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慶
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優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隨著改革的推進,英語課堂要求不斷改革。作為英語教師,打造有效甚至高效的英語課堂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如何打造英語“有效課堂”,如何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是我們一直研究的課題,這就需要廣大英語教師不斷反思、不斷探索。根據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我就如何打造有效的英語課堂與同仁交流。
一、科學確立學習目標,恰當安排學習任務
教得好還要會學習,打造英語“高效課堂”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在上課時簡明扼要地揭示學習目標,出示本堂課的自學要求,學生可以在教師明確的指導下帶著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相關的內容,完成相應的練習。同時,在自學過程中可以小組討論,但要在明確方法、明確要求后回答問題。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交流。學生通過自學得到對這些知識的感悟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學習的過程。同時,在學生進行自學活動時,教師要及時巡視,發現學生自學中的問題,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對個性的問題單獨輔導,對共性的問題進行輔導。
例如,九年級英語Unit 6“Go for it!”一課中,以“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作為問題依據,以Before you read階段與學生談論早餐常常吃什么樣的食物,并簡要闡述為什么喜歡這些食物。在談論中先復習鞏固定語從句,所設計的問題學生都能輕松自如地回答,同時導入新課,為閱讀做準備,極大地吸引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趣。While you read階段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捕捉信息,然后判斷以下陳述是否正確: (1)Peter prefers too much fried food.(2)Tony doesnt eat sugar.(3)Some types of oil are bad for us.(4)Laura eats meat.(5)Burnt barbecued meat might cause cancer.這個任務的設計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突出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從而了解作者的寫作觀點、態度和目的等,提高學生獲取閱讀信息的能力與語言組織概括能力。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針對不同事物作出合理的評判,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能發散學生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增加英語語言實踐的機會,培養他們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英語作為語言學科,激發學生的閱讀求知欲,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他們內在的需要,從而使學生從苦學到樂學、從學會到會學,使學生真正獲得英語能力的提升。
1.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習慣。預習前,教師給學生一個預習提綱,即要把預習的內容概括成幾個問題或知識點,再輔以一定的參考資料,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或知識點做好預習和筆記,然后在課堂上講解釋疑。
2.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指導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從一個句子快速地掃視到另一個句子,進行連貫性理解的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猜測詞義的能力。學生通過閱讀簡易英語讀物,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激發閱讀興趣,不斷促進英語知識與文化背景知識的融會貫通,逐漸達到精讀與泛讀的協調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三、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英語情境
現代多媒體技術具有信息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較好的作用。
現代多媒體呈現的內容形象活潑、豐富多彩,能極大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用多媒體創設與現實生活相仿的英語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又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在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合理安排分組,有效評價激勵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活動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有的英語課表面上熱烈,而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教師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但在設計時往往只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忽視活動的有效性,從而導致活動流于形式,表里不一,這樣不但學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養,而且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1.科學分組,關注個體差異。分組的時候,一定要優差搭配,性格活潑的和內向的搭配,這樣才能保證小組的正常運行,帶動全班學生主動學習,為小組活動打好基礎。
2.注重小組長的培養。一個小組表現的好壞,跟小組長的表現是緊密相關的。每個組要保證有一個能管理好本組的學生,他能用簡單的英語發出活動指令,帶領大家學會日常英語的語音語意,帶領大家創編展示。
3.合理安排活動。這要求教師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設計每一個活動要精心務實,不能只為了表面熱鬧。對于新知識的教學,在活動設計和安排上要注重難易梯度,并且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對學生的要求。總之,要考慮活動的實踐性、交際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種因素,使每個活動在目標下有機地聯系起來,并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實現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注重激勵性評價。通過激勵性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打造有效的英語課堂有推動作用。
但實施激勵性評價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適時評價,一定要等到一個環節結束后再進行評價,為課堂教學的下一個環節起推進作用。二是適度評價,教師進行課堂評價時要自然和得體,切忌使用過于夸張的動作和語氣;表揚要恰如其分,絕不能隨意使用鼓勵與表揚的話語。三是分層次評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個學生跳起來都能夠著,都有前進的動力。對于接受慢的學生,老師要找到閃光點來表揚;對于接受快的學生,不應該因為他一直表現好而忽視表揚。這樣使每個孩子都享受到被賞識的快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快樂中不斷發展、不斷成長。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打造英語“有效課堂”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靈活多樣地安排課堂活動,提高活動的有效性,注意形式的新穎、多變性,這需要廣大英語教師不斷反思、不斷探索,勢必要求教師善于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避免機械重復而導致的單調乏味,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讓英語課堂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