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共享經濟產物,摩拜單車正在試圖幫上班族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
走在北京和上海街頭,不時就能看到銀橙色的單車從身邊經過。摩拜單車這個品牌,就算你沒騎過,在路上或者朋友圈里,也應該多多少少見過它的蹤影。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共享經濟產物,摩拜單車正在試圖幫上班族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
摩拜單車的使用感如何?
不用停車樁,不用辦卡,二維碼隨掃隨走,半小時1元的價格,使得大眾對于在短時間內鋪展開來的新興事物接受很快。下載摩拜單車的App,實名注冊賬號,繳納299元押金,就可以完成摩拜單車的賬戶注冊,看起來對于實現通勤最后一公里的目標頗有幫助。
摩拜單車使用起來確實很方便。打開App,可以在地圖上清晰地看到附近的車輛,對于距離自己較近的車輛,還可以進行預約。覆蓋范圍也很廣,除非特別偏僻的地方都有摩拜單車可以使用,并且投入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為了盡量降低高返修率帶來的損失,摩拜單車將車子本身做了很大改動,車子沒有鏈條,靠軸來傳動,避免了普通自行車掉鏈子的通病,但啟動吃力很多。為了避免爆胎危險,摩拜單車使用的是實心車胎,加上鋁合金車架、車鎖等,整車重量達到了25公斤。車重導致車子起步慢,滑行的距離也變短。這些做法確實可以有效降低返修率,但也在使用的體驗感上打了很大折扣。
使用者對于摩拜單車的評價如何呢?摩拜單車用戶李先生的感受是這樣的:“車身太重,車子騎起來很沉。短距離的騎行還可以接受,一旦距離較遠了就會很累。而且車座不能調節,腿太長或者太短騎起來都很不舒服,騎行的感受還不如普通的自行車。”另外,剎車難用、沒有車筐這些小問題,也影響著用戶體驗。
技術層面的不穩定性也使得用戶使用起來抱怨連連。“上周末我在科學院南路上找到好幾輛摩拜單車,第一輛掃碼顯示正在休息中,我很納悶,怎么車子也沒壞還要過周末嗎?繼續尋找,顯示臺階上還有一輛,我繞了好大一圈,跟著地圖兜回來,發現就是那輛正在‘休息中的車。掃到第三輛,一直顯示開鎖中,開了5分鐘,最后還是開鎖失敗。最后我掃了旁邊的那輛單車才開鎖騎走的,結果騎了還沒50米,車子開始滴滴響警報。等我下車鎖上之后我才搞明白,雖然開了鎖,手機App還是告知我開鎖失敗,所以才會一直響警報,原來我相當于‘偷騎了這輛單車!”北京市海淀區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技術職員小唐提起自己第一次使用摩拜單車的感受并不愉快,“摩拜單車的技術如此不穩定,雖然我這次算是白騎了單車,但也將會是最后一次。”
方便、好騎和用車成本的較量
“每當我們糾結細節時,都會回到一個標準:方便和便宜。這是公共自行車的核心價值。要達到這兩點,就需要車輛穩定耐用,因為頻繁返修的成本難以承受,其他需求都是次要的,只能盡量滿足。”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這樣對媒體說。
但是,作為一輛自行車,如果騎著都不舒服,那還不如走路或者尋求其他交通工具。不難騎,應該是標配。有消息稱,摩拜單車團隊已經在想辦法,比如把輪胎做細、優化軸承,用特種塑料替代金屬車身等等。
那么舒適度暫且不提,方便與否,用戶的感受又是如何呢?因為沒有劃定規范的還車區域,很多用戶使用完之后就將單車隨處亂停,停在小區里、自家樓下,甚至還有人把車加上了自己的鎖、搬回自己家。摩拜單車使用信用記錄來規避這種風險,不按規定停車的用戶將被扣分懲罰,以致不能再次使用。
除去個別惡意使用單車情況之外,還有潮汐效應。上下班是人們用車的高峰,在這個時候,用車需求多的地方車數量會變少,早上在家附近怎么都找不到單車,到了地鐵口才發現,原來都被騎到這里來了。晚上下班晚一點,地鐵站口的單車又都被騎回了各個小區。用車的時候找不到,這也無形中增加了時間成本。想解決這個問題,增加車輛并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單車不像網約車可以隨時調度以合理配置閑置資源。大家都只是上下班使用單車,那白天大量的時間就會被閑置。潮汐效應使得摩拜單車想回本都難,更別說盈利了。
好,不好騎也忍了。那么如果每天都使用摩拜單車,用車成本又如何呢?假設使用場景是地鐵站到公司和從公司到地鐵站,每天花費2元,一周是10元,一個月下來是40元,一年就是480元。如果花100元從58同城上買輛二手自行車放在地鐵站,不僅好騎很多,不想騎了還可以再轉手賣掉,成本被進一步節約。還有就是時間成本。雖然摩拜單車的定位已經做得不錯,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是有偏差,有時候明明車就在附近,但就是找不到,有可能在拐角隱藏著,有可能在樓道里,還有可能在花叢中……
共享單車戰火升級
摩拜單車的成本是多少,活躍用戶有多少,使用率是高是低,官方并沒有透露。如果有這些數據,可以簡單算出摩拜單車到底是否盈利。
在完成各自的新一輪融資后,摩拜單車和同樣是共享單車公司的ofo狹路相逢了。10月10日,此前一直專注校園運營鋪設的“小黃車”——ofo共享單車宣布完成1.3億美元C輪融資,其中包含此前滴滴出行數千萬美元的戰略投資。作為投資方,小米與順為資本也赫然在列。ofo CEO戴威表示,小米投資后,雙方將進行硬件和供應鏈方面的協同。
10月13日,摩拜單車也確認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投資方可謂陣容豪華,包括高瓴、華平、騰訊、紅杉、啟明創投、貝塔斯曼、愉悅資本、熊貓資本、祥峰投資和創新工場等多家機構,同時還得到了美團創始人CEO王興的個人投資。
共享單車市場的格局充滿變數。ofo、摩拜之外,優拜單車聯合自行車制造廠永久集團,技術上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10月剛獲得數千萬天使投資的小鳴單車實力也不容小覷。有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三個月結束戰斗”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