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婷 江西科技學院
趙亮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南昌地鐵盈利模式構建研究
華婷 江西科技學院
趙亮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本文從準公共產品的角度分析地鐵盈利的必要性,嘗試提出南昌地鐵“地鐵+社區”的盈利模式,從合理規劃地鐵線路、地鐵經濟資源價值的有效開發、加強運營管理和成本控制、推動技術創新、政策法規的支持等方面提出實現“地鐵+社區”盈利模式的基本途徑。
南昌地鐵 盈利模式 構建研究
1.地鐵的準公共產品屬性分析。同時完全滿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費的非競爭性的產品稱為純公共產品。但這只是一個抽象的經濟學假設概念,在現實社會中,難以找到完全滿足上述條件的產品。以地鐵為例,城市居民在享受地鐵帶來的減少通勤時間、減輕環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等好處的同時,其運營帶來的邊際成本為零或接近于零,在營運能力未飽和前,額外增加一個人的消費會降低,但并不會消除他人對同一物品的消費,因此,其成員的消費在達到擁擠界點之前是部分競爭的。不付費的消費者無法享受地鐵服務,可以通過限制使用地鐵的人數或頻率影響擁擠程度,顯然地鐵具有局部的排他性。因此,從公共經濟學角度進行分類,地鐵屬于準公共產品。
準公共產品的重要消費特征在于其外部性,外部性的公共影響程度決定其公共性。由于地鐵的正外部性,決定了其要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市場失靈。

圖1: 排他性準公共產品的合作提供
圖1中縱軸代表價格P,橫軸代表產量Q,MUS為社會全體成員的邊際收益曲線,MUU為直接使用者的邊際收益曲線。兩者加總則得到總邊際收益:

另設MC為邊際成本曲線,則Qz為有效率的產量,若需要利潤最大化,則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相等,社會成員的成本分攤,即納稅額為OP1,直接使用者的成本分攤,即繳費額為OP2,兩者加總則為社會成本。若放棄收費,需求量為Q1,若放棄一切收費和征稅,需求量則為Q2,這兩者均非效率產量。因此,地鐵作為準公共產品,其價格優化問題的焦點在于如何協調經營利潤最大和社會福利最大的矛盾。
2.地鐵作為大型基礎設施產業,提供的服務是準公共產品,正外部性較突出,這決定了地鐵具有公益性,盈利空間有限。但地鐵從建設到維護,再到有效運營,需要長期的資金流支持。南昌作為二線發展較弱城市,2015年財政收入僅為727.2億元,而據時任南昌軌道交通集團董事長的毛順茂透露的數據:南昌地鐵1號線每公里建設成本高達7.3億元,運營成本每年約為2億元左右。因此:南昌地鐵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的補貼運營。公共財政對準公共產品進行無休止的過度投入,也必然影響整個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地鐵公司必須在不斷實現自給自足的條件下,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盈利,才能更好的履行和體現其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的義務和屬性,扮演“城市大動脈”的重要角色,在減輕交通擁堵、方便市民出行、降低大氣污染、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繁榮區域經濟等方面,不斷發揮基礎性作用。同時,地鐵不但能盡量少向政府要補貼,而且還可以不斷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和突破點。這就需要地鐵公司盡量運用一切合法、合理的手段與方法去開展價值捕獲(value capture)。
