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慶婕
(西安財經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
中國地熱產業“十二五”期間發展現狀研究
潘慶婕
(西安財經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指出了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可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2016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回顧過去5年間地熱產業發展進程,分析了其發展問題與風險,提出了政策支持、產業標準化和提高開發能力的多維發展對策。
地熱產業;“十二五”;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對石油需求不斷增加,從1993年就由石油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已達到50%以上。伴隨尋求石油資源的成本逐年升高和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可再生能源逐漸受到廣泛關注,可再生能源屬于清潔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等,清潔能源一方面作為傳統能源的補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環境污染。雖然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也呈快速發展的狀態,其中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穩定性好等優勢和特點,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大背景下,研究“十二五”期間地熱產業發展狀況具有現實意義。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歷史階段,能源需求有著很大的增長空間。為抑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將逐步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消費占比,地熱能作為非化石能源家族中的一員,是新能源家族中最為現實的能源。
2.1發展基礎
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支持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方針,契合資源豐富地區政府建設規劃,促進節能減排環保發展。我國直接使用地熱資源的設備能力為 8898 MW,排名世界第2,僅次于美國;但是地熱發電的裝機容量僅為24MW,在24個具有地熱發電的國家中排名第18位。目前,我國地熱開采利用量雖然以每年近10% 的速度增長,但在整個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還很小,不足0.5%。由于我國廣泛分布的是中低溫地熱資源,中低溫地熱直接利用中,供熱采暖占18.0%,醫療洗浴與娛樂健身占65.2%,種植與養殖占9.1%,其它占7.7%。自2004年以來,淺層地溫能的開發利用發展迅速,年增長率持續超過30%。到2009 年達到1億m2,僅次于美國,排世界第2位。
2.2發展重點
根據能源規劃綱要,“十二五”期間新能源地熱能逐步推廣。在城市以民用建筑為重點,積極推廣太陽能熱水、太陽能發電、地熱能、垃圾發電等新能源技術應用;在城市社區、工業園區、企業等能源消費中心,積極開展分布式風能、太陽能發電、地熱能等資源綜合利用。
2.3行業動態
“十二五”期間,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趨于綜合化、規模化,已完成供暖5000萬m2,發電,減排650萬t。
國土資源部將啟動地熱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工程:一是開展全國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查明淺層地溫能分布特點和賦存條件,評價淺層地溫能資源量及開發利用潛力,編制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規劃,大力推進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二是開展全國重點地區資源潛力調查,查明區域地熱資源潛力,加強中低溫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三是啟動干熱巖資源潛力評價,積極推進高溫地熱發電與干熱巖開發利用;四是開展淺層地溫能、中低溫地熱資源、高溫地熱資源及干熱巖開發利用示范,優化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2.4行業政策
地熱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組成部分,國家從法規、政策、技術規范等領域給地熱能的利用打開了發展空間。2009年12月26日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編制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同時為進一步緩解能源供應壓力,中央財政設立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2013年1月,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出《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大力推進地熱能的發展;同時《地熱資源地質勘查規范》、《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和《淺層地溫能勘查開發評價技術規范》等的相繼出臺,對引導和規范中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新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的相繼出臺,我國政府承諾2030年左右碳減排達到峰值,計劃2030年前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
3.1法律規范不完善
法律法規不完善。目前除部分省市外,我國尚沒有全國性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法律法規,沒有形成一定的法律法規體系,管理方式、方法及行政主體不清。在《可再生能源法》中雖提及地熱、但內容較少,表訴粗略,無法對地熱資源實施有效管理。《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中規定地熱是單一的礦產資源,但由于歷史原因及地熱資源的特殊屬性等,水務、國土資源等多個行政部分管理地熱資源、管理體制和執法主體不夠明確,影響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
3.2國家層面重視不夠
目前國家層面對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非常重視,出臺各項鼓勵政策推動其發展。但是地熱資源沒有得到同樣的待遇。開發地熱資源特別是地熱發電需要較高的技術和裝備,投資大、風險高,因此需要在國家層面制定地熱發展規劃、投入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引進、建設示范工程、制定優惠政策。
3.3地方政策風險
目前我國對地熱資源的管理仍在完善中,政策易于變動,各級政府制定了本地區的一些地熱產業的相關政策,在進行地熱資源開發過程中,地熱項目的成敗與當地政府對于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
4.1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國家積極成立專項科研基金,通過固定的政府研發投入和試驗實施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發展。企業以具體項目為依托,向金融機構爭取政策性低息貸款,或者向地方政府申請對項目貸款給予財政貼息;并且建設示范項目,向國家及地方政府申請按投資總額給予專項投資補貼。利用好目前所得稅減免、熱源建設費免征增值稅等稅收政策。
4.2提高地熱開發能力
通過提高總產出和生產效率形成規模效應,同時協同政府參與技術研發、技術改進,從而降低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成本。而且加強對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統一管理,對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制定必要的規程規范,逐步形成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化、產業化。開展相關技術應用及節能環保的教育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資源保護意識, 從而不斷提高地熱資源利用率。
4.3地熱產業相關標準化
首先,加強地熱資源勘查,掌握全國范圍內地熱資源分布及開發利用現狀,為各級政府進行地熱資源評價、論證和區域性地熱田勘查評價提供基礎性數據,為地熱資源勘查開發規劃的制定和地熱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其次,加強地熱資源相關技術的科學研究,支持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的攻關,完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方法,使地熱資源能更好的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1]汪集玚,劉時彬.21世紀中國地熱能發展戰略[J].中國電力,2000(9):10~12.
[2]劉杰,宋美鈺,等.天津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可持續開發利用建議[J].地質調查與研究,2012(1).
[3]王燕霞.地熱能開發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石化,2012(12):39~41.
[4]黃少鵬.中國地熱能源開發的機遇與挑戰[J].中外能源,2014(9):4~9.
[5]馬偉斌,龔宇烈,趙黛青,等.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與發展[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6(2):199~207.
[6]賓德志.對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幾點建議[J].地熱能,2010(6):9~14.
2016-06-10
潘慶婕(1989—),女,西安財經學院碩士研究生。
P314
A
1674-9944(2016)14-02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