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記成
摘 要 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初級階段,面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等新形勢。在這個大環境下,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需要得到越來越深層的挖掘,有利于我國逐漸向著文明、民主和富強的方向不斷邁進。在這個背景下,研究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經濟效益的諸多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園林綠化 城市建設 經濟效益
一、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發展歷程
園林綠化在我國城市建設中的發展時間并不算太長,主要是從建國之后開始逐漸興起的。主要包含以下幾個發展階段。首先,是1949~1958年,在這個階段,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處于初始創立階段。其次,是在1958~1965年,這個階段的園林綠化工作在搖擺不定中緩慢前進。再次,是1966~1976年,這個階段是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發展歷程中受破壞最為嚴重的階段,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沖擊。最后,是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發展慢慢恢復,走向繁榮。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這個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城市病”問題也漸漸凸顯。人們越來越重視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地位,充分理解到其美化環境、凈化空氣等環境和生態效應,對其產生的經濟效益也越來越關注。在城市建設中進行一定的園林綠化,對于優化投資環境,爭取利用旅游業等第三產業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綠色經濟有序、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不容忽視,需要進一步推進。
二、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經濟效益
(一)優化投資環境,吸引項目投資
在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的進程中,綠色環境逐漸成為吸引投資的一種重要的潛在生產力。在社會生產的全過程中,園林綠化建設逐漸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環境資本,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為城市的綠色發展和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基礎。目前,從我國的園林綠化實踐來看,“以綠引資,因綠興市”這種連鎖反應已經在很多大小城市中興起,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和效應。在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和優化、城市景觀得到進一步美化之后,來自國內外各地的投資商都會將園林綠化建設做得更好的城市作為同等條件下,更為理想的投資目標地。
(二)環境與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從我國目前的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實踐來看,對很多城市和地區將園林綠化建設的投入以及產出比進行計算,我們發現這個比值已經遠遠超出1︰5。一次園林綠化的投資能夠使城市終身受益。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環境與經濟互相促進、協調發展,能夠很好地起到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作用。園林綠化能夠通過優化城市布局、優選城市園林匯總的植物配置以及不斷提升城市的綠化覆蓋范圍的方式實現環境和生態效益,而生態效益也會反過來對城市建設的經濟效益起到促進作用。眾多眼光長遠的項目建設者以及開發商愿意將自己的項目落戶在注重環境的城市,“擇綠而居”。除此之外,在園林綠化達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房價也會進一步提升,引發樓盤熱銷,形成綠化以及物業市場之間共同促成的“經濟波瀾”。
(三)城市園林綠化的外部化經濟效應內部化
園林綠化有“一次投資,終身受益”的特點,而且其所形成的環境效益不受地域的約束,只要在本市內,不管是投資者還是普通市民,都能夠享受到園林綠化帶來的環境效益。這就是園林綠化效益的普遍性特點。而只要是合法納稅的市民,都應該是園林綠化效益的承受者,享受一定的效益是合情合理的。然而,當社會上一部分經濟實體在開展經濟活動時,會在無形之間享受到環境綠化的經濟效益,而且不需要通過市場進行一定的補償。這就是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形成的經濟效益外部性特點。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經濟實體在開展經濟活動的時候,沒有將自身的環境保護責任進行完全落實,達不到法定的綠化數量,那么這時其對于園林綠化資源就會成為一種變相的資源占用。對于這種經濟實體,有關部門應該要求其對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一定的經濟補償,而補償的標準則是對于環境的評價和計量的標準。在這個背景下,才能真正將園林綠化的外部效應逐漸內部化,爭取能夠從利益驅動的層面充分調動城市建設中各個經濟單位以及經濟實體對于園林綠化建設的自覺性和積極主動性。
(四)優化城市生態環境,形成地方特色旅游資源
在高度競爭的城市建設中開展園林綠化工作,能夠從優化產業結構方面顯著改善城市建設質量,提升城市建設和城市化水平。園林綠化能夠改善城市范圍內的小氣候,調節溫度、光照、水分等,為城市營造更為宜人的生活環境。園林綠化還能減少城市建設噪聲,凈化空氣,有效避免水土流失。除此之外,在城市建設中進行園林綠化還能裝飾建筑設施,改變城市面貌。以上效應能夠促進城市逐漸形成自身的特色旅游資源,吸引來自國內外的旅游觀光者,拉動旅游業以及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城市的產業優化和資源優化配置,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城市建設中開展園林綠化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實現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實現綠化和生產的有機結合
城市的園林綠化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園林綠化人員不僅需要對市區內部進行園林綠化,還需要對城市附近的近郊以及遠郊的園林進行綠化。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市綠化必須與農業生產實現有機結合。而要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就必須持續推進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城市經營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二)推進養護管理的法制化
高效、高質、有序、穩定推行養護管理是提升城市建設中園林綠化質量的重要保障。而從近些年的園林綠化實踐來看,養護管理的法制化問題需要得到應有的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者應該意識到,只要屬于城市內部的綠色園林,就理應屬于城市園林綠化系統的一部分,那么所有權的問題就不那么重要了。在我國的環保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規中,對于綠地、樹木等養護問題有明確的規定,規定任何人都不能任意對樹木和綠地進行侵蝕和損壞。為了將園林綠化的經濟效益完全釋放出來,就必須對城市內部已經起步的綠化園林開展高效和高質的養護工作,爭取能夠有效維持和鞏固已經形成的綠化成果。從我國目前的園林綠化工作實踐來看,城市綠化產業已經成為在市場經濟中較為活躍的市場參與者。在對園林綠化進行項目投資建設以及市民進行綠色消費的過程中,市場發揮著關鍵作用,受到市場機制的調控和支配。在對城市園林綠化開展養護工作的過程中,只有市場化與法制化實現有機結合,才能實現更為理想的養護效果。
四、結語
園林綠化是我國目前城市建設實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保護、改善和美化城市環境,還帶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開展高效、高質的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活動,能夠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提升社會生產力,保證市民健康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園林綠化的建設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其經濟效益以及建設策略的相關問題開展更為深層次的研究,以實現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質量和水平的提升。
(作者單位為濟南黃河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程波.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1(4):271-272.
[2] 郭明智.淺談現代化城市建設中的園林綠化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5(6):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