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麗
摘 要:閱讀是一個多元而復雜的歷程,幼兒要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尋找適合的途徑,積累閱讀經驗,從而建立起自主閱讀的能力來。因此,學科式的早期閱讀課程已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閱讀需要,要在閱讀活動中創設情景,讓幼兒有機會遷移運用閱讀策略或系統梳理知識經驗。本文作者將自己多年從事早期閱讀研究中積累的多元的閱讀情景創設,進行了兩個方面的歸納:一是以圖譜閱讀為主的情景創設;二是以游戲活動為主的情景創設。同時還展開了一系列的案例分析。
關鍵詞:閱讀情景創設;圖譜閱讀;游戲閱讀;多種感官
幼兒園開展早期閱讀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最終實現自主閱讀。那么,什么樣的方式能最有效地為實現這個目標服務呢?在教育教學中,我發現情景創設能夠調動幼兒閱讀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因此我以創設情景為手段,圍繞閱讀活動展開一系列的嘗試。
一、以圖譜閱讀為主的早期閱讀情景創設
維果茨基認為:“幼兒的任何活動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過符號來幫助他們晉升和鞏固經驗,故而符號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什么樣的中介能成為幼兒閱讀的最好選擇呢?這讓我想到了美國著名腦科學家、幼兒教育專業人士格倫·多曼的“智力單位”卡片,于是我將圖畫書的有關內容提煉出來,制成若干“圖譜”,使之成為幼兒閱讀的文字代碼或“中介”,輔助幼兒進行早期閱讀。
1.概括性圖譜,梳理故事內容
在幼兒集體閱讀以后,我把繪本的主要內容進行提煉,抽取出重點情節,制成有序的、連續的圖譜,創設書本情景,投放到區域中,幼兒或者以兩兩擲骰子的方式輪流講述,或者以“摸箱”游戲進行講述,初次講述可以按照圖譜用簡單的詞語、短句講述,當孩子們漸漸熟悉這個故事后,逐步要求豐富圖譜講述內容。
2.線索性圖譜,推測故事發展
在早期閱讀教學過程中,推測法是最有利于幼兒走進讀本的方法之一。推測,即以圖畫、文本和原有知識經驗等為線索,去發現和判斷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的隱藏在圖畫之外、字里行間的內容。于是,我選擇了讀本中帶有線索性的直觀形象,做成簡單的圖譜,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帶著圖譜對繪本進行推測講述。
如大班分享閱讀讀本《咔嚓》,文本里可愛的咔嚓太太拿著大剪刀,看見什么都剪,剪風箏的繩子、小姑娘的辮子、秋千的繩子、拴牛的繩子……都遭到拒絕,最后她想剪斷獵人拴獵物的繩子,這只獅子告訴她:“剛好剪斷網繩放我逃。”就是這樣一篇有趣的閱讀文本,在幼兒閱讀后,我制作了兩組圖譜:第一組是一把小剪刀后面一個問號,意思是“用剪刀剪什么”,第二組圖譜是兩個問號,意思是“能不能剪,為什么”。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帶著這兩組圖譜進行推測講述:“接下來,咔嚓太太還會用剪刀剪些什么呢?這些物品能不能剪呢?”這樣,幼兒既學習了文本語言的運用,又拓展了思維。
3.拼湊性圖譜,創編故事內容
拼湊性圖譜也就是根據幼兒挑選出的事物形象,在一定的背景下,即興拼湊成一句話、一個故事的講述方法。為了讓孩子們在閱讀區說個痛快,我在區域活動中布置一些背景,如大海、天空、花園、森林等故事發生的背景沙盤、背景圍裙、或者背景圖片,同時,準備大量的幼兒熟悉、喜歡的事物形象小圖片供幼兒選擇,當他們選到喜歡的形象時,可以貼在背景上自由講述。這種講述法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機改變故事情節,滿足了他們說的愿望,保護了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二、以游戲活動為主的早期閱讀情景創設
學前兒童的游戲和早期閱讀有共同的特點,游戲是早期閱讀教育的基本策略。這一理念告訴我們,要組織具有兒童游戲特點的閱讀過程,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讓他們熱愛閱讀。一方面,我們可以設法把閱讀當作游戲,借助幼兒對游戲的熱愛來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發地產生閱讀的動機和愿望,自發地閱讀并獲得閱讀的快樂。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探索讓幼兒在游戲中閱讀的具體策略。我們要更多地把指導行為轉變為支持性行為,為幼兒的游戲環境提供豐富的語言文字資料,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游戲行為中學習閱讀。[1]