要想讓南昌地鐵降低虧損,實現良性的盈利和發展模式,其經營者必須先摒棄“地鐵是純由政府出資的公益性事業,必定經營虧損,必須對地鐵進行大量補貼才能持續運營”的錯誤觀念,應通過學習和吸取他人的先進經驗,樹立地鐵“能盈利”、“必須盈利”的先進理念。
Farebox recovery ratio是衡量地鐵盈利與否的重要指標, 即票價收入與運營開銷的比重,高于50%則代表經營良好,高于100%則代表盈利。

表1:各地地鐵票價收入與運營開銷的比重對比表
從表1可知,亞洲有多家地鐵運營機構已經實現了盈利,尤以港鐵集團為最。

表2:港鐵財務報表
從表2可知,在營業額不斷增長的同時,港鐵已經連續多年實現盈利,這與其采取了特殊的“地鐵+物業”發展模式是分不開的。
(一)“地鐵+社區”盈利模式簡介
所謂“地鐵+社區”綜合運營模式是南昌地鐵對香港“地鐵+物業”發展模式進行學習,并結合南昌實際而提出的創新建設模式,它是指由南昌軌道交通集團統籌,通過對地鐵車站、上蓋空間及沿線周邊多種有效資源進行合理規劃、綜合開發,使其形成以地鐵站點為中心的集交通、居住、餐飲、購物、娛樂、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服務性社區。該模式通過對地鐵物業及附屬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可有效滿足地鐵輻射半徑內社區居民大部分需求,構建出“地下一個站、地上一大片、片片都相連”的商業網絡格局,形成兼具人氣、商氣、財氣的商業黃金鏈條,讓南昌市民進入“吃住生活在地鐵、購物娛樂在地鐵、幸福生活在地鐵”的生活新方式。如此,地鐵建設成為綜合了交通、經濟、文化等產業的系統工程,最終將使南昌地鐵實現“自我投資、自我開發、自我建設、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地鐵+社區”盈利模式構成要素
(1)“地鐵+社區”模式的盈利增長點
票價收入是地鐵的重要收入來源,港鐵有完全自主訂票權,立足于控制成本、追求利潤,采取了較為靈活的定價策略,如特殊線路票價較高,自2009年來連續7年加價等。但即使如此,從圖2來看,客運票價收入近年來都未能超過港鐵總收入的40%。港鐵的利潤來源主要還是依靠其他業務。

圖2:港鐵經營利潤來源示意圖(引自港鐵官網)
考慮到南昌地鐵有為普通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務的性質,要為城市居民按照普惠性原則提供合理價格,走港鐵式的定價策略是行不通的。因此南昌“地鐵+社區”模式盈利的主要來源也應向港鐵學習,要依靠地鐵車站內部的商業物業開發利潤,通過物業管理和再投資產生的物業升值和租金升值,還應合理利用土地收儲及優先開發的權力,對地鐵上蓋空間及沿線周邊做好整體規劃,進行捆綁式一體開發,建立優質地鐵社區,以創造更大的土地增值效益和房地產開發收益。地鐵為社區創造人氣,物業的完善、社區的發展也會為地鐵積聚更大的客流量。該盈利模式不但注重作為利潤源的乘客,還注重發掘房地產及物業升值等利潤點。
(2)“地鐵+社區”模式的資源類型
地鐵經濟資源是在地鐵建設過程中逐步形成,與地鐵聯系緊密,由于地鐵的建設和運營而產生價值增值的資源總稱。根據資源的性質和用途,“地鐵+社區”模式的資源開發類型可以分為地鐵的土地資源、媒體廣告資源、商貿資源、通訊資源等。地鐵土地資源是指由于地鐵的建設和運營,軌道公司獲得沿線土地開發和收儲權,并對土地進行商業開發而獲得的收益增加。土地資源是多種資源的載體,相較于其他資源收益,占地鐵資源開發總收益的比重最大,且伴隨著沿線土地的增值,其獲得收益的發展空間會進一步增加。地鐵商業資源指的是將地鐵站點內外的空間和土地供給商家經營,而獲取收益的資源,其經營業態主要有車站商鋪與自主設備、車站商業街、超市、專業市場、寫字樓、物流倉庫、社區商鋪等。對商業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優質管理,可以直接獲得巨大的效益,也可以增加地鐵的客流量,間接提升票務收入。地鐵廣告資源是指借助多樣化的廣告載體,以地鐵交通空間中的乘客為受眾,使運營商或開發商獲利的資源,包括平面廣告、視頻廣告等有形資源,以及車站、列車冠名權,語音報站廣告等無形資源。地鐵通訊資源是指解決地下通訊盲區,為乘客提供無縫隙、不間斷的移動通信服務,使運營商獲利的資源。隨著地鐵客流量的增長,通訊資源具有相當的增長潛力。除票價收入外,土地資源、商業資源、廣告資源和通訊資源合稱地鐵四大主要收入來源。如何合理開發利用這四大資源,對實現地鐵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地鐵+社區”盈利模式的關鍵命題。
