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琪(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論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終身體育意識培養
劉 琪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學校體育改革是我國體育教育領域永恒的話題,建國以來我國已進行過8次體育課程改革,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依然非常嚴峻,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尚未就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采取持續有效的措施。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源于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而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有賴于內部動機的激發,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內部動機,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益處;通過有效教學來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堅持;通過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來強化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從而形成體育運動習慣,進而轉化為終身體育意識。
學校體育是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最佳場所,是實現終身體育的基礎。大部分的青少年兒童都在學校系統中學習,學校系統對青少年兒童的發展具有導向意義,無論是知識技能還是心理觀念,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行為習慣,青少年兒童都受到學校系統的極大影響,體育也不例外,學校體育在青少年兒童的體育活動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學校體育教學的質量一方面體現在對學生體質的維護和提升上,另一方面體現在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上。通常情況下,學校體育教學側重于運動技術的教學與實踐,認為沒有技術作為支撐,參與體育運動就成了無源之水,這種觀念并沒有錯,但學校體育教學的技術中心觀念往往忽視了學生群體這個中心,忽視了他們的需求和興趣,造成了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狀況,從而偏離了培養終身體育意識這個終極任務,將手段作為目的,產生了本末倒置的現象。青少年兒童在學校系統的學習期間,是其一生中接受體育教育時間最長、最穩定的階段,在學校體育的氛圍和環境中,在專業體育教師的引導教授下,在眾多同伴的陪伴下,他們很容易受到激發,產生運動的沖動。學校體育教學有系統的體育運動知識傳授,有眾多體育運動項目內容可供選擇,有不同專長的體育教師提供指導,有眾多同伴營造的體育運動氛圍,有充足的體育活動場地、器材和活動時間作為保障,在人的一生中,沒有比學校體育期間更適合開展系統的體育鍛煉了,因此,學校體育是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最佳場所。
2.1提高體育教師綜合素質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基本上都是通過體育教師的教授來習得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執行者和組織者,其業務素質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巨大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業務素質不僅體現在運動技能水平、教學能力等顯性素質上,還體現在言行、品質和工作態度等隱性素質上。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具備高超的運動技能水平,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需要具備優越的教學能力,以便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另外,還需要具備高尚的品格,通過態度、言行舉止和行為規范等為學生做好表率。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主導者,肩負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傳授體育運動知識、教授體育運動技能和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重任。但在學校體育教學的實踐中,存在的一個難點是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各有不同,而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卻往往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從體育運動本身的特點看,每一項體育運動項目的技能掌握都需要長時間的反復練習。體育教師不可能對所有的體育運動項目技術都精通,這種需求與供應的錯配極容易導致教學效率的下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體育教師積極地擴展自身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也需要業務主管機構盡量多地為體育教師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在當前的網絡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已滲透至教學的各個角落,體育教師應積極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一方面充分運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提高,另一方面應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借助網絡平臺,挖掘網絡價值,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便捷性,將體育實踐教學與網絡教學融合起來,以便適應新時代學生的學習特點,提高體育教學效率。體育教師還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把最新、最前沿的體育科學知識和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體會體育運動的氛圍,產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2.2更新教學理念,遵循體育運動規律
規律體育運動是維持人體機能保持良好狀態的最有效手段,不僅可以增強身體機能,還能促進智力發育,科學研究表明,有規律的適量運動能夠促使大腦保持清醒狀態,能夠明顯降低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應更新教學理念,將教學重點從原來的以運動技術為中心轉變為以培養學生規律運動為中心。
2.2.1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積極整合和充分利用各類體育信息資源,向學生傳遞有關體育知識,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目的意義和價值,尤其是要結合學生身邊的實例來進行誘導,如學校過往取得的成績和榮譽、學校曾經出現的體育達人等,借此來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2.2.2提高體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提高體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和提升,滿足學生需求,讓學生愿意參與,融洽師生關系,創造愜意氛圍。當前提倡的快樂體育,就是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感受到目標實現的滿足感。要提高體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體育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對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有效地改編和創新,教學內容體系一方面要具有較好的交互性,另一方面也要具有豐富性和新鮮感,要給予學生自我表現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內容體系要緊隨時代發展,在完成規定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將時尚潮流因素融合到體育教學之中,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愛好。興趣愛好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基礎動力,興趣愛好才是最好的老師。其次體育教師要運用恰當的教學組織方法,既要活躍課堂氛圍,也要達到鍛煉目的。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如示范法、講解法、練習法、比賽法等已沿用很多年,學生也都習以為常,這些教學方法對技能教學非常有效,但僅僅使用這些方法有時會略顯呆板,很難吸引學生的關注,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有時會起到較好的效果,如在有條件的場館內,運用多媒體播放技術視頻,播放動感音樂伴奏,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另外,也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學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的設計與組織,使其更加深入地學習相關體育知識,掌握相關的體育技能。
2.2.3轉變評價方式 體育教學在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上,往往是以技能掌握的程度和身體素質能力的展現為主要評價內容,這種評價方式具有結果評價的典型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忽視了過程評價的激勵作用,會使部分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產生畏懼與懈怠,影響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因此,在體育實踐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轉變評價方式,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過程評價在成績中的比例,提高過程評價的激勵作用,在評價中需要考慮學生體育課堂上的參與度、努力程度和進步幅度,制作過程評價記錄表,并適時向學生公布相關情況。運用這種過程評價的方式,能夠激發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從而提高最終的學習效果。在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還應注意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結合。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方法,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而不是僅僅看他們展現出來的運動素質和能力。
2.2.4加強體育設施器材建設,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在學生擁有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后,會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以滿足自身的運動需求。而體育教學設施、器材的缺乏,有時會阻礙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參與。因此需要主管機構加強對體育設施器材的建設,加強體育設施器材的建設需要資金的支持,對于資金缺乏的學校而言,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因地制宜地制作校本器材,以滿足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主管機構不僅需要考慮學校體育的場地設施器材需求,還需要統籌安排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的有機結合,因為學生不僅僅只存在于學校,他們還存在于社會和家庭之中,而社會體育的有效開展,才能使終身體育具有廣泛性、持久性和實用性。對于學校體育而言,應切實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視對體育文化的宣傳,積極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促使學生在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渲染影響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快樂、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進而形成規律體育運動的習慣,最終促成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學校體育教學是奠定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時期,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為了能達成這個最終目的,需要體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注意應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拓展教學內容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積極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不斷增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此外,還需要主管機構加強體育設施器材的建設,積極營造學校體育文化氛圍。只有在管理部門和體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使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才能最終完成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歷史重任。
[1]林娟.終身體育教育與高校體育改革的互動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8(4):112-113.
[2]蔣源海.淺談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1,16(4):22-23.
[3]漆昌柱.論終身體育觀念的心理結構與培育[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20(3):23-24.
[4]劉若愚.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J].運動,2011 (5):81-82.
G807.1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8-051-03
2016-07-06
劉琪(1971~),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