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許義平
寧波四明山生態治理有對策
◇撰文/許義平
寧波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丘陵地帶,全市陸域面積1404.75萬畝,山地面積占52.5%,達半成以上。至2010年,寧波市建成區綠化率33.6%,綠化覆蓋率37.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86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50.2%,被全國綠委、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是當時全國19個“國家森林城市”之一,而占全市森林資源近五分之一的四明山區域空氣清新,含氧成分高,有“天然氧吧”的美譽。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覆蓋率96%以上,立木蓄積量35萬立方米。由于海拔落差大,森林群落的分布呈現出很大的變化。
近年來,由于花木產業的過度發展,在改變當地經濟生活狀況的同時,也給這個區域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傷害。當前,花木不是沒有市場需求,只是高回報的市場狀態已經成為過去。花木產業發展的條件和環境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尤其周邊地區如江西、湖南、福建花木產業興起,其態勢如十年前的四明山。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激烈,市場價格下跌,目前的價格大規苗降了70%,小規苗降了近50%,紅楓、櫻花苗木市場中四明山區域曾經一枝獨放的時代已經過去。微利市場對于寧波市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的區域,甚至難以兌現成本,導致管護積極性弱化,大量苗木的滯留生長,使得苗木商品屬性逐漸退化,自然生態逐漸形成。這一事實,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特定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的狀態。但是,這個狀態并不是不可逆轉的,在區域定位、發展方向作出調整的前提下,四明山區域生態是可以得到修復并且使森林資源得以優化。
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情況有所改善。自2012年起,經過5年時間努力,寧波市林業局對25度及以上坡度的已開發花木地實施生態修復。在保護基礎上實現森林資源的優化,林相的改造,在四明山區域形成高質量的森林生態系統。這是一個中長期目標。按照綜合施策、辯證施策、科學施策的要求,寧波市林業局協同當地政府,采取關鍵性措施主要是五個方面,就是通過“留、降、補、改、轉”,進行立體式、全方位的整體性治理。留和降重點解決的是第一層面的問題。留,就是留樹育林,就地將影響水土流失的25度及以上坡度的3.5萬畝花木轉化為生態林。降,就是將近12萬畝的花木種植地降低生產作業強度,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減少面源污染。目前,通過強制性的嚴格的保護措施,新的開墾得到了制止。在技術手段上,通過套種造林、封山育林,營建根系發達的生態隔離帶,植被緩沖帶進行帶狀修復,提高水土保持力,凈化水質。森林監測表明,至2016年上半年,四明山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73.1%,比2012年末提高1%,森林蓄積量218萬立方米,比2012年末提高9%。
長效保護和質量提升依賴補、改、轉。補,就是釆取補種套種常綠樹種、經濟樹種,優化現有花木地林相,并兼顧長遠的經濟預期。以紅豆杉、香榧為主,已補種套種近100萬株,2.4萬畝面積,完成修復進度的120%。改,就是在處理好利益關系的前提下,將重點線路、重點地段和重點區域經營性花木基地改為觀賞性花木,將村民林權流轉改為政府或國有林場經營管理。轉,就是尋找替代產業,實現產業轉型。貧困是生態環境最大的破壞性力量。留住青山綠水,關鍵是山區村民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收入。生態保護的本質始終是發展方式的問題,靠山吃山怎么吃法?靠山吃山的方式要轉變,走出一條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的路子。尋找群眾利益與生態環境、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共贏發展的積極的保護方式,保護生態與保障生計同步謀劃是推進生態治理的根本途徑。一方面,通過生態資源的優化,為發展森林旅游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通過技術、信息服務,引導發展高山水果等林特產業,竹蓀等林下經濟也逐步推廣。
生態保護與農民利益的矛盾逐漸化解。四明山花木產業涉及的村131個,影響近20萬人口,這是它的特殊性。生活、生產與生態的矛盾運動,決定了這一區域的生態治理具有系統性和復雜性,是一個長期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困難和問題在于:生態保護與農民利益的矛盾依然存在,表現為長遠發展與短期利益、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的沖突。政府主導的套種、補種方式實施生態修復,優點是推進速度快,但確實也存在農民參與度不足,選擇性少的問題,導致補種套種樹種的后續養護缺乏精細化的管理,種得下、長不大的情況一定程度存在。現在套種的香榧等經濟生態樹收益預期長,且預期也不清晰,村里又大多是一些50歲以上的農民,另謀出路也很不容易,水果等替代產業主要還是村集體林地和村干部在做一些探索性的示范。盡管市場不景氣,農民對花木的依賴度卻仍然較高,修復推進以及生態保護的壓力還是十分嚴峻。在補種套種以及替代產業的尋找等各方面讓農民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并在各個方面形成有效的服務供給以及精細化的管護措施。尤其是在替代產業的選擇發展過程中,要吸取教訓,講究科學,盡量淡化行政意志,盡可能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防止盲目一哄而上再次出現大反復,防止在解決一方面問題的同時,又產生了另一方面的問題。現在,四明山區域生態保護已經有了一個好的環境氛圍、有了一套規劃制度、有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也有了初步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對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和科學、專業、務實的方式,進一步推進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