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冬雪
(沈陽師范大學 戲劇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呼喚人性——對自閉癥電影的分析
譚冬雪
(沈陽師范大學 戲劇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大多數人會把自閉癥患者簡單理解為智障,但正是這群看似不正常的人卻有著普通人不曾擁有的智慧,他們通常會在某一方面表現得很敏感。而反映自閉癥患者的影片有一個最基本的共性,就是用最原生態的方式表達出影片的主題——對人性的呼喚。本文將從語言表達、行為、藝術手法等幾個方面對電影中的自閉癥患者進行分析。
自閉癥;人性
說起語言,不得不說《雨人》這部電影名字的來歷,“雨人”的由來是因為影片中的主人公雷蒙吐字不清而導致的,看似與影片不相干的一個片名,卻有著耐人尋味的意義在里面。自閉癥患者在語言方面的特點是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總是會重復別人說的話或是重復自己說過的話,當他們感到有陌生的東西接近他,或是感到焦慮緊張時,重復說話的頻率會越高。
電影《雨人》就很好演繹了自閉癥患者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欠缺和問題。達斯汀·霍夫曼以其憨厚老實的外表和輕柔細膩的內心,獲得了飾演雷蒙這一角色的機會,可以說霍夫曼讀懂了雷蒙的內心,將雷蒙表面的“癡”和內心的“智”表現得盡善盡美。影片中描述了兄弟之間的手足情深,給人一種細膩而又耐人尋味的感覺,從一開始的查理一心想要得到父親的遺產而排斥雷蒙,到后來發現雷蒙就是小時候陪自己玩、保護自己的雨人,再到查理為了親情而放棄遺產,這一系列過程顯得那么自然而又振奮人心。查理在與雷蒙相處的極短時間內,顛覆了十幾年的世界觀,將金錢、地位、親情在自己心中的位置重新排序,意識到了親情在自己心中是無法替代的,而雷蒙卻自始至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小心翼翼保護著自己不受傷害。
當雷蒙初次遇到查理時,雷蒙握著雙手低著頭在房間內來回踱步,并且嘴里一直在小聲反復嘟囔著“誰在一壘,在一壘的是誰,誰,圣路易隊的一壘手是誰”,在他緊張的時候就會上演“誰先上場”的橋段,這是他處理緊張的一種方法。查理要帶雷蒙飛回洛杉磯時,雷蒙害怕坐飛機,他應對緊張情緒的方法是,每當查理報出一個航空公司的名稱時,雷蒙就可以馬上說出該航空公司在哪一年出過什么事故,有多少人傷亡,并且知道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沒有危險性。同時雷蒙異于常人的記憶力也在這個時候顯現出來。雷蒙抗議查理為自己準備的內褲不合適的方法同樣是高頻率的重復說話,這是影片中體現自閉癥患者語言和口頭表達方面存在問題的一個非常經典的片段。
《雨人》中,當雷蒙到達一個新地方的時候,總是會做出很多異于常人的行為以掩飾自己內心的焦躁不安,例如雷蒙在跟隨查理回洛杉磯的路上,每到一個休息的旅館,都會要求將床放在窗戶邊上,鞋子放在床尾,甚至每天吃的飯、看的節目都要與之前的生活絲毫不差。這是自閉癥患者在行為方面的另一個異常表現。自閉癥患者伴隨著行為方面的缺陷,在社會功能、智力等方面的缺陷也會顯現出來,正如電影中查理初次與雷蒙接觸時,雷蒙就表現出了逃避他人的行為,自己一個人念念有詞,不與弟弟交流,這正是自閉患者在社會功能方面的缺陷。雷蒙總是糾結于壘球比賽時隊員的出場順序,但實際上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自我對話,這又體現出了自閉患者在智力方面的問題。
電影《馬拉松》也是從行為方面塑造自閉癥患者的一部經典電影,影片中主人公初原喜歡跑步,但是更喜歡模仿別人。初原的媽媽日復一日小心翼翼地規范著初原的行為,想讓初原學習到正確的行為習慣,但是初原教練的一些行為在初原媽媽看來就是誤導初原的錯誤行為。也許在正常人看來這些都是習以為常的小事,但正是由于有一個異于常人的兒子,初原媽媽才會對這些小事斤斤計較,不允許兒子受到一絲傷害。當語言不能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時,行為的作用開始顯現出來,尤其是自閉癥患者因為不能和其他人建立正常的溝通和交流能力,所以當他們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時,會采用極端的方式來舒緩自己緊張的情緒。例如初原的媽媽不想讓初原參加馬拉松比賽,初原選擇了一個人坐上去比賽場地的車,他無法用語言來說服媽媽,只能用行為來表達自己想要參加比賽的愿望,這也許不是最恰當的方式,但卻是最直接的方式。
在不同類型的影片中,導演除了借助演員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影視劇中人物形象和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還會借助不同的藝術手法來深化電影主題,例如影像的構圖、音樂的運用,色彩的設定等,都是比較常用的藝術手法。同樣在刻畫自閉癥患者的變態心理時,更離不開這些藝術手法的輔助表達,正是有了這些藝術手法的輔助表達和運用,才準確再現了自閉癥患者是怎樣通過變態行為表達自己的變態世界。
(一)影像構圖