(一)合理規劃地鐵線路
對地鐵線路進行合理規劃是構建“地鐵+社區”盈利模式的基礎。地鐵的規劃設計不僅決定了建設成本,而且直接影響其客流量、土地增值、上蓋物業價值和附屬經濟資源價值,從而第一時間影響地鐵盈利能力。地鐵的規劃應該建立在科學嚴謹的調查基礎上,要考慮到未來的客流量,具有前瞻性;同時應按照“地鐵+社區”的發展思路,做好前期一體化規劃,對地鐵沿線不同站點不同路段應采取不同的開發政策,對站點周邊土地要優先開發。
目前《南昌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1年)》已被國務院批準,南昌軌道交通線網遠景規劃由五條線路構成, 形成了“網格+放射狀”線網結構,其中 1、2、3號線為骨干線路,涵蓋了新舊城區的核心商業區,并連接了有潛力的待發展地塊,4、5號線為輔助線路,承擔著引導南昌外圍發展的重要任務。據胡雪芹所作的研究,證明南昌地鐵1號線對周邊物業已產生了一定的增值效應,然而根據站點不同,增值的幅度并不相同。因此,在規劃的制訂和實行中,應該遵循站點整體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制定統一的原則:(1)以軌道交通建設為南昌創造整體效益為首要原則,力求建設規模和發展速度和城市經濟預期發展水平相適應;(2)依據沿線站點的地理位置,分析其潛在的功能性作用是核心商業或社區商業,專項規劃決定其周邊土地的利用方式;(3)對各站點的道路交通狀況、人流聚集程度、旅游環境資源、市政配套與產業分布等情況進行分析,并得出最適合的物業形態;(4)優先考慮多樣化的站點上蓋物業建設,和地鐵建設配套項目同步實施,可避免重復浪費。
(二)地鐵經濟資源價值的有效開發
有效開發地鐵經濟資源是構建“地鐵+社區”盈利模式的關鍵。如上所述,地鐵經濟資源主要包括:土地、商業、廣告、通訊等。土地收儲的實際運作牽涉到規劃、建設、財政、環保等多個政府部門,為全面提高儲備效率和質量,減低土地儲備成本,政府應牽頭成立土地收儲領導工作小組,要加強制度建設,提供優質的制度資源,建立公共財政對軌道交通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以及土地收儲與開發長效機制,創立“軌道交通建設專項資金”。地鐵商業資源主要包括地鐵站點內部空間、周圍土地、上蓋物業和房地產。以上蓋物業為例,開發的主要形式有:強調游覽休閑的RBD形式,強調商務和娛樂的TBD形式,強調公共交通導向的TOD形式。主要的開發模式包括自主開發、合資合作經營、租賃經營和整體轉讓。對于南昌軌道交通而言,應根據不同的地鐵線路站點的實際情況,對地鐵商業采取相應的開發模式,選擇合適的形式,從而創造穩定的收入,維持地鐵建設和運營的動態平衡、長期平衡、全局平衡,進一步帶動城市經濟發展。
地鐵是理想的廣告資源載體,開發廣告資源對地鐵盈利和吸引投資具有重大意義,但這一過程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術水平和長期的運營管理經驗。地鐵廣告的開發模式也有自主經營模式、合資合作經營模式、代理權外包模式之分,三種模式的利潤率和經營難度各不相同。由于南昌軌道交通集團初次涉足地鐵廣告資源開發,考慮到缺少相關經驗,廣告資源開發專業能力不足等因素,目前采取了代理權外包模式。這在短期內有助于降低管理費用,提升效益,然而有可能對廣告資源的長期收益率造成低估。因此南昌地鐵應該合理規劃,并著手建設自主廣告資源開發團隊,逐步轉向合資合作模式,先從難度較低、風險較小的廣告做起,積累經驗,樹立地鐵自主的廣告品牌,最終形成全線路融合的廣告規模效應。
對于地鐵盈利模式而言,開發通訊資源是相對復雜的。因為該資源地鐵不能獨自開發,只能聯合運營商開發,而目前移動通信市場事實上處于少數寡頭壟斷局面,使得利用競爭性謀取溢價的策略極難實施。因此只能在與運營商相互合作的情況下,謀取中長期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對不同線路的無線通訊資源進行價值評定,并據此制定租金標準,通過提升資源使用率而達到雙贏。
