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朱
一場美輪美奐的職工創新創意展盛大開幕了。你聽過坡芽歌書嗎?坡芽歌書被稱為“天下第一部圖載歌書”,一塊土布一部民歌集,81個圖案代表著81首情歌,記錄著青年男女相遇、相知、相戀并白頭偕老的情感歷程,這是壯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和熱愛生活的真實寫照?,F在不用跑到坡芽村就能聽到這富有詩韻的歌曲了,在創新成果展區,文山州總工會為大家準備了現場演唱。
“唱一首山歌,歌唱家鄉美,哼上一曲小調,敘述好生活,讓那嘹亮的歌聲,響遍在山河,響遍在壯鄉!”聽著壩美山歌,品丘北紅酒,賞廣南銀飾、西疇的拋花繡、馬關的版畫,聞著八寶米、三七、石斛的香氣……文山州總工會把包含民族文化傳承、民間藝術創新、民族工藝展示、特色農副產品潛能挖掘、酒文化創新發展、教學資源創新等,涉及到教育、民族歷史文化傳承、工藝品創新、中小企業發展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融入到此次創新創意成果展中。
多年來,文山州總工會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廣大干部職工為主體,探索創新驅動開拓干部職工創新創意,促進發展之路,成效顯著。文山州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熊朝文介紹,文山州總工會緊緊圍繞“一活動一工程”,以職工“提升素質行動”為載體,通過培訓、競賽、素質三方面努力打造適用于市場需求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職工隊伍。近年來,依托10個省部級勞模創新工作室,構建企業職工技能人才培養平臺,推行企業職工技能人才評價機制,開展文山州職工技能人才培養獎勵工作,對在技術革新、技術創新、小發明等方面做出顯著成效的職工技能人才予以獎勵。各勞模創新工作室每年開展交叉技術交流和服務,到中小企業幫助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突出性技術問題。州總工會先后開展家電維修、汽車維修、中式烹調師、計算機、生產現場管理、通訊報道、家政服務、心理咨詢師等多元化的技能培訓。通過指導重點企業規范開展各類勞動競賽,廣泛開展“我為企業發展獻一計”“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大力培育職工技術攻關隊伍,以點帶面,助推文山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如今的文山,山水草木,煙云人煙、無所不含,壯鄉苗嶺已成為“彩云之南”又一顆耀眼的歷史文化旅游“新星”。“沒有文化的旅游是沒有生命力的”,文山州各級工會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搭臺助力,致力于挖掘民族傳統文化,不斷走創新之路。
繼富寧壯族坡芽歌書從名不見經傳的田野山歌成為享譽全國的天籟之音后,助推、激發職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生態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成為工會工作的側重點。工會營造起濃厚的氛圍,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間文化大賽,鼓勵職工登臺唱戲。利用工會系統網格遍布全國各地的優勢,加強與全國各地文化產品市場主體工會部門溝通,積極為本地民族文化參加國內外競爭,拓展文山文化產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牽線搭橋。把一個個沉積百年的民族文化,逐漸蛻變為知名的文化品牌。
聽,“世外桃源的天籟之音”壩美山歌唱響大地。聽,那聲聲吟唱;聽,那百轉千回……時而低淺婉轉,時而嘹亮悠揚。閉上眼,仿佛來到了悠遠靜謐的壯鄉,來到了世外桃源,那里的綿綿青山被柔柔碧水纏繞,薄霧輕灑在片片油菜花地上空,炊煙裊裊,身著壯族服裝的婦女在田地間勞作。曲調起落間,聲“起”,像是田間的一陣微風,是收到了壯家人的熱情邀約;聲“轉”,像走進了壯家人美好火熱的生活,品嘗了一口清甜的米酒;聲“嘆”,如體會到“勒冒”“勒少”纏綿悱惻的花街情緣。
伴著這沁入心田的唱聲,熊朝文的心緒已飛向遠方,“我們要把這些職工送到北京、上海的高等學府去學習深造,打造文山民族文化創新的品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