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 陳向婧 李慧娟 蔣偉聰
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宣城地區農村水產養殖行業電子商務化發展前景分析
孫晨 陳向婧 李慧娟 蔣偉聰
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本文結合宣城地區的農村水產養殖業現狀對其發展生鮮電商進行前景分析,并給出相應的規劃方案,以便當地的農村經濟更快更科學地發展,從而加快實現中國夢的步伐。
生鮮電商 水產養殖 品牌建設 農村經濟
生鮮電商的問世:在電商時代的浪潮下,“生鮮電商”這一新奇的詞匯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并具有無限光明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多的電商人士開始進軍這片潛在的藍海,企圖成為下一個馬云。生鮮電商是指在互聯網平臺利用電商手段銷售生鮮商品,如新鮮果蔬、生鮮肉類等[1]。生鮮電商最早于2006年萌芽,稱為食品電商和零食電商。像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等是最開始接觸生鮮電商的傳統零售商。2012年是生鮮電商發展的元年,我買網、1號店、別致的本來生活這三個零售電商平臺開始正式在生鮮電商領域有所行動。而生鮮電商的真正崛起也被視為生鮮電商市場第三次大變化——順豐優選的問世,此后陸續出現的沱沱公社、優菜網和大衛之選,象征著生鮮電商迎來了冷鏈配送的大時代[2]。雖然生鮮電商高昂的冷鏈配送成本使其發展困難重重,但廣闊的市場無形中又吸引著更多的投資者和企業涉足其中。
(一)宣城地區農村水產養殖業發展現狀
據宣州區水產局文件顯示,至2015年底,宣城市全區水產養殖面積27.4萬畝,其中河蟹養殖面積23.4萬畝,幼蟹生態培育面積5萬畝,其他養殖面積4萬畝(水庫等)。2015年生產淡水魚苗4.3億尾、蝦苗2.6億尾,蟹種10.5億只,河蟹1.5萬噸,實現水產品總產能6.4萬噸,實現產值18.2億元,漁業已成為圩區鄉(鎮)產業結構的主導產業,成為農民發家致富,壯大集體經濟的主渠道之一[3]。

宣州區水產養殖行業體系不斷完善。水產站不斷落實國家對“三農”各項優惠政策,建立并完善“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協會+農戶”技術推廣體系。宣城市以“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為漁業總目標,積極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并不斷調整和優化養殖結構,利用規模化和科學有效的養殖方式,使全市水產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4]。水產品健康養殖行動不斷加大,多家企業在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產品工作中取得驚人成績。
宣城地區水產品品質雖廣受好評,但由于大部分養殖戶屬于散戶養殖狀態,即使存在一些合作社和休閑漁業基地,也沒有樹立相應的水產品本土特色品牌。養殖戶精心養育的水產品往往以低廉的批發價銷至浙江滬等發達城市。同時,由于宣城市政府的資金不足無法有效地扶持本土水產品走向品牌化路線,導致宣城地區的水產品沒有自產自銷渠道,附加值低,只能作為所謂的“菜籃子”工程中的一員。

據宣城市水廠局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養殖戶缺乏前瞻性學習思維,無法合理利用有限的塘口來進行水產品培育,雖然現在部分地區出現了稻田養魚現象,但是全區尚未推廣該技術,依舊處于試點狀態。而遼寧省盤山縣于2003年就已嘗試稻田養蟹技術,該技術至今在宣城地區尚未出現。技術的落后制約了本區水產品的產量,影響水產品規模擴大,削弱了宣城市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宣城地區生鮮電商發展現狀
2015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從農產品電商、涉農電商平臺建設、電子商務進農村這三個方面進行了重點部署。11月,財政部印發《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發展“互聯網+農業”,大力提倡具有個性化農產品電商平臺。2016年初,國務院及各部委接連出臺農村電商之類的文件,加大對農業電商發展的關注。[5]國家對農村電商持有鼓勵和支持的態度,為農村特色產業發展電子商務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條件。
