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絢然
找設備難,管理設備難,這個行業的痛點很明顯。

中國有近十萬家有資質的工程企業,以前這些企業大都自己購買所需要的機械,但近幾年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實體行業競爭加劇,這些企業不得不在成本上下功夫,于是它們發現,租賃比購買更劃算,一時間,租賃成為主流。
2012年,租賃市場大幅增長。據行業統計,目前中國工程機械的保有量為700萬臺,設備閑置率卻達到了60%。工程機械的租賃市場規模為6000億元左右,僅占整個機械市場的35%,而歐美國家的租賃率為80%,增長空間巨大。
正是看準了這些機會,2014年6月攻城兵機械網(以下簡稱“攻城兵”)成立。它是一家工程機械租賃平臺,撮合供需雙方,讓它們在平臺上自由交易,從而提高施工單位找設備的效率,降低設備使用成本。
目前,平臺有注冊用戶11萬名,對應月成交額為3000多萬元,有戰略合作企業2000多家,設備40多萬臺。
從信息匹配到托管服務
攻城兵創始人劉兆萄是工程機械行業的老兵。他是原三一重工的大區經理,具有7年的工程施工管理和機械銷售經驗。在銷售過程中,劉兆萄也做設備租賃,但很快租賃業務的收入就超過了銷售收入,這讓他感覺到租賃才是趨勢。
劉兆萄說,在以往的工作中,他發現工程機械行業集中度低,痛點非常明顯,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尋找設備困難,管理困難,存在信任問題。因此,他認為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整合這些有限的資源。
攻城兵通過搭建平臺,將施工單位和個體機主、施工單位自有閑置設備的信息進行整合,通過競價系統提高施工單位尋找設備的效率。
對于大型訂單,單一供應商往往無法滿足需求,而是需要多個供應商進行合作。因此,攻城兵推出經紀人模式,為用戶提供設備選型、設備匹配、成本預算、設備管理等服務。劉兆萄說,攻城兵會對這些經紀人進行為期一個月左右的培訓。目前,攻城兵已有200多位經紀人。
但從目前的供需情況來看,供應商遠遠多于需求方。為了綁定施工單位,攻城兵開始在施工單位的自有閑置設備上下功夫。“施工單位工程忙的時候需要租賃設備,但他們還會有一些自有設備,工程結束后這批設備就閑置下來,攻城兵想要盤活這部分閑置設備。”劉兆萄說。
針對這部分資源,攻城兵今年6月還推出了托管服務,可以幫助施工單位全權管理和出租設備,從而幫施工單位省去麻煩。攻城兵會從中收取租賃收益的20%作為基礎服務費。
但很多B2B平臺都會面臨的挑戰是,上下游跳過平臺自己進行交易。因此,除了大數據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平臺還要增加附加值,提高服務,才能增加客戶黏性。
因此,攻城兵針對設備管理混亂的情況開發了一套設備管理SaaS系統和一套遠程視頻指揮系統,可幫助用戶提升設備管理效率以及施工指揮效率。設備管理SaaS系統具有設備調度管理、維修管理、配件管理、油耗管理以及駕駛員功能管理模塊,視頻指揮系統則主要起節省人力成本的作用。
未來將切入后服務市場
攻城兵的盈利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經紀人服務費,SaaS基礎服務費,托管服務費。
劉兆萄說,之前攻城兵推行了一段時間的免費模式,但很快發現只有收費才能得到用戶的真實反饋,從而更好地服務用戶。但施工方在平臺上拿到的租賃價格仍然比傳統方式低,因為傳統的租賃方式,從施工方到機主,中間要經過幾個中間商,但在攻城兵上只需要一個環節。
由于傳統的租賃公司集中度低,無法滿足施工方的需求,已經有很多租賃公司在攻城兵平臺上進行租賃。但同時,攻城兵也要面對行業里出現的跟進者。劉兆萄認為,攻城兵將用戶定位在施工單位上,但后來者大都是為機主和個體的租賃戶服務。
占據租賃的入口之后,攻城兵還計劃拓展到配件市場、維修服務、經營保險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