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衿


【摘要】 目的 觀察對比不同劑量黃體酮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失調的臨床效果。方法 120例無排卵性月經失調患者, 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分成甲組、乙組、丙組和丁組, 每組30例。分別給予不同劑量的黃體酮進行治療, 其中甲組100 mg/d, 乙組200 mg/d, 丙組300 mg/d, 丁組400 mg/d。對比和觀察四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后, 甲、乙、丙、丁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6.7%、96.7%、100.0%、100.0%,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四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持續時間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和丁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同劑量黃體酮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失調臨床效果無顯著差異性, 但是劑量較小的甲組不良反應較少, 乙組和丙組稍好, 臨床盡量選擇較少劑量黃體酮進行治療。
【關鍵詞】 黃體酮;無排卵性月經失調;不良反應;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49
女性月經周期內離不開體內雌性孕激素的調節組作用, 女性月經失調的發生絕大多數都是由孕激素分泌紊亂引起[1]。尤其是在排卵障礙的基礎上, 孕激素很難保持正常分泌, 從而導致子宮內膜無法正常脫落, 引起月經不調, 這種癥狀就是無排卵性月經失調。該疾病一般有兩種類型, 分別為:①黃體功能不足:有排卵, 黃體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黃體過早衰退, 致使子宮內膜分泌反應不良;②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有排卵, 黃體發育良好, 但萎縮過程延長, 導致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2]。臨床治療方法以口服激素為主, 為此本院將探索不同劑量的黃體酮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失調的臨床效果, 對120例無排卵性月經失調患者應用不同劑量黃體酮進行了治療,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無排卵性月經失調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年齡25~48歲, 平均年齡(38.9±2.9)歲, 全部患者均停經>2個月。且經過實驗室檢查, 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9.51 nmol/L, 子宮彩超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宮內膜厚度≥0.5 cm, 且患者均滿足無排卵性月經失調的臨床診斷標準, 在就診時均表現出顯著的月經頻發、經期縮短, 卵泡期延長, 黃體期縮短等, 并排除對黃體酮有禁忌證的患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分成甲組、乙組、丙組和丁組, 每組30例。
1. 2 方法 四組患者均接受黃體酮(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制藥廠, 國藥準字H32021401)進行治療, 使用方法均為早晚各服用兩次。劑量分別為:甲組100 mg/d, 乙組200 mg/d, 丙組300 mg/d, 丁組400 mg/d。均連續用藥10 d后停藥, 并在月經干凈3 d后做彩超復查, 檢查子宮內膜的情況。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3]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臨床癥狀、體征及不良反應情況。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患者停藥后出現撤藥性出血, 出血量正常, 且子宮彩超結果檢查子宮內膜厚度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停藥后出現撤藥性出血, 出血量正常, 子宮彩超檢查結果顯示厚度顯著降低, 但是扔高于正常范圍;無效:停藥后未出現撤藥性出血, 子宮彩超檢查結果顯示厚度未降低??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多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 治療后, 甲、乙、丙、丁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6.7%、96.7%、100.0%、100.0%,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臨床癥狀和體征 治療后, 四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持續時間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不良反應 120例患者中僅出現10例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的患者均出現輕微的頭暈、頭痛、惡心等癥狀, 撤藥后癥狀均完全消失, 無后遺癥。其中甲組未出現不良反應, 乙組和丙組各2例, 丁組為8例。甲組和丁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月經失調是臨床診療中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 其并發的主要根源在于下丘腦、垂體與卵巢之間的內分泌功能失調導致。無排卵性月經不調是因為卵巢功能失調出現的子宮出血, 多發于成年女性, 疾病癥狀主要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經量過多或過少且經期持續時間長, 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 并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人體受到內部或者外界刺激后, 由于內分泌失調常會引起子宮內膜出血, 其中以無排卵性最為多見, 并在女性青春期和絕經期多發。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為經期不穩定、出血不規則、經量增加等。臨床上首選的治療方法是口服激素以及對癥治療, 其中青春期以止血和促進排卵為主, 絕經期則以減少經量、避免子宮內膜病變為主。臨床上治療無排卵性月經不調疾病常常采用雌激素、孕激素治療?;颊呤褂么萍に刂委?, 其子宮內膜會增殖變厚, 子宮內膜創面也能得到修復, 止血效果較好。孕激素治療該病時, 可以促使子宮內膜由增殖期轉變為分泌期, 促進子宮膜間質細胞的蛻膜轉變, 進而變成蛻膜細胞, 確保子宮內膜血管具有穩定性, 減少內膜出血量。
黃體酮是天然孕激素, 沒有雌激素活性, 主要用于治療痛經、功能性閉經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疾?。挥陕殉颤S體自然分泌使雌激素受體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主要作用是促進胎兒生長、降低妊娠期子宮興奮度等。黃體酮能引起子宮內膜增厚、血管與腺體增生。人工補充黃體酮能有效的提高機體內黃體酮的量, 并起到止血的效果, 并在藥理作用下引起子宮內膜脫落, 達到藥物性刮宮的效果。臨床使用非常廣泛。臨床研究結果表明[4], 黃體酮治療可以有效修復受損的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過度增生也能得到較好抑制, 并上調患者孕激素受體, 以此增強止血效果。因為月經不調主要是無排卵性功血, 因此大劑量使用孕激素能迅速提升患者血液內雌激素濃度, 加快子宮內膜的生長, 并在短期內修復創面止血, 但是由于月經不調患者子宮內膜穩定性也較差, 容易受內源性雌激素影響, 因此, 關于孕激素使用劑量對無排卵性月經失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影響值得深入研究。本次研究中對不同劑量的黃體酮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失調進行了研究, 結果顯示, 各組均能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 但是劑量較大的丁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綜合來說乙組和丙組效果最好, 為臨床用藥提供了參考。王天紅[5]研究結果表明, 無排卵性月經失調治療中10~40 mg/d黃體酮均能夠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 停藥出血有效率較高, 安全性較高, 可以采用低劑量藥物治療方案。與本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不同劑量的黃體酮在無排卵性月經失調治療中均能起到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 但是由于月經不調患者的子宮內膜處于不穩定時期, 采用大劑量黃體酮治療容易引發不良反應, 為了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臨床治療中應合理控制黃體酮的臨床藥量使用。
參考文獻
[1] Paiboon Jitprasertwong, Niratcha Chaisomboon, Kusuma Jamdee. Progesterone, but not β-estradiol, enhances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 expression in human THP-1 monocytes. Journal of Dental Sciences, 2013, 8(4):358-364.
[2] 鄭愛梅. 不同劑量的黃體酮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失調的療效觀察和對比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3(24):158-159.
[3] 阿扎旦·坎吉. 不同劑量孕激素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失調的臨床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10):76-78.
[4] 房麗紅. 不同劑量孕激素治療月經失調(無排卵型)的效果分析. 當代醫學, 2012(33):39-40.
[5] 王天紅. 不同劑量黃體酮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失調的療效比較. 中國醫藥科學, 2014(5):94-96.
[收稿日期: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