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日益紛繁的市場經濟活動中,法律成為了調節經濟市場秩序的重要手段,債的保全制度也應運而生。當債務人當前財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同時有到期債權卻不積極主張,導致債權人的合法到期債權得不到實現時,于是有必要突破此限制保護債權人,在滿足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債權人可向次債務人主張履行其對債務人的到期債務。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代位權的財產分配方式,才能把理論轉為實際操作性強的制度,方便人們使用,從而為市場經濟活動提供更有效法律保障。
關鍵詞:保全制度;代位權;財產分配;入庫原則;直接受償原則
在我國,為保證債的實現,法律上規定了債的保全制度和擔保制度。保全制度包括了代位權和撤銷權,擔保制度包括了人的擔保和物的擔保。在這里,我們要詳細闡述的是債的保全中的代位權制度。債權人代位權是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債務人的權利,訴訟中的原告和被告分別是債權人和次債務人,其產生是基于債務人怠于行使權利,可能會致使債權人的利益受損。①
經過多年有關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條件、權利效力等問題在學術上的研究,已形成了受大多數學者普遍認同的主流觀點。但從債權人代位權在市場經濟的實際行使情況來看,其行使并非容易之事。據統計,每年的債權人代位權訴訟案件寥寥可數,然而這發生在日益復雜的市場經濟活動中是不正常的,這也就突出了該制度在實際操作上存在著某些不確定因素導致債權人難以通過訴訟行使代位權。因此,筆者認為我國債權人代位權制度中的財產分配原則仍有需要進一步的討論、明確,才能更好的體現其法律價值,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債權代位權在世界各國存在不一致的受償(財產分配)原則,總體分為入庫規則和直接受償原則。
1入庫原則
入庫規則認為: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是代行債務人的權利,故其行使的效果應歸屬于債務人,成為所有債權人之共同擔保 行使代位權的債權人不能因之優先受償,仍應與其他債權人處于平等受償的地位。
2直接受償原則
直接受償原則認為,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勝訴后,不需要次債務人向債務人履行債務,然后債權人再向債務人主張權利,而是可以直接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其在訴訟期間提出的債權范圍。
現今多數國家采用入庫原則,而我國采用直接受償原則,我國合同法解釋第二十條規定“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后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國法律體系、訴訟程序決定。我國規定債權人代位權必須要通過訴訟方式行使,按照一系列民訴程序進行審理,當事人在訴訟中也可以行使各種各樣的抗辯理由,債務人也可以提出異議,一般上說訴訟結果是比較合理合法的,而不再需要次債務人先向債務人履行義務,然后債權人還要向債務人主張債權,否則對債權人帶來不便,如果債務人拒絕履行債務,債權人還要再次通過訴訟等方式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這就增加了債權人的法律成本,浪費司法資源,所以我國采納直接受償原則。
但直接受償原則事實上存在著不合理之處。債權人勝訴后,次債務人就要直接向其履行相應的債務,從另一個角度看,債權人其實通過了代位權訴訟取得了優先受償權。如果債務人存在多個對其擁有到期債權的一般債權人,對這些債權人顯然不公平的,因為他們僅僅是沒有提起代位權訴訟或者比債權人遲提起代位權訴訟。所以筆者認為,代位權涉及的財產分配方式既要考慮我國國情,也要做到公平公正,這才是真的合理合法。
基于上述情況,筆者認為要分情形規定受償方式。首先,法院受理代位權訴訟后,要進行公告,且公告時間要合理設置,使其他擁有債務人到期債權的債權人看到公告后主動向法院主張其權利,然后合并審理,如有正當理由逾期未向法院申報權利的,可在訴訟程序結束前提出。如無正當理由,債權人逾期申報權利,或在訴訟結束后才提出的,其需承擔因怠于行使權利而產生的不利后果,不影響次債務人向已按規定主張權利的債權人直接清償相應財產,否則允許他們也能獲得分配,就是一種俗稱“搭便車”的行為,這樣對積極提起代位權訴訟的債權人顯然是不公平的。多個債權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勝訴后,再直接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相應債務,給付的財產應按份額的大小和順序合理分配,其中,一般債權是以當事人所有財產作為擔保的,受償時按一般順序分配,不得優于擔保債權。
綜上,筆者建議不能單純使用直接受償原則,而是要結合具體情況而定,希望在未來的法律法規中會作出更詳細、合理的修訂。
在法院大量案件中,有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的數量并不多,這不僅是因為債權人代位權突破了債的相對性,使債權人舉證難度加大,挺難滿足法律對代位權的行使的條件,而且行使方式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再者就是即使法院受理了,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權提出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債權人的起訴,這也就說明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是受到法律嚴格限制的,其在實際操作上并不容易。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交易手段越發復雜,更需要法律向人們提供合法的交易指導方向,當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法律又能成為人們有效的救濟武器。債權人代位權制度作為合同保全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債權人代位權制度。
注釋:
①王利明,房紹坤,王軼,《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參考文獻:
[1]王利明.《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王利明,房紹坤,王軼.《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沈春女,《略論債權人的代位權與撤銷權的訴請范圍》,哈爾濱理工大學法學院,150086.
[4]周湘華.《論債權人代位權的成立條件和利益歸屬》,廣東警官學院,廣東廣州,510230.
[5]李媛媛.《論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廣西大學法學院.廣西南寧,530004.
[6]潘昌鋒,夏奕.《我國合同法中代位權制度之功能缺陷及其立法完善》.
作者簡介:
鐘劍雯(1989~ ),女,漢族,籍貫: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天河區棠下街棠下股份合作經濟聯社法律顧問,學士學位,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