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讀: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網絡興起之后,你還離得開它嗎?生長在互聯網時代,我很慶幸,自己能夠見證到互聯網改變世界、改變生活;但又有些悲哀,因為我每天將大部分時間耗在了“線上”,卻逐漸喪失了擁抱現實社會的能力。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后,工作、交流、學習等都可以在線上解決。如果把互聯網看成是這個社會的基礎設施,那么數據就是生產資料,計算就是公共服務。
50多萬年前的關鍵詞是光明與黑暗,50多年前的關鍵詞是數字和模擬,而今天的關鍵詞是在線與離線。
移動互聯網是比傳統互聯網在線程度更深的互聯網。手機操作系統一旦做到了在線就會帶來絕佳的用戶體驗,蘋果手機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但對于真正成熟的互聯網來說,手機只是諸多的在線設備之一。慢慢地,每一個設備都會變成互聯網的終端。計算會利用互聯網這一基礎設施,讓作為生產資料的數據產生價值。而每一個原子、每一個比特,一定都依附在在線系統上;離線系統的規則,一定不適用于在線系統;沒有數據流動,一定不是在線系統。
這就是作者眼里即將到來的計算經濟時代。
作為阿里巴巴首席架構師,作者用8年時間打造出阿里云。本書不僅匯集了他這些年實踐和思考的總結,更從本質上解讀和分析了互聯網、云計算、數據。互聯網正像電力一樣給人類社會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提出我們對待互聯網的看法要像對待電能一樣,互聯網應該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之一。所有的產品只有連上互聯網才能在這個時代發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