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娟
【教學目標】
1.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借助實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并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3.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正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每生1厘米、7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學生準備:直尺(每生一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故事引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雙手相互配合,能幫助我們完成很多事情。我們來認識一下我們的手指朋友吧: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大家像老師這樣,四根手指并攏,大拇指盡量往外伸。看看哪兩根手指指尖之間的距離最遠啊?
根據學生回答介紹:像這樣伸開以后,食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的距離就是一拃。
師:關于“拃”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想聽嗎?請仔細聽,聽聽故事里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兒?
播放故事《阿福的新衣》。
師:大家聽到了阿福穿上新衣很不高興,小徒弟也很納悶,這是怎么回事呢?誰來說一說?
2.學生同桌討論,交流看法。
學生可能說:
(1)師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樣大。
(2)兩人的一拃不一樣長,應該用同一個人的手去量。
……
(只要學生說得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追問:怎樣做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指名學生回答,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體會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小結:看來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必須有統一的標準。為了測量的準確和交流的方便,人們發明了尺子。
學生交流生活中見過的尺子,老師列舉常見尺子的用途。
認識尺子:刻度、刻度線、單位“厘米”。
揭示課題,板書:厘米(cm)
【設計意圖:以故事引入,并給學生留下懸念,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也為學生體會測量長度需要工具和統一單位的重要性創設了具體的情景。】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認識1厘米。
談話: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讓學生在直尺上找一找,比一比,還有哪些刻度間的長度是1厘米。
學生交流:
(1)從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2)從刻度3到刻度4是1厘米。
(3)……
結合學生回答小結:在尺子上,每相鄰兩個刻度(也就是1大格)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師:請同學們對照尺子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
讓學生借助長度為1厘米的小棒來比劃一下;放下小棒,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再用手勢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
師:通過摸、想、比劃,你感覺1厘米怎么樣?
小結:所以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或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學生討論交流。
課件播放老師找到的一厘米(食指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設計意圖:通過摸、想、比劃,將抽象的1厘米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物體,讓學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體會1厘米的實際意義。】
2.認識幾厘米。
(1)從0刻度到3刻度之間的一段有多長?從0刻度到5刻度呢?你是怎么知道這些長度的?(板書:數一數)
結合學生回答總結:從0刻度開始,到幾就是幾厘米。
(2)從2刻度到6刻度是幾厘米?
學生交流:
(1)數格子的辦法(教師強調一大格就是1厘米)
(2)我是算出來的,用6-2=4,所以是4厘米。(板書:算一算)
小結:如果不是從0刻度開始,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的小的刻度數,差是幾就是幾厘米。
3.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
(1)怎樣測量一拃的長度。
師:如果我想知道一個物體的大約長度,可是又沒帶尺子,這個時候怎么辦啊?可以讓我們的小手來幫忙,怎樣測量1拃的長度?
學生嘗試測量自己的一拃是多長,然后交流測量的方法。
預測方法可能有:
(1)用其中的一個手指對準0刻度線。
(2)手指對準“1”或其他刻度線。
……
估一估:老師的1拃大約有多長?找學生上來測量一下。
追問:通過剛才測量拃長,大家發現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注意什么?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多指名幾位同學發言,尊重學生的想法,給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和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測量、比較中,自己感悟測量的方法。】
(2)怎樣測量一根小棒的長度。
估一估:請同學們拿出綠色小棒,估一估這根小棒大約有多長?
量一量:請同學們動手測量一下這根小棒的實際長度是幾厘米?
學生交流,并說一說測量的過程。
小結:結合學生的交流,總結測量兒歌,幫助學生掌握測量方法。
測量長度用直尺,物體放平是第一,左端要與0對齊,看看右端對著幾,長度就是幾厘米。
判一判:哪種測量方法是正確的。
交流匯報,重點說一說不正確的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學生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估測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難得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
三、拓展提升,練習鞏固
1.怎樣用斷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同學們都有尺子,可以準確測量物體的長度,老師只有一把斷了的尺子,還能測量出小棒的長度嗎?
課件出示:如何用一把斷尺測量一根小棒的長度?
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可以讓小棒的一端對齊刻度3,對齊刻度4……
2.練習:我當小裁判,誰跳得遠?
四、全課總結
讓學生談談所學、所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學習的主要內容,表達真實的感受,不但總結知識點,也幫助學生總結數學學習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課外實踐
你還想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課下進行測量,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