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鞍山市第24中學,遼寧鞍山 114000)
?
地理高效課堂的標準
劉瑩瑩
(鞍山市第24中學,遼寧鞍山 114000)
【摘 要】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地理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引領和全體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地理教學任務。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了教師教學以學生微主題的思想意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方法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就地理課堂效率如何提高展開論述,希望能夠對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地理高效課堂 地理興趣 學生積極性
教學成績的好壞與教師在課堂上的傳授密不可分,也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件非常現實的問題。課堂要高效,不僅僅是體現在課堂上。其中,課前環節也尤為重要。課前教師要精心的備課,例如在學習《巖石圈與地表形態》時,這部分的專業術語特別多,如地震波、橫波、縱波、地殼、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化石、地殼物質循環等等,這些詞語中有大部分是學生比較模糊的,需要老師給以解釋說明。同時,課堂要想高效,也離不開學生課前的認真復習。這些都做好了,那么就要真正落實到我們的課堂上了,下面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如果說態度是一個人成長的地基,那么興趣則是對地基的直接雕塑。
興趣是人主動、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濃厚興趣。為此,我們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學習地理的目的和意義,理直氣狀地向他們說明學習地理對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現學科知識魅力。例如,對高一新生上第一堂地理課時,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地理學科的知識魅力,地理的各種功能以及地理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其次要培養學生對學習過程本身和教學內容的興趣。為達到此目的,我們可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巧妙運用具體的激趣方法,如:創設情景、巧妙引入、藝術語言、地理演講、地理辯論賽、課外地理小組、增舉地理時事、聯系熱點等。
新課導入是地理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整節課堂的學習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精彩的導入往往是一節課的一個良好開端。所以新課導入要以趣激趣,用設有懸念、生動誘人、精煉點題、探究性強的語言去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熱情。我覺得精彩的新課導入應是畫龍點睛之筆。例如,在講氣旋和反氣旋時,便以視頻導入。我先給學生看了一個視頻,我國古代三國時期,司馬懿父子所率領的魏軍被諸葛亮所率領的軍隊困在葫蘆峪里,諸葛亮讓官兵把周圍大山都點火燒起來,欲將魏軍全部燒死。司馬懿父子以為難逃此劫,只有等死。卻不想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把大火澆滅,司馬父子才得以死里逃生。諸葛亮只能無奈嘆到:“天不亡魏!”然后我把話題切入這節課的主題:“到底是不是天意呢?我們可以通過了解氣旋和反氣旋的知識,來幫我們找答案了。”同學們深深地被故事吸引住,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能不認真地聽課學習嗎?
高效課堂應該是一種十分活躍的課堂,在這樣的課上活躍并不表現在行動上,更多的是表現在思維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跳躍起來。如果學生在課堂中不經歷積極的思維過程,就談不上思維品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無疑處設疑”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在學習《水稻種植業》時,課文直述“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季風區”。學生讀起來很明白,但教師要善于設疑,引導學生讀圖,從氣候、地形、勞動力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對水稻分布的影響,并通過與西西伯利亞等不同條件的地區進行對比,找出不適于種植水稻的原因。在無疑處設疑導思,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狀態,適時靈活地因需調整教學方法,盡量做到使課堂教學動靜結合、張弛有度、富有節奏、充滿活力。備課時要了解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關注學生的情感傾向,關注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興趣、有熱情、有能力地完成學習。這幾個方面都考慮周全了,學生才能夠進入角色,很好的感悟案例、分析案例,這樣,這節課才能夠收到預期的良好效果。如在《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系》一節的教學中,可通過“案例探究法”,列舉我們鞍山市民都非常熟悉的鞍山鋼鐵廠來分析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而針對“工業與環境”部分的教學,可采用“辯論法”:分組別擔任“環保負責人”、“廠長”、“市民” 經過分組討論小組辯論的方式得出結論,;也可通過學生假期對鞍鋼的實地考察,了解工業對環境的影響。再比如像“中國行政區劃”的教學,可通過拼圖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使他們很快掌握我國不同省級行政區的空間分布。
“高效課堂”要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已不再是我們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