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深(北京市海淀區(qū)翠湖小學,北京 100094)
小學體育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
史海深
(北京市海淀區(qū)翠湖小學,北京 100094)
在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始于新世紀之初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10多年,在整個改革的進程中,學校體育教學思想與理念、目標與內容、模式與方法、結果與評價等都經歷了史無前例的革新與調整,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在教改浪潮如火如荼推進和校園體育活動有聲有色開展的同時,小學體育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zhàn)。傳統的管理觀念會不同程度地束縛校園體育的開展,難以滿足當前現實的需要,也很難實現體育工作的突破。如何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制訂學校體育工作的規(guī)章管理制度,使黨的教育政策、綱領落到實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形成特色鮮明、生生受益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是新時期學校體育管理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北京市海淀區(qū)山后的小學條件相對落后,生源質量和家庭狀況與城區(qū)相比存在差距。近幾年在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中,體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小學體育工作發(fā)展理念與管理模式。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課程標準決定了小學體育工作的重心,必須把學生的體質健康放在第一位,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及其它圍繞體育展開的一切活動,都必須為學生的體質健康服務。
在具體策略上,要求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適當增加學生體能練習,豐富教學內容,采用模塊化的教學設計,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其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和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在整體身體素質練習的同時,階段性側重發(fā)展某一項身體素質,整個學期下來,學生的身體活動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
現在的北京市翠湖小學除了依照原有的體育管理經驗外,根據農村學校學生到校早的特點,要求學生堅持晨練,每天早晨到校跑完步再到教室學習。年級不同,運動量不同,一年級1~2圈(標準200m跑道),二年級2圈,三年級3圈,以此類推。所以,每天早上幾百名學生操場上跑步。幾年下來,學生已經自覺地養(yǎng)成跑步鍛煉的習慣,把跑步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個學生在小學階段堅持跑步,日積月累,體質健康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當前學生體質健康和學校體育工作的問題,已經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中共中央7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均指出,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個人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而且關系整個民族健康素質。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把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作為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基礎工程。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 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北京市教委于2014年發(fā)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中小學生課外活動計劃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推動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課外活動深入開展,全面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
以上意見、決定和通知等文件,從宏觀層面提出了學校體育的目標和發(fā)展方向,體現了從國家到地方的各級政府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高度重視。處于實施層面的體育工作者肩負重任,學校體育管理的策略和一線教師的工作熱情、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些文件的實施效益。為保證政令實施的通暢和效果,要求全體教師統一思想,各項工作“真抓實干,不做樣子”,體育工作的口號是“讓健康落實在孩子每天的成長中”。校長親自抓體育工作,主管體育工作的副校長具體管理實施,體育組長逐項抓落實,班主任、副班主任全員參與,把每一項具體的體育工作落實到每一個人。
體育工作需普及與提高兼容并舉,但普及是重點,因為它面向全體學生,沒有普及的提高,就又回到了以前只有少數學生參與的錦標主義的老路,“讓每一個孩子受益”是翠湖小學對體育工作提出的目標和要求。
除了平時晨跑的全體參與,在每年的運動會上,更是要求全體學生參與。跳繩是學校的普及項目,要求全體學生學會跳單繩,學會集體8字跳繩,部分學生學會花樣跳繩。運動會跳繩比賽,全班參與8字繩跳,運動天賦高、身體條件好的學生跳單繩、花樣,有個別因身體原因不能參賽的學生協助裁判員計數,為本班加油,所有學生都有具體的職責分工,每個人的參與都會為班集體貢獻力量。學校規(guī)定,如果參賽人數不達標(全員參與85%以上),再好的運動成績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積分,這一項規(guī)定使班主任積極地動員學生參加比賽。
在運動會徑賽項目中,學校的參與人數超過了總人數的80%。最能夠讓學生體會集體榮譽感的就是接力比賽,每個班級要派出一大半的學生去參加多輪次的比賽,大家的集體發(fā)揮決定總成績。全員運動會是學校體育工作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學校運動會與學生的身體素質達標相結合的重要標志。
小學體育工作繁重瑣碎,除日常體育教學、課外活動、訓練競賽外,學校的大型活動都需要體育教師發(fā)揮專長,參與組織。沒有一支優(yōu)良的教師隊伍很難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體育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敬業(yè)精神至關重要。
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是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的基礎。小學體育教師不僅是“萬金油”,還應該是“金剛鉆”,既能勝任不同項目的教學,又能抓起專業(yè)的競賽訓練。在筆者以前工作的東馬坊小學,從1997—2005年的8年時間內,學校在每年的海淀區(qū)運動會上,均保持綜合排名前5的優(yōu)異成績,當時在跳高、跳遠、標槍、鐵餅、800m跑和1 500m跑項目上,學生多次獲得冠軍、亞軍。如今,翠湖小學也形成了一支經驗豐富、真抓實干、愛崗敬業(yè)的體育教師隊伍,區(qū)級體育學科帶頭人1名,區(qū)骨干1名。這些成績的取得和教師的辛勤付出是息息相關的,和一個關系融洽、氛圍良好的團隊精神風貌是密不可分的。作為主抓體育工作的校領導,應抽出更多的時間到操場上走走看看,主動和一線教師聊天,詢問教學與訓練時所遇到的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教學提供幫助,為訓練創(chuàng)造條件,為每位教師成長提供豐厚的土壤。
當前,小學生普遍出現體力勞動少、體育活動少的情況,同時,由于獨生子女政策和教育觀念的落后,學生自私自利、合作能力差、集體觀念淡漠、不愿協作、難以溝通等問題日益明顯。按照北京市教委中小學生課外活動“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學校組織、學生自愿”的原則,提倡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學校聘請了專業(yè)的社會體育培訓部門為學生定期開展全適能培訓,該活動以素質拓展為載體,以體驗式學習為形式,遵循小學不同學段的認知水平和教育規(guī)律,通過針對性的活動設計,全面提升小學生身體、心理和群體的三維適應能力。
這些活動使學生耳目一新,潛移默化地接受身體和意志品格的鍛煉,既豐富了學校體育活動內容,又極大地提升了師生們對于體育活動的認知。
每一片土地,都有適合它的一粒種子。區(qū)域發(fā)展不均衡不應成為束縛體育工作發(fā)展的借口,農村學校有農村學校受局限的一面,但也有其環(huán)境開闊、場地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農村孩子也有相對城市孩子更為堅強刻苦的優(yōu)秀品質。根據農村校的環(huán)境特點和生源情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找到他們的興趣點和薄弱方面,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以學生體質健康和興趣特長養(yǎng)成為目標,為學生提供綜合全面的體育活動,形成具有區(qū)域特色的體育管理模式。
總之,在國家大興體育的時代背景下,乘教學改革之風,借政府扶持之利,不斷探索,砥礪前行,以新穎的管理模式和發(fā)展理念,努力打造“一校一品 ,一生多項”的體育特色,彰顯校園文化,開創(chuàng)農村學校體育的新天地。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新華社.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 118164235.htm.
G808.17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8-07-02
2016-07-10
史海深(1965~),小教高級。研究方向:小學德育實效性與教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