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文
學生學習活動包括智力活動和非智力活動兩個方面。所謂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和情感兩大因素。它們雖不是智力本身,不能直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但卻時時刻刻參與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對認識過程起著推動、引導、強化之作用,它是指智力、能力以外的心理因素。在這一過程中,智力活動的進行、智力水平的發揮以及智力本身的發展,必須依靠非智力因素的發動、激勵和促進。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心理學家韋克斯勒說:“所有智力水平上都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其他基本能力,但是,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可見,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智力的發展,有利于非智力心理品質的形成。絕大部分的人智力、能力處于通常水平,能否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取決于非智力因素——意志、情感、動機、興趣、勤奮、毅力、個性等等。這些因素是提高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對一個人的成長有重要意義。由于中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非智力因素在中學數學中的教育作用,有其獨特功能。那么,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呢了如何發揮它的作用呢?在多年來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筆者根據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別,對非智力因素在中學數學中的教育作用作如下初步探討。
一、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興趣,激發求知欲
人們對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的認識由來已久。中國古代有一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币馑际钦f,不是不會做,而是不肯做。這里說的“能”是指“會”,即智力因素;而“為”則是指“肯”,即非智力因素。因此,學生潛力開發僅注重開發智力顯然是不夠的,應該把眼光放到尚未充分開發而蘊藏著極大潛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領域。
動機是推動人們從事某種活動的直接誘因。人們從事任何活動,都為一定的動機所推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就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為了引起學生好學數學的動機,我們通過一定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到:學習數學是當代社會中每一個公民適應日常生活、參加工農業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這樣,就把社會教育所提出的學習需要轉化為自己的內在的學習需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迸d趣能激發學習動力。例如,在講“相似形”的第一節課時,我們可以這樣進行導語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第197頁(九年義務教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我們偉大祖國兩張大小不等的長城圖片,這兩張圖片就給我們以相似形的形象,從而激起學生民族自豪感。在講到“相似三角形時”,我們可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校內有很多樹,墻外有條溝,誰能不上樹就測得樹有多高?不過溝就能測得溝有多寬?問題一提出,立即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學生都迫切想知道解決問題的辦法。抓住學生這一動機,我們立即指出:這方面的知識在現代化建設中是極重要的,要為現代化建設學好本領,就必須掌握這方面的知識,這就是要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它,這一節我們就來學習“相似三角形”。這就把未來的客觀需要與當前的學習任務結合起來,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追求與向往。
二、發展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毅力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比較聰明,能較快掌握知識,但缺乏毅力、意志和一定的創造力,學習不刻苦,因而知識掌握不牢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相應措施,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克服和戰勝各種困難。首先,確立適宜的目標,使學生的意志和毅力隨著完成各階段的學習任務而增強起來,從而樹立起成功的信念。結合數學科的教學特點,緊扣教學內容,我們向同學們介紹和宣揚:數學家們的一生無不是刻苦學習,勤奮鉆研,努力奮斗的一生。例如,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和他的兒子祖日恒之在極艱難的條件下,進行大數目的各種運算,比西方早一千年推算出周圓率兀的值,祖氏父子在數學和天文學上都有杰出的貢獻?,F代數學家陳景潤由于對數學熱愛到入迷的地步,使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通過這樣經常的反復的說服教育,學生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逐漸形成,學習意志逐漸堅強,學習上下功夫的人越來越多。因此,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毅力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營造和諧的氛圍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是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相互交織,相輔相成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包括師生雙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如果師生關系融洽,雙方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就能使學生在學習時產生愉悅的心情。如果在極大的興趣和愉快的氣氛中師生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就更為學生的智力活動提供了最佳的情緒背景,從而使雙方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