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梅
課堂教學是使學生獲取數學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發掘能力和培養良好數學思維品質的最基本的途徑。因此,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加強課堂教學的評價。由于評價者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評課的角度不同,評課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教學法等幾個方面加以評析,其方式可以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全息分析、系統分析等。而我們通常情況下的評課是側重于從教學法方面對課堂教學作定性分析。
一、明確評課目的
進行評課,首先應確定或明確聽課、評課的目的,評課時就要圍繞己確定的目的進行,做到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具體的教學實踐相呼應。聽課前應先聽取上課教師對本堂課的設計思路,以便有個整體的把握,有條件時還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對知識的重難點把握、學生的學力分析、教學方法的使用、課堂教學環節的預設有足夠的認識,對聽課中所獲取的感性材料進行細致的分析綜合。在評課過程中,要根據上課教師提供的課堂教學實例,交流教學思想,總結教學經驗,探討教學方法,幫助、指導上課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比如評一堂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觀摩課,評課者應明確觀課、評課的目的帶有指導、示范的要求,評課中不僅要對課堂教學作總體評價,而且要對教學環節設計中具體的案例進行剖析,像“除法的算式和名稱、試商的方法、除數與余數的關系”等知識上的要求。以及“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如何引進除法”等教學中的設計都要具體分析,使聽課老師知道其教學設計的意圖,吸取教益,因此評課者必須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年級、學生知識基礎及生活經驗、教學目標等,從而制定出評課計劃。這樣的評課才能使參與活動的全體教師從一個課堂教學實例中汲取經驗、學習方法,改進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以達到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二、把握評課重點
評課評什么,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根據二期課改的數學課程標準來看,評課大多可以圍繞對“教學思想、教師角色、學生主體、三維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教師素養”等方面的理解與把握來進行。
比如評“教師角色”: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否扮演了“組織學習材料、組織學習活動,營造課堂氣氛等”組織者的角色,是否扮演了“激發興趣,激活經驗:提出問題,引導探索;展示成果,評價反思等”引導者的角色,是否扮演了“參與小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示態度,進行必要的演示講解、總結板書等”合作者的角色,都是評價的內容。我們可以從教師角色的行為及作用上加以評價。
又如評“三維目標”:教學目標包含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的達成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它們在豐富、多樣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整體實現?!爸R與技能目標”是一切目標的載體,“過程與方法目標”是一切目標的中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一切目標的動力。如一年級《時間》的教學目標可以這樣制定:①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表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數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②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③充分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從編排上看,三維目標清晰可見。當然評價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其目標的達成度。
再如評“教學內容”:教材處理是否科學合理關系到一堂課的成敗,所以必須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生個性特點,重新處理好教材,再用符合本班實際的“教材”去科學安排好教學程序,才能上好課。
但一堂課的評價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則時間不允許,二則分析不透,收益不大。因此我們的評課應根據評課目的,有重點地選擇2至3個方面加以深入分析,這樣收獲才會比較大。
我們在評課時可以根據聽課的目的、不同課的類型,選擇評課角度,突出重點。評課思路要清晰,有條理、邏輯強,力求深入淺出,并以激勵為主,充分肯定優點,提出指導建議,特別是對課堂教學中的創新、生成的內容給予高度的關注,要“評出特色”“點出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