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黃浦濱江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底蘊和風景,讀懂它,也就讀懂了一座城市的歷史。
黃浦江,上海的母親河。
提到濱江,首先進入我們腦海的,就是外灘,上海最具標志性的游覽勝地。對岸,是東方明珠、上海中心、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高樓大廈,在浦西的岸邊,遙望著對岸的天際線談情說愛,是一種腔調。
但事實上,外灘只是黃浦江濱江沿岸的一小塊區域,上海市政府現在正積極進行貫通濱江的計劃,屆時,不僅局限于外灘,沿著黃浦江,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這是黃浦江母親河賜予我們的禮物。

外灘即將迎來全新的“天際線”。
就黃浦區而言,濱江黃浦段地處黃浦江西岸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的中心位置,是上海推進黃浦江兩岸開發的關鍵節點。范圍北起蘇州河,南至日暉港,東臨黃浦江,西至中山路,岸線總長約8.3公里,陸域面積約3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外灘、南外灘、世博園,三大區域一旦實現貫通,連接這8.3公里濱江岸線還將通過增加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寬度,完善水陸一體化的綜合交通系統,“休閑步行道、健身慢跑道、自行車騎行道、陸上觀光車道、水上游覽船道”五道融合,共同打造集觀光、休閑、健身等功能的公共生活岸線,營造上海的慢生活——想想,就是一件既浪漫又讓人神往的事。
外灘金融帶“一帶四組團”
10月21日,中共上海市委第十三次會議審議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送審稿),提出要推動外灘金融集聚帶“一帶四組團”聯動發展。董家渡金融城將成為外灘金融集聚帶的重要核心?!耙惠S”即外灘濱江發展軸,由沿黃浦江的濱水線和中山路組成,既是金融產業發展軸,又是生態景觀和公共活動軸?!叭巍睂⑼鉃┮匝影猜?、復興路為界,分成北、中、南三個功能區段,外灘北段作為品牌提升段,突出金融、商業、文化品質的綜合提升;外灘中段作為功能示范段,是近期發展重點地段,強調功能快速集聚;而外灘南段作為商務拓展段,臨近世博園區、腹地較大,發展空間充裕。與此同時,圍繞外灘金融集聚帶,南京東路-人民廣場、淮海中路-新天地、南外灘-豫園、打浦橋-世博浦西園區還將形成“一帶四組團”聯動發展。
這是一個璀璨奪目的外灘集群,有了這樣一個集群,可以發揮外灘區位優勢,以外灘源為核心,以“文創+科創”為特色,以音樂會和近景演藝為主要內容,將演出場景與生活時尚、科技創新等融合,形成創新戲劇的集聚地。
除了外灘,黃浦區還有一塊得天獨厚的濱江地塊,就是世博浦西園區。根據《規劃》,世博浦西園區將被打造成為國際級的文化博覽創意街區。這樣打造之后,黃浦區將成為“世界級濱水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歷史與多元文化的集中展示區。
未來,從北到南,我們可以看到黃浦濱江的五個主題區段:外灘,是世界窗口;南外灘,是創意水岸;世博園區,是城市博覽空間;南園,則是慢生活港灣。
世博浦西段的轉型
近日,黃浦區也發布了《黃浦區濱江公共空間實施優化規劃設計》,規劃設想將黃浦濱江地區打造成為更有文化韻味、更具活力氛圍、更加舒適宜人、更能引領時代的標志性地區,成為“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的核心區”,宣布到明年年中,濱江黃浦段的8.3公里公共空間將全面貫通,直接連接徐匯濱江段。
這是一次臨水城市的空間轉型,這意味著,黃浦江濱江貫通之后,市民游客可從最北面的蘇州河,以步行或騎車等方式經過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中山南路新修的林蔭大道和南外灘新建的多座地標性建筑,最終到達日暉港。也可通過乘坐游船飽覽浦江兩岸風景。屆時外灘線、豫園線、南外灘線、世博線等四條文化探訪線路所涵蓋的站點,將串聯起黃浦區內的著名景點,游客乘坐觀光巴士可在任意站點上下車,在走走停停間,享受旅途中的每一處風景。
在這段岸線中,最引人關注的當然是南浦大橋至盧浦大橋約3公里濱江的規劃。這里,也正是原來世博會的浦西段,世博會結束后,就沒有進行大規模開發。如何激活這段濱江,成為需要規劃者奉獻他們聰明才智的問題。
這曾經是一片傳奇的土地。上海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二所所長奚文沁說:“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黃浦江的特點是尺度偏大,它是江,還不是河,比泰晤士河、塞納河都要寬許多。沿線一類是公共建筑,比如老外灘建筑群;一類是工業遺產,比如一些碼頭倉庫;還有一些市政設施。沿江的景觀內容特別豐富,有19世紀的老建筑,有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建筑,有改革開放初期的建筑,也有新世紀造的建筑??梢哉f,上海城市歷史的脈絡、發展的進程、建設的成果,都濃縮在這條濱江岸線上。而國外有些濱江景觀全是現代化建筑,或者是一種類型。黃浦濱江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底蘊和風景,讀懂它,也就讀懂了一座城市的歷史?!?/p>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南造船廠。