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摘 要】聲樂是表達人們真實情感的藝術。通過運用熟練的技巧,將美的聲音結合正確的審美取向,以追求個性美,是聲樂學習的特點之一。然而在聲樂學習中,多數人注重音樂情感以及聲樂技術的處理,而忽視或者小看聲樂學習與音樂文化積累的關系。實際上,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提高聲樂學習者的音樂文化修養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聲樂學習;音樂文化;積累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094-01
聲樂是一種具有綜合性特征的藝術形式,是音樂、歌聲、文學評議的有機結合體。聲樂作品包括曲調和歌調,只有歌詞和曲調有機結合,協調搭配,才能夠成為一部優秀的聲樂作品。
就美聲唱法而言,它貫穿于我國聲樂教育體系,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美聲唱法經過幾個世紀的創新、發展,已具備了一套完整、科學的美聲唱法歌唱訓練體系。美聲唱法作為中國聲樂文化與西方聲樂文化的聯系紐帶,將西方文化融入到中國聲樂歌唱中,為中國聲樂歌唱體系與世界文化的銜接提供了良好的“接口”。在該唱法影響下,我國藝術歌曲內容不斷豐富并逐漸與世界接軌,開始形成具有西方特色的中國聲樂藝術表現形式,為民族聲樂走向世界鋪平了道路。
一、音樂文化的內涵
探求聲樂文化的內涵需從語言藝術著手,語言是文化的第一要義。歌唱是帶有旋律和節奏的語言,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會產生出不同的音樂文化,每一種文化都描述了每一個民族和時代的聲音。歌曲是文學藝術與音樂藝術的有機結合,聲樂作品中的歌詞多以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文學性的詩詞為主。
音樂作品均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變革和文化的遷移,只有真正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才能夠從內心深處了解當初創作者的內心獨白,從而與作品本身產生共鳴。
二、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音樂文化對聲樂學習的作用
如果聲樂表演者沒有充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就沒有辦法對聲樂作品進行細致、周到的分析,就無法運用自身的聲音表達聲樂作品的內涵,原因在于無法把握音樂作品的藝術境界。如果聲樂學習者不具備扎實的文化功底和音樂修養,對聲樂作品的總體理解就會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所以,聲樂學習者的音樂文化修養能夠幫助聲樂學習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感情,還能夠不斷地豐富個人的知識儲備。
聲樂學習要想脫離技術專屬區,聲情并茂地演唱理解作品,不僅僅要解決技術問題,還要將聲樂的評議作為首先理解的要義,用當時的社會語言去理解歌詞背后的深刻含義以及社會意境。通過每個音符理解和感悟作曲家的深厚情感,通過每句歌詞了解詞作者的情感,感觸愈深刻,在表演時聲樂作品便能夠愈加完美地演繹出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他對作品內涵的理解。
在學習西方的聲樂作品和歌劇的表演時,只有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心理活動以及思考行為方式,走進當時的社會語境中,試著以他們的角度來闡釋他們的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下情感表達也是不盡相同的,只有一樣的生活感悟才會讓歌者產生相同的激情,從而結合當下的時代語境去表演和二度創作,將更多的音樂元素注入到音樂作品中去感染所有的人,只有此時的音樂才能表達歌曲的真諦。
(二)時代發展的需求
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人們的音樂文化素質在不斷提高,對音樂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對于聲樂藝術而言,會隨著歷史的更替和社會的變遷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聲樂藝術會隨著社會發展表現出不同的藝術特點,并不斷豐富自身。聲樂藝術從起源到至今,不僅保持了傳統特色,也在不斷更新,這樣才能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三、總結
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應該把音樂文化的積累放在突出位置。關注和學習與音樂有關的其他學科,以此為手段,提高聲樂學習者的藝術修養、審美情趣和創新意識。只有具備豐富的音樂文化積累,聲樂學習者才能夠具備對作品的領悟與理解能力,更好地演繹聲樂作品。聲樂學習與音樂文化的積累是相輔相成的,通過聲樂學習可以對音樂文化有更多層次的了解,從而積累更為豐富的文化材料,通過作品學習體會到不同作品的文化底蘊,反過來,積累音樂文化對聲樂學習者的演唱與創作是十分必要的。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鋪墊,音樂創作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只有在文化的語境下結合自身的感悟才能夠與音樂作品擦出感情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