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公里漫步”,未來會成為上海特有的詞匯。
從徐浦大橋到楊浦大橋,黃浦江兩岸的濱江地帶,是上海沿江人口密度最大、也是景色最美的水岸地帶。到明年年底,這里總共45公里濱江區域將全部貫通,成為市民休憩場所。來到上海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這景色無敵的“45公里”地方,盡情漫步、騎行,領略最有上海特色的美麗濱江風情。
“45公里漫步”,會成為上海的一張名片。
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孕育了上海的繁華,也見證了上海的變遷。沿江地帶,宛如上海的大露臺,閱盡浦江風情。但是多少年以來,上海沿黃浦江兩岸的建設,一直沒有一個好的規劃和宏圖,延續下來的,是多年變遷積淀的各色痕跡。就好像一個漂亮的大露臺上,堆滿了各色雜物,辜負了一彎江景。這個狀況,一直延續到新世紀初年。
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始于2002年。經過近15年的努力,各項工作邁出了堅實步伐,生產岸線已逐步置換為生活岸線,為圍繞公共空間建設奠定了扎實基礎。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一直要求把黃浦江兩岸開發建設,看作是上海的百年大計,要建設成世紀精品。
早在 2005年5月13日召開的黃浦江兩岸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就明確要求,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必須按照既定目標,加強規劃管理、土地管理和岸線管理。要通過強化管理和提高透明度確保黃浦江兩岸有序開發,讓廣大市民共享開發成果。
2011年6月20日,韓正在調研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工程進展時強調:“黃浦江兩岸開發到哪里,沿江的公共空間就要開放到哪里。”當天下午,韓正沿著黃浦江兩岸黃浦、虹口、楊浦、浦東新區、徐匯等區的岸線,調研兩岸開發建設進展。他強調,必須堅定不移按照“百年大計、世紀精品”的目標,認真總結黃浦江兩岸開發近十年來的工作,堅持五個方面的原則,把握節奏,把握重點,使黃浦江兩岸開發更符合上海未來發展要求,讓全體市民百姓共享開發成果。
這五大原則,后來成為了浦江兩岸開發建設的指南。第一,黃浦江兩岸的岸線是屬于全體市民百姓的公共空間,任何部門、任何單位都必須嚴格服從規劃,兩岸開發到哪里,岸線就要開放到哪里,讓全體市民百姓共享沿江美景。第二,要盡最大努力,延續和弘揚黃浦江兩岸的歷史文化,充分挖掘歷史內涵,堅決杜絕唯經濟利益至上的開發行為。第三,要采取一切措施、花大力氣保護黃浦江兩岸歷史建筑,進一步強化法律法規,依法保護老建筑。第四,在下一步規劃建設過程中,要完善城市設計,沿江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必須統籌,做到更加科學合理和人性化。第五,黃浦江兩岸開發工作要更加注重品位、質量和內涵,沿岸各區必須嚴格按照規劃,把握節奏、把握重點開展工作,切忌一哄而上、急功近利。
韓正說,“兩岸開發,不是大開發而是大開放,開放成群眾健身休閑、觀光旅游的公共空間,開放成市民的生活岸線”。
今年8月17日,市委書記韓正在調研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工程進展時再次強調,要始終圍繞公共空間開放做好文章,全市齊心協力把黃浦江兩岸建設成為服務于市民健身休閑、觀光旅游的公共空間和生活岸線,到明年年底,基本實現黃浦江兩岸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共45公里公共空間的貫通開放。
圍繞公共空間開放做好文章,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兩岸重點區域45公里岸線尚未開放的部分,要統一規劃,今年四季度向社會統一公布,在同一平臺上加快推進、分區實施,沿線區委、區政府要擔負起主要責任。要進一步深化完善公共空間的功能,尤其是文化、服務設施,真正讓廣大市民群眾共享黃浦江兩岸開發建設的成果。
45公里空間貫通開放時,總長度相當于虹橋機場到浦東機場的直線距離。那時,從楊浦到虹口到黃浦到徐匯到閔行,再加上浦東20多公里精彩岸線,一條世界獨一無二的水岸美景,將呈現在上海市民和國內外賓客面前。
黃浦江兩岸45公里美景,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上海大露臺,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的五色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