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韓貨物陸海聯運的大發展大繁榮離不開保險機制的及時跟進與完善,如何推進保險合同一體化,在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尋求平衡,既維護了保險人的利益,又讓被保險人消除后顧之憂,是對國際和國內保險法律規定的極大考驗。中韓貨物陸海聯運的發展以及陸上甩掛運輸的發展都離不開保險行業支持,當前我國保險行業并沒有積極進行自我完善與進步,不管是陸海聯運貨物運輸保險海上陸海聯運運輸責任保險都沒有一個綜合的“大保單”,可能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成為制約因素,因此,提出貨物陸海聯運保險合同一體化,政策支持促進大發展,加強兩國物流合作等建議,進微薄之力促進保險行業的改進。
關鍵詞:中韓;貨物;陸海聯運;保險問題
中韓陸海聯運汽車貨物滾裝運輸的基本目標是,實現運輸過程中公路汽車甩掛運輸和海上船舶滾裝運輸無縫對接,充分發揮甩掛運輸和滾裝運輸的組合效應,提供中韓之間特種貨物跨國直達運輸服務的一種先進運輸方式。目前對于以陸海聯運為代表的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尚沒有專門的保險合同,現在的做法是分段處理,在海運、陸運、空運等運輸手段中分段簽訂保險合同,然而各段保險合同內部也有矛盾和沖突之處。從國際方面來看,《海牙——維斯比規則》和《漢堡規則》對這一問題并沒有規定,《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聯運單證統一規則》和《多式聯運單證規則》不具有法律強制性,只有尚未通過的《鹿特丹規則》對此問題的先關規定和理念可以讓我們借鑒;國內方面,我國目前尚沒有頒布單獨的《海上保險法》,而是通過《海商法》等國內法及相關國際公約來調整海上保險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這些法律中也沒有對此問題加以規定。如此空白的現狀對于中韓兩國貨物陸海聯運的進一步延伸以及中韓自貿區的全面深入發展都是不利的。
一、當前陸海聯運保險概況
中韓兩國間貨物陸海聯運是屬于國際多式聯運方式的一種,不可避免的要經過兩種運輸方式,一種是海運,另一種的陸上公路運輸。單純的陸上貨物運輸保險,現在的國內法律與國際公約規定已經相當成熟。至于海上保險,按照被保險人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托運人或收貨人(簡稱貨方)投保的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和承運人(簡稱船方)投保的海上運輸責任保險。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是指,當貨方的貨物遭受損害時,貨方可以按照合同得到賠付;海上運輸責任保險是保險人承擔了船方的貨物損害賠償責任,在由于船方的原因造成貨物滅失或損害時,不需自己賠付,而由保險人負責,這就分散了船方的風險。
(一)海上貨物運輸保險
就中國而言,現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人?!保昂Q筮\輸貨物保險條款”分為主險條款和附加險條款,主險分為平安險、水漬險和一切險;附加險不得單獨投保,主要串味險、滲漏險等等。人保公司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分為基本險和綜合險。從具體條文來看,海上保險突出海上突發事由,特別是由于惡劣氣候所導致的貨物損失,而陸上保險強調運輸途中可能遭受的意外狀況來明示規定。兩個區段的保險范圍、保險期間、除外責任以及保險金額方面均有不同之處,舉例來說,“盜竊”這一事由在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內沒有規定,但是在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中卻有明文規定,“遭受盜竊或整件提貨不著的損失”屬于綜合險的承包范圍之一,可以從保險人處獲得相應賠償。目前國內尚不存在陸海貨物運輸保險一體化,貨方須分別在不同區段與不同保險人簽訂保險合同。
(二)海上運輸責任保險
中韓貨物陸海聯運方式下,擴大了承運人的內涵,承運人不單單是“船方”,不再局限于海上運輸這一區段,而是延伸到了陸上公路運輸,是負責全程海陸運輸的多式聯運經營人。這個概念也與《鹿特丹規則》下承運人的含義一致。
(三)弊端
現行分段保險機制下有很多弊端,對于托運人和承運人來說都是如此,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增加了保險費用負擔,給托運人和承運人帶來工作上的重復和時間上的浪費等多種不便,一旦貨物出現損失,很可能造成各保險人之間相互推諉,最終損害托運人和承運人的權益;中韓貨物陸海運輸往往時間較長,往往到達目的地驗貨之后才發現貨物已經損害或滅失,有可能無法分辨或者難以拿出證據證明貨物損害時間究竟是在哪一區段;各區段的保險分別由不同的保險人負責,難免有時間和區域上的重合和交叉,甚至遺漏,保險合同存在重合和遺漏的現狀也會造成某一區段保險交叉或某一區段保險真空狀態。