(三)加強運營管理和成本控制、推動技術創新
“地鐵+社區”盈利模式絕不意味著只重視社區建設,而忽視地鐵自身的基礎運輸職能。相反,為了增加收入,應該在合理區間內盡可能地增加載客量,更有效率地完成乘客輸送,減少能源和設備的損耗,這就對地鐵自身的運營管理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眾所周知,港鐵的盈利大部分依靠房產溢價和物業收入,但有人卻因此產生了誤解,認為“不存在僅靠票價收入盈利的地鐵”。為了知道港鐵剔除地產等業務后是否仍能盈利,在此用上文圖2中的車務業務利潤減去表2中的全公司折舊和利息,作為該業務凈利潤/虧損。可知該業務經營利潤5年內一直穩定增長,折舊和利息支出持平,盈利較大。這一切的背后是港鐵每日長達19小時的運營時間、高達99.9%的準點率和可靠度,采用了多項為旅客服務的高新技術,擁有齊全的服務設施,清晰的標識和提示。這體現出建設先進的運營管理機制和嚴格的成本控制機制,推動技術創新,合理引導客流對地鐵盈利的重要性,值得南昌地鐵借鑒。
然而港鐵也面臨著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升的局面。這一點卻是諸如南昌等內地城市的優勢,人力資源成本原先就較為便宜,南昌還建有專門的軌道技術學校,進一步有效降低了地鐵運營的人力資源成本。
(四)政策法規的支持
以合理的地價獲得沿線土地的使用權是構建“地鐵+社區”盈利模式的關鍵。而這離不開政策和法規的支持。南昌市政府已賦予軌道交通集團一級土地收儲權,規定原則上每條線完成不少于1萬畝的軌道交通融資用地協議收儲,將站點腹地半徑500米范圍的土地優先讓給軌道交通集團收儲,并從軌道交通線網途經區域的經營性土地的土地出讓收入中,提取留成資金用于軌道交通建設、運營、還本付息。這將極大地促進南昌地鐵設計、規劃、建設同步進行,實現土地資源的規模化效益返還,并將效益投入再投資、再經營,以維系穩定增長的“地鐵+社區”盈利模式。
其他政策也會對“地鐵+社區”盈利模式產生正反饋。如清華大學徐楊菲和鄭思齊等所做的研究,證明了北京政府通過出臺限行政策,使得當地居民購買地鐵周邊住宅的意愿提高了1.8%—2.7%,同時購買者的溢價支付意愿比原房價溢價提高36%—60%,造成北京市地鐵周邊和非地鐵周邊的房價差拉大。
因此政府應該拓寬眼界,從多角度出臺法規,間接支持地鐵盈利模式的構建。
[1]秦春寶.南京地鐵公司盈利模式分析及相關政策研究[D]. 南京: 東南大學, 2004.03.
[2]王珊.地鐵+社區模式促進南昌經濟發展研究[D]. 南昌: 南昌大學, 2014.06.
[3]王彬.南昌借鑒香港地鐵經驗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初探[D]. 南昌: 南昌大學, 2011.06.
[4]鄭明遠.香港地鐵“軌道+物業”模式的可學習性分析[J].綜合運輸,2012,3(10).
[5]胡雪芹.南昌地鐵1號線對周邊住宅價格效應的實證分析和預測[D]. 南昌: 江西財經大學, 2010.12.
[6]Yangfei Xu, Qinghua Zhang, Siqi Zheng. The Rising Demand for Subway after Private Driving Restriction: Evidence from Beijing’s Housing Market[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015, 54: 28-37.
華婷(1983-),女,漢族,河北邯鄲人,碩士,江西科技學院財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趙亮(1983——),男,漢族,安徽蕪湖人,碩士,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外語系教師。研究方向:阿拉伯語言文學。
南昌市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南昌地鐵盈利模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JJ20151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