江南造船廠歷史悠久,迄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在洋務運動中,清政府于1865年購買了外國人開設在上海虹口地區的旗記鐵廠,并將原有兩洋炮局并入,組成新廠,定名為“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制造船炮軍火和各種機器。1867年,江南機器制造總局遷至城南高昌廟現址,這時,江南造船廠進入了第一個興旺發展期:誕生了中國第一臺車床,自行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蒸汽推進的軍艦“惠吉”號和第一艘鐵甲軍艦“金甌”號,研制了中國第一支步槍、第一門鋼炮、第一磅無煙火藥,煉出了中國第一爐鋼……到19世紀90年代,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已發展成為中國乃至東亞技術最先進、設備最齊全的機器工廠。
為給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騰出空間,也為謀求自身發展戰略,江南造船廠完成了整體搬遷,正式入駐中船江南長興造船基地,只在原址留下了3個船塢?,F存的2號船塢歷史悠久,是洋務運動的工業遺跡。停泊在那里的“遠望1號”是我國第一艘遠洋科考船,曾經到達過南極和北極,可以說是民族崛起的象征。規劃初期,設計者們曾有過各種各樣的暢想,它可以作為特色遠洋探索主題公園、船舶主題酒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最終方案是保留原狀,待今后開發,留給大家一個想象的空間。而1號船塢東側大面積空地將變身草地音樂廣場;3號船塢的下沉結構則會被改建為兒童運動游樂場和沙灘運動場;L1碼頭還會被改造為以游艇碼頭文化為基礎的都市時尚空間。
原船廠區域地坪混凝土較厚,去硬化成本高,設計師們計劃在這里覆土種植草坪,草坪向黃浦江慢慢傾斜,讓人可以躺下來欣賞江景。覆土厚的地方種植喬木遮陰。這片濱江,就是一個江邊的“城市草坪”。
南外灘的糞便碼頭遷走了
南外灘濱水區岸線總長2.2公里,以萬豫碼頭街(黃浦海事局北側)和利川碼頭街為界,從北到南依次分北段960米、董家渡段370米和南段870米。其中,在董家渡段,將與腹地公共綠地結合設計面向黃浦江的階梯式景觀公園,并構建二層步行連廊系統,連通南北段濱江岸線、濱江公園和腹地。其中功能性的碼頭包括:海事局碼頭、環衛局碼頭、輪渡碼頭、游船碼頭,有的碼頭還在正常運營。重新安置、搬遷的工作量非常巨大。
黃浦濱江地區改造涉及三處輪渡站,包括東門路—復興東路輪渡站、董家渡輪渡站、陸家浜路輪渡站。其中,對董家渡輪渡站將僅保留人行輪渡功能,綜合設置水上巴士碼頭。為充分發揮濱江景觀的功能,三處輪渡站改造均采用辦公與輪渡功能分離方式,即保留一層輪渡功能,利用屋頂平面作為觀景平臺實現濱江貫通,同步解決輪渡站辦公與輪渡分離后辦公功能的選址問題。
黃浦濱江地區原來存在三處濱江斷點,分別為南浦大橋斷點、盧浦大橋斷點和日暉港斷點。黃浦區將打通三個斷點:開放南浦大橋橋下公共空間,在盧浦大橋斷點實現道路的進行雙向貫通,通過架設人行天橋的方式,對日暉港予以貫通。
其中,有一個人人躲著走、可是人人都需要的糞便碼頭。每一天,黃浦江上的小船都會載著這個碼頭的渣土、糞便,走水路前往浦東的綜合垃圾場。如此往返,每天運送渣土4000噸、糞便690噸。
最后,政府下了很大決心,幾經協調,終于確定還是把糞便碼頭遷走。雖然這么做工程浩大,原來的水路要改成陸路,而且需要購置新的大糞車,從浦西走陸地去浦東大約40公里,小車成本高、不方便。但對黃浦濱江來說,卻是天大的喜訊,整個區域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地利用舊碼頭。糞便碼頭遷走,黃浦江上運糞便的駁船少了,沿岸才能成為優美的生活空間。
而濱江貫通之后,環衛工人的裝備也同時升級。比如,有些路面會投放洗地機。洗地機清潔力度大,一些很難處理的污漬可以用生物清洗劑輕松解決,大大降低環衛工人的工作強度。現在已投入使用的洗地機,還只有人民廣場和外灘各一臺。
像海綿一樣的城市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能蓄水,還能利用蓄水。這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世博園的整體理念已經采取國外先進的“海綿城市”概念。區域內有雨水滲透、收集、處理、回用管理監控體系。專設蓄水池,收集雨水之后蓄積輸送到活水公園,經降解和處理,將5類水凈化為3類水;還可以人為控制水位,下雨后讓水滲透下去,雨水涵養在土地中。
園區里90%的雨水能夠再利用,降低城市的熱島效應;建筑都是綠色建筑,按照LEED-ND鉑金級標準建設,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經過過濾的空氣也是清新的。
辦公樓從地下一層到頂層全部打通,頂棚和外墻是透明的,一抬頭,就能看到滿墻植物。陰雨天,雨水收集起來,經過濾,自動給墻面和屋頂的植物澆水。頂層也已經變成了“空中花園”。
現在,黃浦濱江也在積極實踐世博會的寶貴經驗。比如滲水地面、雨水花園等技術的運用。在國外叫“低影響開發”,它不影響原來的生態系統,環境設計比較簡單,使用環保材料。還有“綠道”(green way)的設計,也不僅僅是種植綠色植物的做法,而是對綠色出行的一種提倡,是一種城市慢行系統。
一條短短的濱江帶,體現的是一種人性化服務的城市理念: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真正享受到城市美好的空間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