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輝
打破傳統教育的僵局,實現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能夠有效的改變當下小學學生的學習現狀。將應試教育的模式轉變成素質教學的形式,是培養個性化人才的重要途徑。新課程重要內容指示,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增加互動,通過良好的溝通交流實現對英語學科的教學工作。自主、合作學習對于彌補班級教學和個別學習的不足,有效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良好非智力品質的發展等方面效果顯著。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意,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英語學習中產生最高效率。
一、創設課堂情景教學
兒童是善于模仿的。學生在模仿課文語言時,能獲得發現的樂趣,能獲得成功的經驗。因此,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語言實踐的情景,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的:“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教師應該積極創設情景進行英語教學,使學生置身于英語語言環境中,從而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如在學習去動物園活動的課程時,可通過電腦展示一幅幅動物園的圖片,時時傳出多種小動物的聲音,做到音、形、意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有的扮演小小導游員,有的扮演一家三口,還有的扮演師生春游去動物園的場景……學生們陶醉在自己創設的情景中,既產生了一種“成功”的自豪感,又有身臨其境的榮譽感。這樣,他們便急于想學到更多的英語語言,喚起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意識,初步培養了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潛在能力。同時,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這樣,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于求異的良好的學習心理,孩子的自主學習的火花才能迸發出來。比如在教句型:Wheres his home?時,“his”的發音是教學難點,由于受到Wheres your home?的思維定勢影響,問答操練時學生很難流利講出,為了讓學生能熟練掌握此句,可安排學生做pairwork。先創設情景,在黑板上標出了3個小朋友的家,然后和一個學生分別扮演其中兩個角色,進行問答操練:Wheres your home?My home is……/Wheres his home?His home is……讓學生根據圖畫,兩人一組,模仿交流,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爭相向對方提問,爭相回答對方問題,變被動的學說為主動的操練,句型操練的頻率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
二、注重自主學習的訓練
在學生自主學習中,不是不要教師參與了,而是更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從一定意義上說,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策略是可以通過教師引導,逐步訓練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英語知識,更要交給獲取知識的方法,傳授基本技能,訓練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策略。一般來說訓練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途徑有兩條:一是采用“滲透式”訓練法。這種方法就是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找準題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專門的訓練,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掌握解答問題的一般步驟,使學生逐步學會審題、解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積累經驗,總結方法,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獨特的自主學習方法。二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通過學生合作,討論,引導學生提煉自己的經驗,然后互相交流,互相補充,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生學習特點,總結學習方法,并上升為富有個性特點的適合自身的自主性學習策略。
三、科學管理合作小組
合作學習的模式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在小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中使用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保證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提升。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就是通過教師引導,要求學生能夠分組進行討論和學習,在小組范圍內收集學生問題,互幫互助的找尋問題答案,以自主學習的理念獲得更多的英語知識。實施合作學習模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關注團隊學習成績,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團隊精神,可能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在一個集體中得到解決。只有團隊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進而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境界,滿足了綜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從傳統教育的困境中走出來,合作學習模式賦予素質教育全新的定義。
分好了組并明確了組內成員的任務后,如何讓成員積極為小組爭得榮譽也至關重要,我們采用的是的“小組加分法”。小組成員完成了某個學習任務(如解決了某個學習疑難或正確回答老師的問題)之后,他(她)可以為小組掙得分數,但不同組員得分是不同的。1號到5號的得分依次是1分、2分、3分、4分、5分。顯然,完成任務后,優生得分少,差生得分多,這并不是要否定優生,而是為了鼓勵后進生大膽展示自己,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眾所周知,后進生大多有自卑心理,普遍害怕展示自己,若答對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并為小組掙得了高分,他(她)很可能會獲得其他小組成員的肯定,這不僅可以增強其自信心,也可以促使其繼續為小組爭光。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是有效的。在實踐中,我們采用的是“組間同號比較法”。考試后,我們將所有小組中的1號進行比較,選出分數最高的3位,然后為他們所在小組加分。這樣,所有1號之間形成了分數競爭,但這種競爭方式巧妙地與小組榮譽結合在一起,避開了單純的“高分即英雄”模式,凸顯了小組競爭的集體概念,實現了德育與智育的某種中和,因此學生能夠認同并接受。同理,其他號數之間的比較也可參照這種方法進行,但在具體操作中,除1號外我們一般只選5號進行同號比較,這也是考慮了激勵后進生的緣故。
四、設計豐富的課堂活動
學生課堂學習活動是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最好的體現。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好各種教學情境,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各種課堂活動。比如英語教學中的口語教學就是一個難點。英語口語教學要求學生必須直接交流,因此小組合作方式最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問題后,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各有分工,先讓學生自主準備,然后集體加工,并且在小組內推選代表,在課堂上演講。比如,一顆糖類的繪畫練習,可以安排小組合作時,學生完成一段對話,或一個小話題后,要求模仿自編新的對話,這時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角色分配,努力養好自己的角色。又如通過游戲活動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Its east of the office.讓學生實施方位練習對單詞和教師指令語言加強鞏固,從而來培養學生英語的節奏感以及反應能力。老師可以準備許多寫有地名的卡片發給學生,打著節拍問學生Whats this?學生就按照卡片上的內容進行回答,老師的問題和學生的回答只有一個正確答案,這樣通過不同的問題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節奏和反應能力。
這樣的學習方式,既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生動在現了課文中的生活場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知識的記憶,使知識掌握更牢固。同時,這種自主的課堂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的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一舉而兩得。
英語課也就是英語語言實踐課,語言實踐需要合作才能進行。合作學習的運用使英語課堂體現了教學雙主體。“新課程標準”要求每位學生在課堂上有1/2到1/3的時間獨立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從“學”的領域擴展到對“教”的參與。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40分鐘的有限時間,利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如個人單獨學習、同桌協作、四人小組合作等,無限擴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參與活動的空間。化整為零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每位學生都能在40分鐘有效的教學時間內得到鍛煉機會。利用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和學,積極分析思考,由他們自己從活動中找出得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