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蓋峰,鄒長寧,袁飛
快速評估風電場50年一遇最大風速的算法
文 | 蓋峰,鄒長寧,袁飛
輪轂高度處的50年一遇最大風速是風電機組選型的重要指標,也是評估風電機組極限載荷的重要依據。在《全國風能資源評價技術規定》中給出了利用氣象站數據計算50年一遇最大風速的計算公式,其中要求氣象站連續15年以上最大風速樣本序列。
目前,氣象站統計數據普遍存在著氣象站統計數據短缺、遷站、受周邊地形地貌影響的問題;在我國的風電場建設過程中,又存在著氣象站距風電場較遠、地形地貌相差較大、測風數據的相關性差的問題。為此,在實際工作中,業內普遍采用的方法有5倍平均風速法、WAsP Engineering分析法、5日風暴法、獨立風暴法等。
但在以上方法中,5倍平均風速法與WAsP Engineering分析法基于歐洲經驗,相關推理不夠明確;其他方法對于理論的要求較高,難以被多數從業者所掌握。因此,本文將從本質上探討風電場50年一遇最大風速的概率算法,并給出一種針對理想威布爾分布的快速計算方法,為計算風電場50年一遇最大風速,為風電機組選型以及極限載荷計算提供參考依據。
一、重現期概念
在水文和氣象上,“N年一遇”的科學表述“重現期”,50年一遇最大風速的意義就是每出現一次10分鐘風速超過該風速的平均所需時間間隔為50年。
基于以上定義,理論上50年一遇最大風速出現的概率應為:
二、威布爾分布累計概率
在通常情況下,風速分布服從威布爾分布,所以根據威布爾分布的形狀參數k值和尺度參數A值(或C值),可以計算出風速超過高于任意風速V所出現的累計概率,即:
三、 50年一遇最大風速計算
根據50年一遇最大風速的定義,可以得到在風速服從標準威布爾分布的情況下,50年一遇最大風速V50與代表年平均風速的倍數n50和威布爾分布k值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將式(5)左右兩側分別取兩次對數,可以得到:
根據式(6),可以計算得到不同k值對應的50年一遇最大風速V50與代表年平均風速的倍數n50,如圖1所示。
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在威布爾分布k值約為1.8336時,n50約等于5,隨著k值逐漸增大,n50逐漸減小,即在k值大于1.8336時,n50取5計算得到的50年一遇最大風速V50偏大,在安全性評估方面較為保守。
同時,根據歐洲經驗,在k值為1.8-2.3范圍內時,50年一遇最大風速V50與代表年平均風速的比值可取5,與以上分析結果一致,且較為保守。
通過對式(4)進行變形,可以得到重現期T與n和k之間的關系如下:
在威布爾分布k值為2(即標準瑞利分布)時,n取5,可以得到重現期T為44458年,即在風速服從標準瑞利分布的情況下,采用5倍平均風速法求得的風速重現期遠大于50年,因而對50年一遇最大風速的計算過大,機組選型較為保守。
而在某些威布爾分布k值過小的地區,采用5倍平均風速法則又會對50年一遇最大風速計算過小,機組選型又將傾向于激進。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發現采用5倍平均風速法計算50年一遇最大風速較為籠統,容易出現結果偏大或偏小的問題,對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標準威布爾分布的N倍平均風速法。
分別采用5倍平均風速法與N倍平均風速法,對不同風速分布下的極限風速進行計算,可以得到:
從表1可以看出,在威布爾分布k值約小于1.8336時,采用5倍平均風速法計算得到的50年一遇最大風速小于N倍平均風速法的結果;而在k值大于1.8336時,采用5倍平均風速法計算得到的50年一遇最大風速大于N倍平均風速法的結果。
對于k值取1.5與3.5的兩種特例,筆者曾在兩個海外項目中遇到過此類情況,對于威布爾分布k值約為1.5的某中緯度風電場,平均風速約為7.5m/s,但根據現場反饋出現大風的頻率非常高,且風速很大;而對于威布爾分布k值超過3的某赤道附近風電場,不僅在實際測風過程中20m/s以上風速的出現頻率極低,而且根據現場走訪,歷史上也未出現過臺風等極端氣候。這兩個實例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以上分析的合理性。
表1 n50隨k值變化趨勢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基于歐洲經驗的5倍平均風速法與理論計算結果相吻合,在威布爾分布k值為1.8-2.3的范圍內適用。
2.在風速分布服從標準威布爾分布的情況下,采用5倍平均風速法的計算結果會隨著k值增大/減小而使機組選型傾向于保守/激進,且在k值為2時,極限風速重現期達到44458年。
3.在風速分布服從標準威布爾分布的情況下,采用基于標準威布爾分布的N倍平均風速法,50年一遇最大風速計算結果隨威布爾分布k值增大/減小而減小/增大,更為合理。
(作者單位: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