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歌
學校是實施教育的場所,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啟迪智慧的陣地。而我覺得,啟迪學生的智慧顯得更為重要。一個教育家曾說過:“智慧教育是一種最直接的、幫助人們建立完整智慧體系的教育方式,其教育宗旨在于,引導你發現自己的智慧,協助你發展自己的智慧,指導你應用自己的智慧,培養你創造自己的智慧。其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幫助你構成一種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組織、自我進化、自我完善、自我構建、自我發展、具有獨特個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體系。”筆者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啟迪學生的智慧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幫助學生發展智慧
學生的智慧一旦被發現,就會源源不絕。但這也需要教師的協助配合。有時候,教師的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微笑……都可以讓學生豁然開朗,然后信心十足地思考學習。這時候,教育的魅力就真正體現出來了。而學生正是在老師的這種鼓舞下,從探究知識——遇到困難——尋求方法——點撥誘導——解決困難,不斷迪發展著自己的智慧的。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先出示平行四邊形圖,同學生準備用什么方法求它的面積:這時學生都用以往所得的經驗即推導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一新問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兩條鄰邊相乘的結論,而這又和實際數方格得出的結論相矛盾,從而發現了問題。問題一旦發現,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就來了,于是就出現了一部分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研究得到了一定的結論,但其中有的學生,對自己的結論將信將疑,還有的學生似懂非懂,不知如何下手。這時教師的眼神和微笑無疑是一劑幫助這部分學生樹立起自信,鼓勵他們深入研究的良藥,而教師適當的點撥引導,將會對學生自己悟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規律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樣,每個學生都在經歷探究新知的過程中,發展了自己的智慧,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了解決問題的信心。
二、指導學生應用智慧
教師要讓課堂成為學生智慧的加工廠,讓每個學生能從中獲得求知的樂趣,求知的欲望,能應用自己的智慧進行學習、及時反思,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識,并有能力創造出自己的知識。而教師應做好導航員的角色,幫助并指導學生適時、靈活地應用自己的智慧。
如以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為例。題目: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裝訂完?解答這道題,學生都會用兩種方法,即:(2640-240)÷(240÷3)和2640÷(240÷3)-3,學生應用自己的智慧正確地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道題,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成功,可又有幾位學生想出了不同的解法:(2640-240)÷240×3,多好的方法啊!大多數學生眼睛一亮,但有小部分學生不理解,當讓其中一位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后,同學們都豁然開朗。在這幾位同學的帶動下,學生又想出了另外兩種不同的方法:2640÷240×3-3;(2640÷240-1)×3。學生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智慧的火花就這樣迸發了,并且一發不可收拾。
三、培養學生創造智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因此,教師應該更多地鼓勵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創造欲,從而不斷地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智慧來。
筆者以“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一課中“百分數的寫法”片斷加以說明。
學生認識百分數后,教師讓學生上黑板寫一個百分數,要求寫得既正確,又整齊美觀。于是,學生們一擁而上,都想“露一手”,到這里,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就給激發出來了。接下來師生一起進行評價,然后請學生選一個說說意思。這時,學生的回答可謂精彩紛呈,其中有一個學生選了16.7%,“因為它有點特別,百分數的分子是個小數。里約奧運會上巴西和德國的較量,網上調查統計,預料德國隊贏的可能性是36.7%,也就是德國隊贏的可能性很小。”教師馬上問,“那就是巴西隊贏的可能性很大,他贏的可能性是多少呢?”不少學生回答是63.3%,這時剛才那位學生馬上反駁,“不對,還有兩人打平的可能性是4.3%,所以霍利菲爾德贏的可能性是79%。”同學們都笑了,哈哈,沒想到確實存在這種情況。事實上還沒結束,當教師問他是不是一則虛擬新聞時,他居然狡黠地笑了。這個小家伙居然已經會分析實際競賽中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勝有負,還有“和”的可能性啊!這么聰明、惹人喜愛的學生,你能說他是調皮搗蛋從而否認他的智慧嗎!他是在創造自己的智慧啊!
一位教學家曾說過:“明天的資本,就是智慧。”智慧是力量的源泉,智慧是創造的源泉。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和學生一起從思想上親近智慧,行動上實踐智慧,不斷地生成智慧,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讓課堂成為學生智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