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新課程的改革“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素質教育倡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這就要求教師熱愛每一個學生,不能讓掌聲和贊揚只成為優等生的“專利”,不能忽視后進生——這個更需要得到關愛的群體。
后進生由于在智力、學業、思想紀律等方面的培養和獲得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或障礙,構成一個特殊的群體,被教師往往視為“另類”而遭受“特殊”的待遇,比如憤怒的語言指責、武斷的否定、變相的體罰等,這些都會使后進生的心靈受到摧殘,情感變得委曲,導致在學習上“破罐子破摔”,處在自卑失落的困境中不能自拔,甚至倒退。以下我就后進生的轉化談一些自己的心得。
一、賞識優點,樹立自信心
師愛是成功教育的源泉,關懷能給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力量。正如一位教育專家所說:“人性中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賞識。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的。”所以,不只是學習上的優秀者需要教師的賞識,那些后進生同樣需要被賞識、被認可。后進生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教師要善于發現后進生的優點,從賞識他們的優點開始,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后進生自己本身處在彷徨與自卑中,如果就其不足進行片面的指責,“一刀切”的批評否定,甚至簡單粗暴地把他們傷害,只能是雪上加霜,長此下去,會影響全班的其他學生。
如我班何立建同學的母親弱智,父親殘疾,該生的語文成績一直不理想,由于條件限制,家長抱著任其發展的思想。面對這個情況特殊的孩子,我制訂了幫扶計劃,在每天課外活動時幫他輔導。由于我的關愛和不懈努力,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他語文考了85分,其他各門課程也都有了提高,為此,班上給他評了“學習進步獎”。在生活中我也對他進行關懷,給他多次購買學習用品。通過這樣的幫扶行動,他不但熱愛學習了,而且樹立了生活的自信心。在平時的班級工作中,我會經常與學生家長溝通,盡自己的最大力量為學生分憂,讓每個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這是促進學生進步的動力。
二、尊重人格,用愛心去感化
“尊重綠葉就是尊重大樹,尊重人格就是尊重生命”。人類是有思想感情的高級動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尊重。后進生或許是自卑而不敢表現自己,或許是自暴自棄而遠離教師,久而久之,輕則抑郁消沉,重則產生反抗心理和對立情緒,其后果令人憂心。
尊重是轉化后進生的情感基礎。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教育的源頭活水,而后進生膽怯、缺乏自信的內心實際更應該得到教師的尊重,更需要心靈的撫慰。教師之愛猶如陽光溫暖他們冰涼的心,真誠的愛會使他們彷徨不定的心有所依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尊重后進生的人格,用寬廣的胸懷接納他們,用實際的行動關心他們,這種愛的滲透會使后進生在情感上得到認同,在心理上變得愿意進取。
三、注重溝通,進行多方位的互動
時代發展,當今的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敏感性極強,后進生的心理狀況則更復雜,他們或焦慮迷茫,或缺乏信心。針對后進生心理復雜的特點,教師要認真分析,及時把握他們的內心想法、情緒變化,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溝通。
1.經常開展與家長、學生的交流活動
后進生的轉化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教師要經常開展與家長、學生的交流活動,如開展主題家長會,舉辦“心靈之聲”的家教咨詢等,在座談過程中應切準談話時機,注重談話方式,切忌“告狀式”,發泄私憤,這樣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會加深師生矛盾,形成對立。教師要以“春風化雨”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心中的困惑、障礙及對家長和教師的看法,同時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導觀念,交流家教方法,根據每個后進生的實際制訂“家校合作”轉化計劃。
2.利用課堂教學搭建表現的平臺
課堂是教學互動的主陣地,而互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活動情境,給后進生搭建表現的平臺,鼓勵他們舉手發言,哪怕回答得不夠完美,也要讓他們參與其中,挖掘后進生沉默已舊的內在潛能,讓他們很好地表現自己。盡管這樣的方式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但對于后進生的成長來說卻異常寶貴。當然,提問要易于他們思考,這樣更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更有效地促使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達到在潛移默化中轉化的目的。
3.制定階段性的學習目標
有這樣一個例子,日本某長跑運動員在世界性比賽中屢次奪冠,在談到自己成功的奧秘時說:“我每次比賽前,都要騎自行車沿跑道環行一圈,記下沿途的一些標志性物體,正式比賽中把它們作為一個個小目標努力實現,直到最后成功。”這就是一個通過制定階段性目標努力成功的典型事例,我們不妨借鑒其成功的經驗。
后進生的學習目的盲目,行為懶惰,學習動機滯后,我認為教師給他們制定階段性學習目標更利于提高。教師制定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并通過幫扶指導實現階段目標后,重新制定新的目標,這樣使后進生有逐漸提高的過程,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帶來的收獲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反之,如果制定的學習目標過于高遠,會使他們感到力不從心,甚至畏縮不前。
4.實施激勵性評價為主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對其學習過程、學習情感及學習效果的一種認可,尤其是對于后進生教師更要善于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應該倍加關注。“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后進生更需要鼓勵和表揚。教師采取口頭表揚、注視微笑、作業批改中談心式的評語等激勵性的評價,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不必吝嗇自己的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贊賞的話語,正是這樣的表揚和鼓勵給了后進生十足的勇氣。
總之,教師對后進生的關愛雖然看似輕松,實則包括無限豐富的內容,教師不能把對學生學習的督促當做是唯一的工作,而忽視對學生情感的關注。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關注后進生這個特殊的群體。教師要滿足他們被愛的渴望,呵護他們的久違贊揚和鼓勵的心靈,多一些賞識,多一份尊重,多一次溝通,相信后進生一定能走出“后進”的陰影,迎來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