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明運
摘 要: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開展寫作閱讀教學一方面有助于檢驗學生語文學習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小學生寫作閱讀培養中,寫作閱讀一體化教學模式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與探討如何創建小學生寫作閱讀一體化模式,以期能夠不斷提升小學寫作閱讀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生;寫作閱讀教學;一體化模式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之間必須實現有機的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閱讀和寫作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寫作閱讀一體化教學方法的引入,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實現的小學語文讀寫的有效結合,這一學習策略必須在小學語文中實施。以下我就對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
1.在語文學習中訓練閱讀方法,積累些寫作經驗
語言心理學家曾經指出,朗誦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了口頭語言,在朗誦的過程中人體的多種生理機能都得到了參與,在它們的相互協調的作用下,人們對朗誦的內容進行了理解,有利于將文中的情景在人的腦海中進行描述,對人的記憶、表達以及言語感知等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背誦主要是通過人腦中儲存的記憶進行過渡最終實現的,背誦的實現需要人的理解和熟讀,可以豐富和積累人的語言材料。適當地訓練人的背誦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因此小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要不斷培養自己的朗誦和背誦的習慣及能力,實現學生語感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學生在閱讀課上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和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理解是有區別的。教師在閱讀課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正確理解。
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好閱讀的節奏,掌握閱讀的規律。學生感知語言最直接的重要方式就是閱讀,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中向學生大量描繪作者描寫的語境,深刻地感受作者的心情,幫助學生達到一定的理解深度和廣度,進一步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
2.從閱讀材料中掌握讀寫的結合點,實現知識的遷移
學生在讀寫一體化中實現了“讀”和“寫”之間的溝通,學生在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之后在寫作中下意識的將素材應用到寫作中,實現知識的遷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積累的閱讀素材進行合理的使用。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運用一些手段或是道具將學生內化的素材知識和在閱讀中積累的優秀寫作技巧激發出來。閱讀是學生吸收積累的過程和方式,而寫作是表的方式,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得知,學生進行閱讀和理解并不是十分困難,但是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差。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閱讀匯總中提煉作者的思想和觀點,學習作家的寫作技巧,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最終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教師在閱讀課上要多帶領學生對好的寫作技巧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將其熟練地運用到寫作當中。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經常用到的人物外貌描寫,一般人物外貌的描寫是從對人物的面部特征開始的,然后從上到下對人物的外部形象進行整體的描繪。此外教師還要教育學生在進行外貌描寫中嘗試著去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點,例如“花白的胡子”可以反映出描寫的對象處于老年時期,“黝黑的皮膚”說明描寫的對象活動的場所主要在戶外,等等。隨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出示一張人物照片,指導學生對人物的主要特征進行觀察,隨后以自由回答或者教師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觀察的結果進行描述。學生在掌握了人物描寫的方式后,進而實施一小段人物描寫的訓練,鞏固學生的寫作技巧。教師在閱讀寫作練習課上對寫作的方法進行不斷的練習后,在學生掌握的基礎上自發地對敘事方法、心理描寫、景物描寫等寫作方法進行掌握。
3.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挖掘讀寫資源
語文課本中提供的寫作技巧的素材數量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搜索出更多包含類似寫作技巧的文章,幫助學生進行鞏固學習。同時語文課本上對風土人情等方面的描述僅僅局限于文字和不多的圖片上,小學生在沒有實物參考的情況下思維受到了局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該類視頻,使學生對文章中描寫的事物、景象有更加全面的認識。現代化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資料,幫助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更好的理解。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視為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一種教學方法,對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征要進行尊重,抓住時間訓練,合理地導入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
綜上可知,小學生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對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讀寫一體化中要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實現對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省諸城市密州街道陸吉莊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