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蘭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碑廟鎮林業站,四川 達州 635029)
?
生態公益林管護現狀及改善策略探討
王小蘭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碑廟鎮林業站,四川 達州 635029)
摘要:通過對生態公益林管護的相關調查資料進行收集、分析,基于生態公益林管護現狀,提出了改善生態公益林管護的策略,希望能夠對未來生態公益林的管護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生態公益林;管護;經營;管理
1引言
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森林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依托。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平衡性面臨嚴峻的挑戰,而隨著人們生活質量與自身素質的提高,人們開始關注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因此做好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對于強化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平衡性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生態公益林管護現狀
2.1尚有權屬爭議
由于部分地區的生態公益林存在權屬的爭議,尤其是提高效益補償標準之后,爭議更加明顯,這樣就很容易發生破壞林木、拒絕領取補償款等不良事件。特別是對國營林場和周邊農村的權屬爭議是最普遍的,一旦處理不好,很容易使具有爭議的林木被砍伐,這樣就會導致矛盾進一步激化,同時也會影響生態公益林管護事業的發展[1]。
2.2國家制定政策對商業性采伐的限制
在生態公益林區域中,由于偷伐、亂砍、濫伐等原因,很容易造成荒山荒地的出現,再加上國家對生態公益林商業性砍伐的政策限制,很少有人愿意承包荒山來造林,再加上農戶的漠視態度,導致政策-荒山荒地-商戶農戶之間形成惡性循環。
2.3林地占用與生態公益林區沖突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原本的生態公益林規劃同現實的經濟發展之間出現了沖突,這樣就會使規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與局限性。如原本根據實際情況所規劃的道路紅線相對較窄,但是在開發區建成之后,林地的征用占用就會造成生態公益林與開發利用的相互重疊,導致生態公益林面積大量流失。
2.4補償機制不夠完善,欠缺公開性和透明度
在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下,無論是公益林的管護,還是公益林的發展,經濟補償都是其核心問題。目前,在政策標準上,我國依舊實行“一刀切”的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并未考慮到依據市場經濟的核心原理來實施分類化補償,這種粗放式、簡約式的補償標準導致補償機制不健全,就算國家加大生態補償,也無法滿足標準,同時還會降低農戶參與生態公益林管理的積極性。如在一個鄉鎮上,一般會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即便鄉鎮的公益林面積相同,其經濟補償標準也會產生差異。面對這樣不公開發放補償資金的形式,那些真正實施生態公益林管護的農戶反而無法獲得資金補償。
2.5缺乏對生態公益林的監管
1.1 勞動力供大于求,需就業人口多,社會所能提供的有效崗位少。隨著高等教育擴招,如今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型。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形成與完善,各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都面臨著人事改革,其采取精簡分流的方式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崗位,吸納就業能力明顯下降。
由于當前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還無法滿足實際的要求,所以在管護方面很難激發農戶的自覺性與積極性。所以在安排人員方面也無法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設置專職的護林員,導致森林資源破壞的行為無法被及時發現,制止就更談不上。另外,個別護林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偏低,忽略了生態公益林管理的重要性,導致森林火災時有發生,公益林中出現大面積的廢棄地,直接阻礙了生態公益林的可持續發展[2]。
3生態公益林管護對策分析
3.1基于經營權和所有權的產權制度基礎上,分離經營權管理之中的管護責任
在日常的經營中,應將管護的責任分離出來,由集體負責進行統一的管護。按照經營權和所有權相互分離的原則進行林業產權制度方面的改革,同時,要保證林地的經營使用權依舊歸屬農戶。這樣一來,就不會對整體的經濟收益帶來直接的損害,將防火防盜的獨立森林管護責任凸顯出來,讓集體進行承擔,實現統一化的管護,不但可以避免因家庭管護帶來的種種不足,同時也可以給予農戶合理的經濟補償,避免農戶因為森林被劃分到生態公益林范疇而產生不滿,確保其收入不會降低,這是穩定經營生態公益林的重要因素。
3.2完善的激勵與民主監督機制
在開展生態公益林管理中,理想化的機制應該考慮到利益相關者的實際生存與發展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到生態公益林責任與權益的共同分享,這樣才可以調動成員參與到方案的制定、實施以及后續的評估過程中去。此外,理想化的經營管護應當具備民主的農戶監督機制,這樣就可以避免機會主義行為出現在生態公益林的保護之中,同時也會降低在森林資源利用上發生危害事件的幾率,另外,通過緊密的人際關系,將各個公益林之間的新人培育起來,這是制止危害事件的主要手段,能有效約束偷盜砍伐等現象。
3.3充分合理的補償及利益分配機制
3.4管護方法應針對不同類型的森林資源
就世界林業發展視角來看,我國整體的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水平還達不到國際平均標準。就調查顯示,因為木材生產主導思想的約束,無論是理論方面,還是實踐方面,中國相比發達國家都有著明顯差異,導致整體的森林經營管理有所欠缺。目前,我國依舊沿用人力巡山管護的方式,無論是管理水平,還是技術水平,都無法滿足要求[3]。
現階段,雖然我國實施了分類化的經營管理,但是在經營管理中,生態公益林卻沒有建立與自身條件相符的管護模式。管護是生態公益林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只有通過管護,才能夠將公益林的生態功能等級提高。另外,對不同的林種資源來說,在管理與管護方式上都有著根本的差異,所以要針對不同的森林資源做好相應的管護工作,如此才能實現最優化的管護資源配置。
3.5建立獨有的生態公益林文化,尊重當地己形成的森林文化傳統與習俗
文化傳統指的是特定的人群或者是社會建立起來的信念、標準或者是行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各個民族文化都有相當長的發展時間,而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已經深深融入到不同群體的生活與生產方式之中,同時,對于其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會產生影響。所以,在生態公益林的管理之中,應充分尊重當地獨有的地域性特色,能夠認同當地的森林文化與習俗,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夠讓文化的傳承性為生態公益林獲得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公益林事業。
4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對于生態公益林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因此,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就成為生態公益林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手段。在未來生態公益林的發展之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研究、去實踐的地方。在未來的建設中,我們要不斷去探索新方法、新模式,方能使態公益林的管護更具科學性,讓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
參考文獻:
[1] 陳積雷.淺談通什林場生態公益林管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熱帶林業,2013(3):14~16.
[2] 黃連香,陳華偉.我國生態公益林管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現代園藝,2012(12):200.
[3] 張潔.公益林管護和經營制度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
仙人球的栽培
首先,栽培仙人球要選經蒸氣消毒,排氣、透氣良好的砂壤土或石灰質砂土。至于花盆,宜選比植株大1~2cm透氣好的粗泥盆。 栽培季節,如果是春季,在15℃以上時栽植。室內培養,冬季不低于5℃,夏季不超過37℃,且要注意通風。4~10月,干透澆水,澆則澆足。11月到次年3月為休眠期,應節制澆水。溫度越低越應保持盆土干燥。 施肥方面,最好以腐熟的禽肥及骨粉為基肥,放在盆底或混入土內均可。可用腐熟人糞或餅肥水和腐熟魚肥水交替使用作追肥。生長期半月內施1~2次肥,休眠期切忌施肥。根部損傷或腐爛,可切除后將無病部分另行扦插或嫁接。
——摘自湖北林業網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1-0037-02
作者簡介:王小蘭(1979—),女,四川通川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