中韓貨物陸海聯運的大發展大繁榮離不開保險機制的及時跟進與完善,如何推進保險合同一體化,在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尋求平衡,既維護了保險人的利益,又讓被保險人消除后顧之憂,是對國際和國內保險法律規定的極大考驗。
二、保險合同一體化
基于上述按被保險人的分類,保險合同一體化可以分為貨物陸海聯運運輸綜合保險和貨物陸海聯運責任綜合保險。本文主要對前者進行詳細研究。
(一)貨物陸海聯運運輸綜合保險
從立法的超前性以及多式聯運的角度而言,貨物運輸不但有陸路和海運,而且還有水路、航空、鐵路等,未來的運輸方式很可能實現以上各種方式無縫對接。僅針對中韓陸海貨物運輸,陸海聯運貨物運輸綜合保險是足夠的。根據自己有限的法律知識儲備以及對保險業前景的淺薄理解,對貨物陸海聯運綜合保險提出以下制度構想。
首先要明確保險的責任范圍。貨物陸海聯運綜合保險涉及海運和陸運兩種方式,此兩種方式都把貨物作為保險對象,也就是保險標的,且在綜合保險中也應當如此。至于保險的責任范圍,我國《海商法》和《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分別對兩者的責任范圍款作出規定,且規定不盡相同。為實現海陸保險融合統一,我建議采用“一般+特殊”原則,將海運和陸運保險條款的一般性原則抽象出來,作為基本原則,同時,將各路段特殊的條款相結合,組合而成一份綜合保險。綜合對比兩種保險條款,能合并的加以合并,如海上保險中平安險就包括對“被保險貨物在運輸途中由于惡劣氣候、雷電、海嘯、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造成整批貨物損失”的賠償,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中基本險第一條規定“因火災、爆炸、雷電、冰雹、暴風、暴雨、洪水、地震、海嘯、地陷、崖崩、滑坡、泥石流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這兩個條款都是對自然災害風險進行規定,就可以加以整合作為綜合保險的一般原則;而對于分別屬于各區段特殊風險的條款,如海上保險有“戰爭險”這個險種,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中規定,因“戰爭或軍事行動”造成的貨物的損失,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此時,“戰爭險”就作為特殊條款,可以由被保險人和保險人約定選擇是否適用,如果選擇了這個險種,則保險人只在海上這路段承擔由此產生的責任,陸上運輸時依然不承擔。
其次還要明確除外責任。依現行人保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條款,主險和附加險分別有其除外責任,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中也規定了包括“戰爭或軍事行動”等六條除外責任。海上保險中附加險不得單獨投保,且附加險大多屬于特殊條款,各個險種分別有自己的除外責任,各個險種都可以由被保險人選擇投保,此處就不一一加以詳解。主險中包含五條除外責任,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中有六條除外責任,二者有重合的條款,也有相矛盾之處。我認為對于此二者之差異,綜合保險中可以采用兩區段除外責任協調統一,重合之處加以合并,不同之處簡單累加,合并起來就是保險人的除外責任,如此一來在分擔被保險人風險的同時也達到了保險人利益的平衡。
(二)貨物陸海聯運責任綜合保險
貨物陸海聯運責任綜合保險力圖實現海上運輸責任保險和陸上物流責任保險的統一,以此分擔承運人的運輸風險。目前,海上運輸船東保障和賠償責任保險中的承運人責任機制適用于《海商法》;2004年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專門針對第三方物流方式開發了物流責任保險,為專業經營第三方物流業務的物流公司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物流責任保險條款》第二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營物流業務的企業,均可作為本保險合同的被保險人。
