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素環(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
中高職護理教育《婦產科護理》課程銜接探究1
姚素環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摘 要】現行中高職護理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銜接還沒受到足夠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情緒均不高,這已不能適合中高職醫學教育人才培養要求。面對《婦產科護理》課程銜接出現的常見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探究建立適合中高職護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對內容重組整合,降低教育資源的消耗,提高各層次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中高職護理專業 婦產科護理 課程 銜接1本課題為河南省醫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重點項目,項目編號:WJLX2014010。
目前,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我國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課程與教材體系,教學與考試評價等方面仍存在脫節、斷層和重復現象,職業教育整體吸引力不強,與加強技能型人才系統培養的要求尚有較大差距[1]。
中職、高職教育對人才的職業能力水平要求不同,中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勞動者和中、初級技能人才,指向技能型,偏重動手能力的培養。目前,中職教育中存在著重專業、輕基礎,重實踐、輕理論,重操作、輕理解的現象,只要求學生應該怎樣做,學生卻不知道為什么應該這樣做,培養出的學生很難適應高職教育更廣、更深的理論學習,達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中職階段專業核心課程設置,應以適應中職培養目標所對應的職業崗位群的要求,注重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特別重視基礎素質教育,為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打好基礎[2]。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技能人才,在繼續強化動手能力的同時,強化對分析、創造能力的培養,指向技能型和創新型。高職階段專業核心課程設置,以適應高職培養目標所對應的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強調專業技能的訓練,體現操作技能方面的延伸和提升,并盡可能在人文素質、創新思維方法及終身教育學習能力等方面下功夫,為學生成就人生事業打好基礎。高職教育在保持與中等教育連續性的基礎上,要體現自身的職業性和高層次性,使高職教學在知識、技能與素質三個主要方面都比中職上一個臺階[3]。
護理專業中高職教育存在的課程銜接問題亟需引起重視。課程銜接的理論依據主要有三方面:人的認知能力發展及動作技能形成規律;人的身心發展的次序性和階段性規律;效益最大化的原則[4]。
《婦產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及應用性較強的學科,許多知識需要直觀感受和動手操作才能掌握,該課程對學生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形成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但目前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的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重復,教學資源浪費,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現狀,很不利于中、高職教育的銜接。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同時能與中職教育教學內容相區別與銜接,避免內容的重復,防止資源的浪費,現對中、高職《婦產科護理》教材進行分析。中職《婦產科護理》教材,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劉文娜、閆瑞霞主編;高職《婦產科護理》教材,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夏海鷗主編。
中職《婦產科護理》教材,從第一章 緒論到第二十章 婦產科常用護理技術,共二十章內容。高職《婦產科護理》教材,從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到第二十二章 婦產科護理操作技術,共二十二章內容。具體課程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在中職教育階段已經詳細學習過的,在高職階段教材中沒有擴展或擴展不多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緒論;女性生殖系統解剖;女性生殖系統生理;妊娠診斷;妊娠期管理;決定分娩的因素;自然流產;異位妊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合并心臟病;產后出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婦產科護理評估;子宮肌瘤;宮頸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計劃生育婦女的護理;外陰擦洗;陰道灌洗;會陰濕熱敷;陰道、宮頸上藥;坐浴等。對于這部分內容,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學生均較為熟悉,因此不列入高職教育講授內容之中,適當印發一些復習資料引導學生自我復習。
第二部分:在中職教育階段雖然已經學習過,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不足,或在內容上有了新的進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這部分內容包括:月經的周期性調節;枕先露的分娩機制;分娩期護理管理;產褥期管理;高危妊娠的管理;圍生兒管理;異常分娩;羊水栓塞;子宮破裂;產褥感染;晚期產后出血;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婦科手術患者的護理;子宮內膜癌;卵巢腫瘤;子宮脫垂;痛經;絕經綜合征;陰道助產術等。對于這部分內容,在高職教育階段只對有擴展的地方進行講授,力求做到不重復中職的教學內容,最大限度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
第三部分:在中職教育階段沒有學習過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高職教育有別于中職教育的根本所在。主要包含以下內容:胎兒的生理特點;早產;多胎妊娠;羊水量異常;過期妊娠;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貧血;分娩焦慮及恐懼;胎膜早破;產褥期抑郁癥;女性生殖系統炎癥概述;外陰、陰道創傷;生殖器官瘺;閉經;經前期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不孕癥患者的護理;產科外陰消毒;新生兒沐浴;新生兒撫觸等,為高職教育重點教學內容,通過該部分內容學習,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對學生今后的自我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中高職銜接的核心問題是課程的銜接,職業教育作為定向教育,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的銜接更為重要。與中職教育合作制訂相應銜接的課程標準,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既要避免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重復,又要擴展和加深課程內容,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在專業核心課程的設計上,對護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按照職業能力發展的邏輯順序,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體現教、學、做一體化。因此,中職、高職教育必須進行課程的有效銜接,才能適應現代社會醫學發展的需要,也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減少教育資源浪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S].教職成,[2011]9號.
[2]劉瑞海,谷道宗.中高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銜接立交橋構建的研究[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1,20(5):16-19.
[3]袁和平.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S3):24-26.
[4]吳軍,蔣濤.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理論依據[J].科技信息,2012,10 (32):250.
作者簡介:姚素環(1980—),女,講師,本科學歷,河南護理職業學院,婦產科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