所謂電影構圖,主要是指電影畫面中物體的布局與構成方式。在影片《海洋天堂》中,最初有這樣一個鏡頭:一望無際的大海,一艘小船孤獨的停駐在大海中央,顯得那么渺小、那么壓抑、那么無助。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不平衡畫面,畫面中只有大海和一艘小船,沒有其他任何能夠解釋畫面的東西存在,這就讓觀眾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間。但是導演在設置這樣一個鏡頭時,卻無形中傳遞給觀眾這樣一種感覺,主人公大福就像大海中間的那艘小船一樣,遠離了喧囂的城市生活,將自己封鎖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獨、壓抑,沒有人能夠接近他,而這種感覺正是大福內心的一種寫照。小船上爸爸用繩子把自己和大福的腳腕綁在一起,縱身跳進大海,導演是要用這個鏡頭告訴我們,大福雖然患有自閉癥,但是在他的周圍有一群人依然對他不離不棄,這兩個連續的不平衡鏡頭巧妙點出了整個影片的主題。
單一的構圖可以讓觀眾更直接地了解導演想要表達的思想,但將一組不斷變化的構圖放在電影中,這種變化又可以巧妙地表達出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例如電影《雨人》中,導演運用構圖的變化表現了雷蒙內心對查理從排斥到接受的過程,雷蒙初次遇見查理時,雷蒙遠遠地躲在門后觀察自己的弟弟,查理也只是在雷蒙的房間里走來走去,兩個人沒有眼神的交流,甚至都沒有出現在同一個鏡頭中,只有雷蒙和查理單獨的鏡頭,表現出了兩個人初次見面時的疏離感。當兩個人做在池塘邊說話時,已經出現在了一個鏡頭中,但是兩個人都看向遠方,不約而同回避著對方的眼神,這個鏡頭表現出了兩個人正在慢慢互相了解,疏離間又透著一絲親情。查理帶走雷蒙后,兩個人一路上伴隨著爭吵,感情卻越來越深,后來兩個人有了越來越多的眼神交流和擁抱,直到最后,兄弟兩人頭碰頭注視著對方時,說明兄弟兩人已經把對方看做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這種循序漸進的影像構圖,其實代表的是雷蒙心境的變化,他不會用過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他選擇了用越來越多的肢體接觸和眼神交流來告訴對方自己心中所想。
影像構圖不僅能夠表現鏡頭畫面的美感,同時也能表達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其實導演正是通過這種對構圖的完美表現與電影本身相結合,使得電影的整體效果達到一個更深的層次。
(二)色彩的設定
當電影從黑白時期進入彩色時期之后,色彩在電影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不同的色彩可以營造不同的氛圍,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
電影《海洋天堂》就是一部典型的以單一色調為主的電影,其主色調是藍色,它代表著憂郁的情感,而大福卻在藍色的封閉水族箱中顯得那么輕松自如、游刃有余。封閉的水族箱其實就代表著大福封閉的內心,很多時候大福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出來,大福離開了水族箱就如同面對真實的世界,感到緊張和焦慮,不愿意把自己的心敞開。但是當大福和玲玲一起玩耍的時候,整個色調變得青春,充滿活力,代表著大福開始把自己從封閉的世界中釋放出來。當自閉癥患者作為電影中的主人公時,單一的色彩有時候并不能完全表達出主人公封閉的內心。所以色彩的變化有時候能夠巧妙地將劇情發展聯系起來。例如當患有自閉癥的雷蒙和弟弟查理相處的第一個晚上,在公路上遇到了車禍現場,夜色漆黑還下著雨,只有警車上刺眼的指示燈時不時地在眼前劃過,此時的色調就好像查理和雷蒙的關系一般,隨時可能出現“暴風雨”。當查理扶著雷蒙過馬路時,我們看到的天空是烏云中透著縷縷陽光,似乎也在預示著兩人關系“晴轉多云”。查理為了雷蒙可以看電視去向家人求助,我們看到了天空中充滿溫暖的晚霞,就好像查理的內心一般,對雷蒙越來越溫暖。由冷色調向暖色調的轉變,也體現著兄弟兩人關系由遠到近的過程,直到雷蒙知道查理沒有被水燙傷而安心地拍了拍查理的頭的那一瞬間,查理的心被太陽般的紅色融化,兩個人之間的冰凍也被暖暖的陽光融化。自閉癥患者不能用語言表達情感,這種色彩的變化卻能夠在劇情發展時起到輔助作用,表現出自閉癥患者內心的情感變化。
恰當的使用色彩,不僅能夠讓電影本身出彩,更能夠巧妙地直抵主人公的內心。
(三)音樂的使用
音樂是電影中的另一種語言,當主人公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想法時,音樂的出現是可以表達出同樣效果的。例如影片《雨人》中音樂響起的地方,我們看到的都是汽車行走在路上的畫面,音樂輕快而柔和,其實就代表著雷蒙此時的心情,他害怕高速公路和坐飛機,但是卻享受在公路上一路奔馳的感覺。此時的雷蒙遠離了焦慮和緊張,甚至能像正常人一樣與弟弟聊天,他的心如同湖水平靜一般沒有一絲波瀾,像此時的音樂給人一種平和的感覺。他心理的不正常在我們正常人看來是那么滑稽,但是雷蒙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情感,卻是人性中最原始最純真的。自閉癥患者的世界就像一塊璞玉,干凈得沒有被玷污絲毫,就如同音樂帶給我們的感覺一般,干凈、空靈。
選擇從自閉癥患者的角度去分析電影中的人物角色塑造,是希望能夠借助導演的攝像機來還原自閉癥患者最真實的生活狀態,以此呼吁更多的人來關注他們,不要讓他們一直生活在社會的陰暗面,感受不到一絲絲來自人性的溫暖。自閉癥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社會中存在,必然要在整個大的社會背景下進行研究,而電影就成為我們了解自閉癥患者的橋梁。
J905
A
1007-0125(2016)11-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