《船東保障和賠償責任條款》與《物流責任保險條款》在承運人歸責原則、賠償金額以及除外責任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基本都是適宜各區段不同的運輸特點和貨物特點,融合起來的進程緩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單單就除外責任而言,《船東保障和賠償責任條款》中有十一條除外責任,內容涉及戰爭、扣押、承運違禁品、魚雷等武器等等,《物流責任保險條款》中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條內容都屬于除外責任,具體包括自然災害、司法行為、土地污染、盜竊、運輸黃金珠寶等等,兩部法律除外責任的規定相關性很小。不過在世界范圍內,承運人運輸責任險一體化是世界大趨勢的要求,不僅要求陸路和海上運輸責任保險一體化,還有內河航運以及空運運輸責任保險也需要加以融合。
三、相關建議
依前文所述,中韓貨物陸海聯運的發展以及陸上甩掛運輸的發展都離不開保險行業支持,當前我國保險行業并沒有積極進行自我完善與進步,不管是陸海聯運貨物運輸保險海上陸海聯運運輸責任保險都沒有一個綜合的“大保單”,可能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成為制約因素,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議,進微薄之力促進保險行業的改進。
(一)貨物陸海聯運保險合同一體化
由國家牽頭,促進保險行業出臺中韓貨物陸海聯運運輸綜合保險,這主要依靠于保險行業達成一致。保險合同一體化的重要意義已在前文中表明,此處不再贅述,但我們要看到,在這兩個“綜合保險單”中,貨物陸海聯運綜合保險比較容易實現,而貨物陸海聯運責任保險比較復雜,融合的成果到底如何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與協調。
(二)政策支持促進大發展
發展甩掛運輸,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物流運輸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也是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的重要舉措。甩掛運輸不但發展前景廣闊,政策環境也不斷改善,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物流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2014—2020),規劃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統一配送等先進的物流組織模式,提高儲運工具的信息化水平,減少返空、迂回運輸。
(三)加強兩國物流合作
中韓貨物運輸陸海聯運離不開兩國物流業的協調合作,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雙方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特別是運用先進的物流理念,以共同發展物流合作為目標,建立物流合作機制,同時配以相關的保險制度,用先進的保險制度給物流業提供有力支撐。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除了保險制度方面之外,中韓陸海聯運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海關監管、邊防、檢驗檢疫等部門也面臨編制不夠、資金不足等,政策尚未完全放開。但毫無疑問,此舉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前景。目前我國陸海聯運保險法律空白的現狀對出口企業的發展是不利的,如果在保險方面能加以完善,無疑將會給中韓貿易添上更加持久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司玉琢.《海商法》.法律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412頁.
[2]王威,關正義.《<鹿特丹規則>背景下<東盟多式聯運框架協議>問題研究——與中國海運立法比較》.載《東南亞縱橫》2011年第5期.
[3]胡曉雨.《<鹿特丹規則>對海上保險及相關法律規則的影響》.載《中國海商法年刊》2011年第3期.
[4]紀榮泰.《淺論國際貨物多式聯運的法律問題》.載《現代財經》2000年第8期.
[5]王少帥.《<鹿特丹規則>視角下我國海上保險法的制度完善》.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載于知網.
[6]初北平.《中國航運物流責任保險發展中的法律制約》.載《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
作者簡介:
王惠(1992.01~),女,漢族,山東青島人,青島大學法學院2014級研究生國際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