在信息高度對稱和產品極度豐富的時代,電子商務集聚發展,抱團取暖是必然趨勢,只有共同解決好資源不共享、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降低每個環節的成本,才能提高競爭力。宣城市把握機遇,圍繞“做大體量、規范管理、提升品牌、集群發展”的目標,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進一步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全市電子商務發展呈現出強勁勢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助力。在日前阿里巴巴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度全國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指數(aEDI)中,宣城市績溪、寧國、涇縣、旌德、廣德、郎溪電商發展指數分別位列全省縣域第2、第5、第8、第9、第10、第28位,繼續保持全省領先水平。
但由于宣城市經濟發展滯后,缺少資金和專業技術人才,導致本土的電子商務行業處于萌芽狀態,雖然有些企業有發展水產品電商的想法,但是短期內依舊無法得到快速發展。本市電商企業數量有限,規模比較小,產業鏈還處于完善階段,尚未與水產品接軌。只是有少數水產品養殖散戶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進行自產自銷,但是由于宣傳力度有限,致使銷售成果并不理想。
通過調查了解到,宣城地區消費者喜好水產品,但一般在農貿市場、大型超市等線下渠道購買,線上消費十分罕見,并對線上水產品APP并無太多期待。另外,由于農村地區的水產養殖戶90%以上的年齡處于四十五歲以上,對網絡并不太了解,故缺乏互聯網+意識。在電商的大時代背景下,本市水產養殖行業電商化雖很漫長,但仍可期待并展望。
(一) 加強發展水產養殖電商,統籌規劃農村電商發展
相關政府部門要適時扶持水產養殖戶的養殖工作,在本地區水產養殖得到保障的同時,加大農村電商發展力度,給予資金以及政策支持,為開掘水產養殖商務新道路——水產養殖電商,提供充足的準備。強化對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的組織引導,立足實際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發展區域。
(二)開展水產養殖電商的試點工作,開發水產電商的網絡應用
相關政府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在電子商務逐步開展的初期,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水產電商試點工作,并投入資金和技術支持,逐步開發適合水產養殖買賣的網絡應用,為水產經營擴大交易平臺,為農村電商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改善農村物流配送,建立健全基礎設施
開展電子商務,必須要有相適應的物流配送體系。發展農村水產養殖電商,要建立健全現代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根據水產保存特點,引進配套的物流保鮮設備。同時,要規劃好產品運輸的運輸網絡線,盡量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生產的經營效應。在鼓勵水產養殖戶參與電商的同時,指導養殖戶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探尋適合自身的物流道路。
(四) 加強市場監管,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切實加強農村電商產品市場質量監管,指導監督農村電商主體建立健全商品質量管理體系,切實維護農村電子商務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促進農村電商與水產養殖順利結合并健康發展。
(五)增加產品類型,增加水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以生鮮類水產品銷售為主,除了發展一些冷凍、魚糜等副產業,還可以增加水產品的加工業,將水產品加工制作成干貨食品,擴大其消費群體和產品用處。另外,將魚骨、蟹殼等原料綜合利用,制作成一些精美的書簽和工藝品,盡可能地擴大其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六)明確消費市場,建立完整的水產品網上銷售體系
借鑒江蘇水產養殖門戶網的經驗,將水產品與電子商務有機結合起來,創建屬于宣城市本土水產品的銷售和養殖經驗網站,供消費者大批量購買和養殖戶咨詢交流之用。產品市場定位明確,通過不斷摸索和學習,建立并維持一套完整的水產品電子商務生產銷售系統。
[1]杜昕諾,于三紅,韓家亮.網購生鮮——電子商務行業的新爆點[J].經營與管理,2014(05):43-44
[2]岳向華,許明輝.基于O2O模式的生鮮冷鏈研究[J].商業研究,2015(07):171-172
[3]宣城水產局.2015年宣州區水產局總結報告文件[Z].宣城水產局,2015
[4]王美娟.宣城市水產養殖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村經濟學現代農業科技,2012(07):01-02
[5]陳荷西.利好政策頻發 農村電商發展空間巨大[J].中國商報,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