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對法治做出了精準的闡述:“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概括起來就是立“良法”,行“善治”,為此我們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障良法善治的實現。
要實現改革法治化,應該注重相應的保障機制的建立。注重法律人才的培養。法律是一門科學,很難指望沒有法律知識和技術的人員能制定出高質量的法律,能夠按照法律的精神執法和司法。實現法治應該大力提高立法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法律工作人員的素質,最直接、最快的方式是引進人才,引進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是最快的方法。其次,要組織法律專業知識講座,堅持業務學習和研討,使相應改革機關的人員及時更新法律知識,了解相關領域的前沿理論動態,提高法治水平。提高法律素質還要鼓勵現職人員進修、學習,特別是鼓勵這些人員參加全國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進入專業性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系統訓練。通過學習深造,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既是業務專家,也是實踐專家。
強化法治意識的培養。法學家伯爾曼認為:“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要實現改革法治化,有必要強化法治意識的培養,要塑造改革人員對法律的敬畏之心,要對法律有無限的信仰和無比的忠誠,要養成有依法辦事的思維和習慣,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弘揚憲法精神。
改革法治化需要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關鍵在于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因此不管是立良法,行善治,還是立法善治的保障,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否則,改革法治化就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