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物藝術品市場開放以來,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文物藝術品造假成風,贗品、偽品文物泛濫成災,古玩市場、文物商店、藝術品拍賣公司等機構無一幸免。據業內人士粗略估計,民間收藏品的贗品率高達95%以上,不僅嚴重地擾亂了文物藝術品市場,而且極大地摧殘和玷辱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
近幾年,贗品、偽品的兜售者已不滿足于在市場上“小打小鬧”、“攻城略地”,以“國寶幫”為首的收藏群體,將目光瞄向了政府部門、博物館,甚至大專院校。2009年,“國寶幫”在人民大會堂上演了“國寶獻汶川”的鬧劇;2014年,河北冀州“奇葩博物館”被媒體披露后,“國寶幫”反而為其鳴冤叫屈。更為嚴重的是,去年以來,“國寶幫”發起了向大專院校博物館捐贈文物藝術品的攻勢。浙江師范大學藝術館展出李舒第捐贈的171件古陶瓷器,其中大部分是贗品、偽品,被藏家諷為“慘不忍睹”。今年7月13日,北京師范大學接受邱季端捐贈的6000件陶瓷器,僅從照片看就是一眼假的贗品或偽品。北師大居然舉行了隆重的捐贈儀式,校長、書記宣布在此基礎上成立邱季端中國古陶瓷博物館,邱先生被任命為首任館長。
高等院校的博物館,肩負著教育青少年,培養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如果博物館展出贗品、偽品文物,不僅是對中華歷史文明的褻瀆和摧殘,更可怕的是誤導和欺騙青少年學生,毒害我們的下一代。贗品、偽品文物,就如同盜版書、淫穢書、山寨版實驗品,進入校園坑害的是莘莘學子,毀滅的中華文化藝術;如果任由贗品、偽品文物藝術品占領高校博物館,其危害性決不次于“文化大革命”!
下面,我們轉發《澎湃新聞》采訪許勇翔、《北京晚報》專訪季濤的新聞報道,解析北京師范大學被“國寶幫”攻陷的深層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