管理工作。
2016-07-01
20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