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是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的動力。青海少數民族長期以來創作了大量具有民族風韻的歌曲和舞蹈作品,將這些少數民族音樂舞蹈引入高校專業教學課堂,加強學生對民族的認知感,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舞蹈的保護意識,對于促進少數民族音樂舞蹈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少數民族舞蹈;則柔;地方高校教學意義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24-01
對中國民族民間舞,首先我們要傳承老一輩藝術家遺留下來的藝術財富,其次我們要把所掌握的藝術知識融入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再次用多種不同的創作手段來豐富藝術作品的觀賞性和價值性。我們對古老民間藝術的認識上,它的進步和創新必須要以最原始的藝術動態,經過藝術工作者的加工和精心雕琢進入課堂,再由編創者融入不同的藝術編舞技法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通過這些最為基礎的提煉形式,以及大量的藝術語匯和內容進行整理和研究,形成一種規范、科學的教學教材。通過民間藝術的語匯、素材、風格、特點將藝術作品運用到教學當中以及舞臺當中。
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方,長期居住著藏族、回族、蒙古族等,這些少數民族千百年來,用雙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奇故事,不僅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寶庫,也創造了千姿百態的藝術寶庫,同時也給子孫后代留下了一批寶貴的少數民族音樂舞蹈資料。這其中,青海特別以藏族歌舞十分盛行,“則柔”為最。“則柔”是藏族一種集舞蹈、說唱的古老藝術。
一、早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勞作的時候,他們用不同的方式來歌頌上天賦予他們的一切,如在勞作時邊跳邊唱,對酒當歌,以表達對這片土地的敬畏,歌頌正義,歌頌豐收,驅趕邪惡者。每逢各大節日,“則柔”發揮它的藝術魅力,其表演形式融入了原生態觀念的表演形式,也融入了詼諧的藝術手段。“則柔”在表演過程中場面變化多端,舞蹈動作有時輕盈,有時粗獷,音樂節奏由慢到快,有多種多樣的曲調來變化舞蹈的語匯,給人一種內心輕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從而成為了今天的則柔。
二、“則柔”的表演形式融入了多種藝術語匯,在其表演過程過,有曲調,有歌詞,有舞蹈語匯,只有將它們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才能體現出“則柔”這門民間藝術真正的魅力。不同的歌詞有著不同的含義,舞蹈隨著不同的曲調來刻畫舞蹈的動作語匯,動作大多古樸輕盈,保留了最為古老的舞蹈動作樣式,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如今我們從“則柔”藝術表演形式中可以看到保留下來的舞蹈語匯和歌曲曲調,它的這種模式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則柔”發源地為四川省西康阿壩地區,到了明朝中期則柔流傳至貴德下排村,并得到逐步發展和弘揚,“則柔”已有400多年歷史。“則柔”在最初只有幾個動作和幾個曲調,在藝術不斷的發展中,到今天“則柔”的表演內容、表演形式以及曲調更為多樣性,廣泛流傳在藏族藝術文化的前沿。“則柔”分布于青藏高原每一處藏族村落。“則柔”民間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和曲調的豐富性,與其它地方的藝術形式有著不同的表演方式。所以“則柔”一直保留著獨特的古樸與完整性。
四、在民族文化藝術發展的長廊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把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文化引入到各個藝術教學的課堂中,具有重要的藝術教學價值。在這個全球化發展的時代中,民族的文化,民族的藝術都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因此能更好地站在世界的舞臺“百花齊放”。在讓世界了解我國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文化的同時,也可以加深我國人民對少數民族音樂舞蹈的了解。從教學方面來講,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形象生動的“則柔”舞蹈作品,可以從更深的層面上領略青海藏民族音樂舞蹈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主體意識,這對于加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以及開創民族舞蹈藝術繁榮的新局面,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五、民族文化藝術的保護對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舞蹈“則柔”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藏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保護民族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要用自己所掌握的傳統民族藝術知識來培養學生對民族舞蹈的興趣、更深入全面地讓學生了解民族藝術的魅力、民族藝術的特點和歷史文化,激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性,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作水平,同時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對促進西北少數民族音樂舞蹈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志強.藏族民俗歌舞“則柔”的歷史與現狀考察[J].曲學,2014(00).
[2]徐紹貴.藏族原生態歌舞“則柔”的審美文化考察[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32(11):52-54.
作者簡介:
索南尖措(1979-),男,藏族,甘肅蘭州人,西北民族大學舞蹈學院2015級在讀研究生,蘭州文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民族民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