1.創設情景,組織相關性娛樂游戲,激發閱讀興趣
如繪本《方格子老虎》,一只與眾不同的小老虎,他身上的方格子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到底這個“方格子”有多好玩呢?在閱讀讀本之前,創設情景組織幼兒玩“跳格子”的民間游戲,使孩子們深深感受到了“跳格子”確實是一項非常有趣的游戲活動。當他們再次閱讀這本讀本的時候,就不難理解文本的含義,同時我發現當我把孩子們“跳格子”的經驗與文本相聯系的時候,孩子們眼里流露出異常興奮的光芒,大大促進了他們閱讀本書的愿望。
再如繪本《小藍和小黃》,在閱讀之前,我在區域活動中準備了紅、黃、藍、綠等顏色的顏料水,讓孩子們自主探索變色的秘密。當孩子們發現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會變色的時候,非常興奮,當回到繪本閱讀的時候,孩子們將情景回放,竟然進行讀本的創編,編出了一本本《小綠和小紅》《小紅和小藍》……真是意想不到的收獲。
2.創設情景,組織解讀性表演游戲,拓展閱讀過程
表演游戲不僅是孩子們鞏固讀本內容的游戲方式,也是孩子們用來解讀文本的最佳方式。當閱讀活動引起幼兒強烈的情感共鳴,角色扮演或身體動作就成了幼兒對圖畫書內容加以回應的一種表現方式,這種多感官參與的表現方式為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或角色提供了幫助。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放慢”他們在故事閱讀中的進程,可以“重游”自己在故事閱讀時有疑問的地方,還可以借此了解其他人對閱讀的理解。[2]
如小班的讀本《拔蘿卜》,當教師與孩子閱讀完這個讀本的時候,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想參與表演這個故事,我創設了相應情景,提供了《拔蘿卜》的頭飾、服裝,讓孩子們在區角中盡情表演。
再如我綜合了繪本《方格子大象艾瑪》《逃家小兔》《可愛鼠小弟》《花婆婆》等繪本的共同背景,在活動室創設背景墻,提供豐富的表演手套,讓幼兒在背景墻前表演故事。
3.創設情景,組織趣味性前識字游戲,遷移閱讀策略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我們要促進幼兒的前識字行為能力發展,培養幼兒對漢字的敏感性,知道書面語和口頭語的對應關系。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應滲透識字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對文字感興趣。因此我投放了大量圖加文閱讀材料,讓幼兒閱讀;同時設計了各種圖加文的語言棋,以及抽取讀本中比較有趣的部分,自己編成趣味講述卡,讓幼兒閱讀。
比如繪本《鼠小弟的小背心》,我抽取了其中較有趣的片段,將重復出現的“背心”上貼上文字,其他用圖像表示,當然,如果能力差的幼兒不會認這個字眼的時候,還可以掀開文字,看底下的圖像,幫助他們識字。這種以游戲的形式識字,在心理上解除了幼兒學習的壓力,同時,以圖像輔助幼兒進行識字,不僅大大降低了難度,而且適合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方式,得到廣大老師的一致認可。
總之,早期閱讀的情景創設,是整合各領域的活動,既要關注幼兒的閱讀興趣,又不能脫離教育教學目標;既要關注幼兒的閱讀需要,又不能脫離整體的閱讀體系。早期閱讀情景創設是因書而異的,有待我們共同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周 兢.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構成要素、組織特點及質量評價[J].幼兒教育,2010,(25).
[2]周 兢.關于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思考[J].幼兒教育,2009,(34).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德市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