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霄
【摘 要】音樂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修養等方面擁有其方式無所不能替代的功能,音樂在陶冶情操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小學生智力上的提高。
【關鍵詞】優美的旋律;陶冶情操;提升品質;智育發展
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音樂課程的開展不僅能激發學生自身音樂方面的天賦、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還能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與進步,使學生真正實現快樂中學習與成長,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理念。
一、陶冶學生情操
中國作曲家洗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人們心情煩躁的時候聽上一首美妙的音樂,就會使人心情平靜,全身心放松。音樂總會傳達出不同的感覺,給人各種奇特的體驗,這種體驗總帶給人們積極的安靜的感受,給人營造一個極為美妙的意境。人們在聆聽到抒情優美的音樂時,人們的心情也會隨之放松陶醉;欣賞雄壯激昂的音樂時,人們會不自覺的感到內心澎湃,受到鼓舞和激勵;而當聽到委婉凄涼的樂聲時,內心會抑制不住的感到悲從心起,使人感到哀傷、懷念。而這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其自身的題材、形式以及音樂本身所富有的情感來感染學生。例如:在《快樂的小熊貓》的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簡易森林環境,畫上熊貓及商店字樣,營造出大森林中熊貓商店的場景,然后再伴隨音樂繪聲繪色的講述《快樂的小熊貓》的故事,讓學生從中了解音樂背景及情節。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加強音樂教學能夠提升小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緩解其學習上的壓力與疲憊,幫助其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小學生音樂教材中選擇比較突出經典的曲目,向學生展示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
二、提升學生的各方面的品質
音樂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修養等方面擁有其方式無所不能替代的功能,音樂在陶冶情操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小學生智力上的提高。
音樂利用其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獨特的音色,精妙的語言向學生展現獨特的聽覺盛宴,從而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更加淋漓盡致的演繹音樂所傳達的故事,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的情感,通過優秀的音樂作品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操守和思想境界,從而達到美化心靈的境界。例如在《搖籃曲》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播放一些有關母親的公益廣告視頻,也可以讓學生伴隨《搖籃曲》的伴奏舉出日常生活的事例,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從而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孝順母親,關心母親,作一個聽話和懂事的好孩子。
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優美的樂聲,聲情并茂的塑造中小學生的道德情操,激勵著學生不斷追求,使當代中小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從而從小培養出國民的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例如:在《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中,旋律的學唱并不難,而小學生對于作品情感的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前,老師應該做好資料查詢和搜集工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了解這首歌曲創作背景——20世紀中期,新中國建立后創作的作品,選自電影《祖國的花朵》,它膾炙人口,已經傳唱了半個世紀之久,抒發的是少年兒童對新中國的熱愛贊美之情。)。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應當巧妙地利用背景創設情境,通過準確、富有感染力的示范演唱,促使學生喜歡上這首歌曲,理解其中的情感內核,從而讓學生有感情地演唱作品。
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從眾多優秀音樂家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啟發和人生哲理,為以后的成長積累必要的經驗。
三、促進智育的發展
音樂學科的學習并不是單方面的,在學習到相關音樂知識的同時也能提升學生智力發展。據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分別分管著不同的區域,左腦負責抽象思維,右腦分管著形象思維,而音樂能夠不斷的擴大大腦容量,從而提升主體的抽象思維以及形象思維,進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通過音樂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為正確客觀地認識世界,拓展自身的知識面,開闊視野,全方面的促進智力的發展,提高自身的情感體驗與審美情趣。例如:不同的音樂課程的學習具有不同的作用,在音樂欣賞課上,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會精神高度集中,從而促使學生注意力、記憶力以及想象力的發展,提高思維的活躍度;在具體的樂器演奏課上時,學生手腦并用,提升各方面的協調力,帶動學生的智力,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因此,音樂教育對于學生智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音樂是人類的又一語言,對于人類心靈的洗滌有著獨特的作用,它帶給學生不僅僅是音樂素養的提升,也包括了心理、道德等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章連啟.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鄧媛.新課標背景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職業素質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