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綺黎
“三大健康指標”
——上海已達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
2015年市民平均期望壽命達82.75歲孕產婦死亡率6.66/10萬嬰兒死亡率4.58‰
市民健康素養水平達標率由6.97%(2008年)上升至18.61%(2014年)
上海人生活得很健康:健康素養水平達標率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食品安全知曉率逾82%、成人吸煙率和飲酒率均呈下降趨勢、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超過40%
市民知曉我國成年人一天合適的食鹽攝入量的比例明顯提高
發放前為43.0%
控鹽勺發放一年后為80.97%
上海市民的鹽攝入量
發放前為7.13克/日/人
發放后為6.38克/日/人
上海家庭每人日均食用油的消耗量
36.9g2010年
33.8g2013年
上海市民中飲酒比例
27.6%2010年
25.3%2013年
成年男性吸煙率
46.2%2010年
39.6% 2013年
專業機構的監測結果顯示,經過多年的努力,上海市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知識的知曉率顯著提高,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尤其是在控鹽、控油、飲酒、吸煙、合理用藥、心理健康等方面。
1健康公益講座貫穿全年
以《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實施日(3月1日)、世界衛生日(4月7日)、世界無煙日(5月31日)、全民健身日(8月8日)、高血壓日(10月8日)、世界糖尿病日(11月14日)等各類健康主題日為契機,在上海,市、區縣、街鎮全年會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
《上海市健康促進規劃(2011-2020年)》(滬府辦發(2011)11 號)要求至2011年起,每年9月第1周(9月1日到7日)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活動周”。活動周期間,上海針對市民存在的生活方式健康危險因素,以“四控一動”(控油、控鹽、控煙、控體重和適量運動)、合理用藥等核心理念,廣泛開展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活動。
2健康促進進企業、進機關
為更好地探索健康場所建設工作經驗,上海市開展場所專項建設項目。一是,2013年組織100家單位開展健康食堂創建項目,全市統一制作10萬份含有紅黃綠燈食物分類等內容的宣傳折頁和20套健康食堂科普版面,依托專業支持,實施基線調查、從業人員健康烹飪技能培訓、制定控油控煙制度、提供搭配合理的餐飲(含水果、酸奶、粗糧)、通過食物紅黃綠分類引導就餐者選擇合適的餐飲等一系列干預措施,并對創建過程進行督導,對達標的單位予以命名。
2013年在100家政府機關啟動無煙工作場所創建項目。2014年進一步擴大了無煙機關的建設范圍,并探索建立定期檢查、通報、公示等制度。
3腦洞大開——傳播健康新方式
2008年起,上海市先后向市民贈送控鹽勺、控油瓶、腰圍尺、冰箱貼、穴位按摩器、握力圈等各類健康支持性工具以及《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知識手冊》、《上海市民心理健康知識120問》、《上海市民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讀本》、《上海市民應知應會知識手冊》、《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識讀本》等健康科普讀物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宣傳資料。
2014年以后,財政每年將常規投入4000萬元的專項經費用于向市民發放支持性工具或讀本,確保了健康宣傳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4組建健康小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2007年下半年起,上海市愛衛會辦公室采納了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社區高血壓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項目”的成果,啟動了“醫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的控制高血壓自我管理小組活動。為滿足廣大市民要求加入小組活動的需求,2009年起更名為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截至2014年底,全市5000多個居村委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組2.5萬個,小組參與人數42萬人。
健康主題公園
——給愛跑者空間
目前,上海建有30多個健康主題公園,100多條健康一條街,2400多條各具特色的健康步道等。
社區體育健身場地面積達435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