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礦產資源案件呈現高發態勢的背景下,導致開采區域中的農田基本功能喪失或永久性破壞,環境污染嚴重,外排污水懸浮物超標,嚴重影響地下水等關系到人民群眾農耕勞作、日常生活、身體健康的問題日益凸顯出來。文章就礦產資源領域職務犯罪現狀及預防對策進行論述,以期促進我國礦產資源合理利用與相應環境保護措施徹底落實。
關鍵詞:礦產資源;犯罪現狀;職務預防
一、當前礦產資源領域職務犯罪的特點
1.職務犯罪的經濟依附性
職務犯罪因當地經濟發展不同而有所區別。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商貿活動較為活躍,商業賄賂較為突出,而在一般縣城,尤其在偏遠山區,職務犯罪的對象集中在轉移支付、扶貧開發資金等方面。某縣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伴隨著礦產資源的開采,玩忽職守的案件就顯得較為突出。國家公職人員因瀆職而放棄行政權力(不作為),或濫用權力,同時還可能伴隨著貪污受賄的情形,如索取或收受賄賂并為礦產資源等企業提供便利或保護。根據某縣檢察院的涉及礦產資源領域職務犯罪調研的結果證明,絕大多數涉及礦產資源犯罪與貪污賄賂犯罪相牽連,其中玩忽職守、瀆職行為只是貪污賄賂犯罪中的一個手段行為。造成國有礦產資源被盜采和環境嚴重污染的大案要案的背后,往往存在職務犯罪的情形。
2.違法違規時間持續長
國有礦產資源被盜采和環境嚴重污染的案件形成往往已經存在了較長時間,且實施的犯罪行為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由于長時間的國有礦產資源被盜采沒有得到相關單位的制止,林業、農業、環保、國土局、礦管、水保等多家單位存在玩忽職守行為也沒有得到相應查處,才會導致礦產單位和個人無所顧忌地以超出采礦許可證的范圍毀壞林地和農田。某縣下屬鄉鎮石材廠違法超占林地就達到392畝的情況已經持續了數年之久,林業、農業、環保、國土局、礦管、水保等管理單位嚴重失職,構成相應的職務犯罪。
3.作案手段專業化
礦區管理執法人員犯罪行為不僅具有高度隱蔽性,而且由于執法人員本身文化素質較高,熟悉相應法律條文,對自己犯罪行為性質和后果有明確的認識,作案手段相對隱蔽,善于規避法律的制裁,使檢察機關查處打擊難度較大。某縣檢察院通過調研發現林業、農業、環保、國土局、礦管、水保等多家單位都采取了過措施用于應付核查,但都并沒有采取強制性措施,且事發后將礦產資源領域出現的問題推脫為其他部門可以管理,沒有聯合多家單位統一的查處的能力導致執法困難等借口用以逃避刑責。
二、礦產資源領域職務犯罪產生的原因
1.缺乏統一管理
通過對近年來某縣涉及礦產資源職務犯罪案件情況分析來看,主要在林業、農業、環保、國土局、礦管、水保等管理單位對礦產資源監管方面的玩忽職守和對礦產資源開采造成環境污染方面的環境監管失職的問題。一是負責礦產土地主管的部門,在礦產開采土地現場勘驗時不認真履行職責,對違法占用土地的行為不認真審核,不到實地進行調查落實;二是負責管理礦產資源開采的國家工作人員對違法采礦的行為不依法予以制止;三是在負責水土保持監測國家工作人員沒有到實地去監測;四是個別鄉鎮干部為了地方利益對礦企違法采礦的行為采取縱容的態度,甚至出現個別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賄賂包庇違法采礦。
2.缺乏對礦區群眾宣傳教育
礦產資源管理是系統龐大的社會工程,部分基層鄉鎮在實施管理過程中缺乏對礦產開發管理的經驗,沒有依靠廣大的人民群眾。一是沒有向群眾宣傳礦產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在礦產開采過程中沒有對開采的范圍和負責單位進行公示,致使群眾對礦產開采的監督管理參與程度較低,發現礦企違法占用農田和環境污染的問題后沒有及時制止;二是沒有向群眾公示有監督管理義務部門的聯系方式和責任人,使群眾發現問題后不能及時反饋給監督管理部門。
三、礦產資源領域職務犯罪的預防對策
1.加強對礦產資源各個環節的監督
一是對該縣礦產資源項目中投標企業的資格會審及開標、評標等環節全程參與,參加資格會審及招投標現場監督場,有效規范礦產資源投標活動,確保礦產資源招投標程序合法化、結果合理化、質量優質化;二是積極開展溫馨廉政談話活動。對礦產資源提前介入溫馨廉政談話,要求礦產資源單位向檢察機關簽訂《廉潔從業承諾書》。對中標的有關礦產資源企業進行了溫馨廉政談話,并與礦企簽訂了《廉潔從業承諾書》;三是開通礦產企業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綠色通道”。依法高效開展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對前來查詢的申請均做到當天受理,當天查詢,當天告知查詢結果。
2.建立責任追求制度
當基層鄉鎮發生涉及礦產領域職務犯罪案件時,只追究犯罪分子的法律責任,不能有效防止職務案件的再發,同時要追究其上級主管領導的責任,這樣才能有效地增強各級部門負責人的責任心,要開展責任落實到具體負責人,簽訂預防職務犯罪責任狀,扎實做好涉及礦產資源職務犯罪預防工作,要在基層建立預防職務犯罪的預防網。一是當發生職務犯罪時,單位領導沒有正確落實預防職務犯罪的各項要求,對職務犯罪的犯罪分子采取放縱的態度,造成國家經濟重大損失的,要追求其瀆職的責任;二是當發生職務犯罪時,單位領導與犯罪分子同流合污,應當一并立案偵查追究其刑事責任;三是當發生職務犯罪時,單位領導在事前預防工作不到位,監督工作沒有及時開展,應當向其所在上級主管部門發檢察建議,責令其限期改正。
3.拓寬群眾舉報渠道,主動開展預防調查
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也是一項群眾工作,在開展工作時要緊密聯系廣大的人民群眾,依靠廣大群眾的監督舉報,獲取礦產資源類職務犯罪的線索。一是要經常深入基層走訪,向群眾了解情況,動員群眾反映存在的問題;二是要積極開展深入群眾的法制教育活動,針對礦區居民制作相應廉政宣傳知識手冊;三是要重視群眾的舉報和投訴,堅持落實每條舉報線索,做好舉報線索回復工作,提高群眾參與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的積極性;四是通過對林業、農業、環保、國土局、礦管、水保等管理單位走訪,深挖細查,排查林業、農業、環保、國土局、礦管、水保等管理單位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線索。
參考文獻:
[1]黃云波.論燃罪特別自首制度的廢止及證人作證豁免制度的構建[J].鐵道警察學院學報,2015(3):44-49.
[2]方偉.淺談職務犯罪自首認定中的幾個問題[J].魅力中國,2014(1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