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濤
【摘要】心力衰竭為心內科常見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因此臨床應提高心力衰竭的診斷與治療水平。本文研究重點是分析心內科常見病心力衰竭的診斷以及治療情況。
【關鍵詞】心內科;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9..02
心力衰竭是一種常見的心內科疾病,處于不斷發展狀態,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發病后,心臟功能受到嚴重損傷,引發心功能不全,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1-2]。為了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本文就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療方法以及診斷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左心衰竭患者30例,右心衰竭患者25例,雙側心力衰竭患者5例。
1.2 臨床表現
(1)左心衰竭
主要臨床表現為心排血量和肺淤血;癥狀主要表現:咳痰、咳嗽、咯血,頭昏、少尿、心悸;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勞力性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臨床體征:心臟體征表現為心臟明顯增大,P2亢進,從肺底直至全肺出現的肺部濕性啰音。
(2)右心衰竭
主要臨床表現體靜脈淤血;臨床癥狀表現為食欲下降、腹脹、惡心、少尿、肝區脹痛。體征表現為:紫紺、胸水或腹水、下垂不凹陷性的水腫、肝臟腫大、頸靜脈怒張。
(3)雙側心力衰竭
同時存在左心衰竭、右心衰竭的臨床表現、癥狀、體征。
1.3 治療方法
臨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首先應明確疾病發生的誘因,并積極采取措施治療。臨床主要給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藥物治療。
1.3.1 應用利尿劑治療
針對有或曾出現過液體潴留者,利尿劑用藥治療,首選襻利尿劑,初始用藥從小劑量開始,之后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逐漸增加用藥劑量。
1.3.2 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所有出現慢性心衰的患者必須用ACEI治療,除不能耐受或有藥物使用禁忌癥者,該藥物必須終身使用。初始用藥為小劑量,逐漸增加,推薦劑量為靶劑量或中等劑量,直至調整到最佳用藥劑量,穩定后終身維持該劑量用藥。曾有或現有液體潴留者,必須聯合用ACEI和利尿劑。合并糖尿病、低血壓、氮質血癥者,藥物劑量遞增速度應適當減緩。
1.3.3 應用β受體阻滯劑
無癥狀心衰、慢性心衰患者必須用β受體阻滯劑,且要終身應用,排除存在不能耐受或有藥物使用禁忌癥。嚴重心衰患者應在病情以及體重穩定后,無液體潴留,護士嚴密監護下用藥。初始用藥從極低劑量開始,根據心率指標確定患者用藥最大可耐受量或目標劑量。利尿劑聯合ACEI,并早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用藥劑量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調整。使用該藥物時應注意,心衰患者合并明顯液體潴留,應先用利尿劑,達到干體重后,才可應用β受體阻滯劑。用藥禁忌癥:嚴重心動過緩、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嚴重心動過緩。
1.3.4 洋地黃類藥物
該類藥物用藥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效果顯著,但不具備改善心衰的生理病理變化、長期預后。該藥物適用于應用利尿劑、ACEI、受體阻滯基礎上,仍持續有癥狀心衰者,病情嚴重者可同時應用利尿劑、受體阻滯劑、ACEI和高辛。地高辛用量采用維持量法,一天1次,0.125 mg,針對腎功能不良或大于70歲患者可適當減少劑量。臨床認為洋地黃類藥物不應早期應用,因該藥物用藥并不能明顯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輕微心衰患者也不適用該藥物。
2 急性心力衰竭
2.1 臨床表現、癥狀、體征
主要表現: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因急性心力衰竭而引發的急性肺水腫。臨床癥狀:面色蒼白、煩躁、強迫端坐呼吸、突然出現的嚴重呼吸困難,頻繁咳嗽,病情嚴重者甚至出現神志模糊。臨床體征:左室擴大,心臟聽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減弱,心律失常,交替脈、肺部啰音和胸水、交替脈。
2.2 搶救措施
患者取坐位,保持兩下肢下垂;高流量鼻導管給氧吸氧治,50%酒精放入氧氣濾瓶,給予患者精注嗎啡5~10 mg,若有必要,可每間隔15 min重復2~3次,靜注速尿20~40 mg,4 h后重復。先稀釋西地蘭0.4 mg,之后緩慢靜注,2 h后再根據具體情況增加0.2~0.4 mg。酚妥拉明20~40 mg與5%~10%葡萄糖液250 mL均勻混合后,初始每分鐘靜脈滴注8~10滴,逐漸增加劑量,用藥劑量依據血壓水平進行調整,收縮壓維持100 mmHg,并維持原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下降幅度不能超過80 mmHg。氨茶堿0.25 g稀釋后,緩慢靜注。最后用止血帶做三肢輪流結扎。治療過程中應先采取措施緩解急性癥狀,之后針對病因對癥治療。應用血管擴張劑過程中,若血壓水平明顯下降,可在液體中加多巴胺40~80 mg,并依據患者具體血壓水平調整多巴胺用藥濃度。若患者尿量過多,可停止應用利尿劑,并補充鎂離子,防止因低鉀血癥而出現惡性心律失常。
3 總 結
臨床應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等診斷患者病情[3],并針對性采取措施治療,可有效預防疾病惡化發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這就要求護士以及醫生提高自我醫學技術水平,并秉持為患者負責的態度,有利于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杰田.社區醫師與心內科醫師心電圖診斷與治療的差異[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21(1):53-54.
[2] 賀茅矛,王 軍.12導聯動態ECG用于心內科臨床診斷的ST-T參數差異[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7):137-138.
[3] 盧海利.淺談急性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2,12(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