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自理能力是指人們在生活中能自己照料自己的一種行為能力,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簡單地說,就是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幼兒自理能力的形成,對于今后生活將產生深遠的意義。從小自理能力強的孩子,進入社會后生存適應能力就會更強。一些幼兒自理能力較差,父母包辦的較多,依賴性特強,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培養的難度比較大。在多年的幼兒教學實踐中,我研究總結了幾種培養幼兒自理能的辦法,供大家借鑒。
一、抓住關鍵點,培養幼兒的自理意識
思想主導行動,自理意識是從思想上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起點。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幼兒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痹谌粘I?、學習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樹立自理意識,這樣幼兒才能自覺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我通過“我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別人”等趣味活動,讓幼兒在活動實踐中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能幫助別人做很多事情,樹立幼兒自信心。課外活動結束后,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引導幼兒整理衣服,拍拍衣服上的灰塵,保持衣著整潔。然后讓幼兒伸出小手,相互觀察,提出我們的小手臟了怎么辦?指導幼兒自己洗手,不斷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再如,我們班的王亮小朋友,不會穿衣服、系鞋帶,一提到洗手,就追著老師,讓老師幫他洗手。一開始,我一邊幫助他洗手,一邊引導他仔細觀察,鼓勵他自己試著做。慢慢的,王亮小朋友學會了許多自己處理日常小事的技巧,樹立了動手做事的自信心,動手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氨鶅鋈?,非一日之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比較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幼兒教師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一些關鍵點,逐步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事,感受自己的成長,樹立自理意識,增強自理能力。
二、積極搭建平臺,教授幼兒自理技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就告訴我們,要想讓幼兒做到生活自理,就必須讓幼兒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我們所教的幼兒較多,存在個體差異,我們在教授方法時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因材施教,分類指導。一是要注重分類指導。對于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在示范指導中的標準要相對高一些。對于自理能力較弱的幼兒,我們不僅標準要低一些,而且要耐心進行引導。如,在示范指導幼兒系鞋帶、穿衣服等日常生活事例中,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指導掌握其中的要領。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首先指導他們分清衣服前后領,然后指導穿一些簡單的套裝,幫助他們總結穿衣要領。二是要注重循序漸進。在幼兒掌握了基本生活自理技巧后,我們要想方設法提高其速度和質量。如,幼兒在吃飯方面,在學會用勺子和筷子后,指導幼兒加快速度,傳授一些如何杜絕撒飯粒的技巧,慢慢做到獨立吃飯。再如,幼兒午休后,我們組織開展穿衣比賽活動,看哪個幼兒穿衣速度快,又穿得整齊,給予獎勵。通過反復訓練,不僅鞏固了幼兒的穿衣技巧,而且使他們的穿衣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三是要注重鼓勵。獲得成功的愉悅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因此,教師注重多鼓勵和表揚幼兒,讓幼兒在老師的表揚聲中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自覺掌握自理技巧,提高自理能力。如,幼兒自己動手整理完小書桌,我們就要及時給予“你真棒”、“真能干”等肯定,讓幼兒感受成功后的快樂。
三、多形式多渠道,鞏固幼兒自理能力
幼兒自理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反復訓練的過程,我們要通過經常性的督促、檢查和提醒等方式,幫助幼兒鞏固自理技巧,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一是要緊緊抓住日常生活,處處訓練幼兒。如,幼兒自己如廁、動手整理課桌、飯前洗手等各個方面,都讓幼兒自己做。在幼兒做的過程中,教師耐心指導,反復訓練,逐步鞏固自理要領。二是注重發揮游戲的功能。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我們可以通過游戲鞏固幼兒的自理能力技巧。如,開展“給布娃娃穿衣”、“給小猴子洗臉”、“布置小動物的家”等趣味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如何穿衣、洗臉和整理布置自己的房間,在游戲中強化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三是注重激發幼兒的好勝心。好勝心是促進幼兒提高自理能力的一種強大動力。我們一句不經意的話,就可激起幼兒的好勝心,促使他們躍躍欲試。因此,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我們要善于抓住幼兒這一特征,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在活動中促使幼兒提高自理能力。如,在午飯后,設計開展幼兒動手洗碗筷活動,對于洗得干凈、速度又快的幼兒,給予監督和幫助別的幼兒洗碗筷的獎勵,讓幼兒在競爭中提高自理能力。
總之,自理能力的培養在幼兒期是一個重要的開發期,而且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貴在堅持,重在鼓勵,關鍵在訓練。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多為幼兒創造機會,搭建平臺,讓幼兒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教師輔以耐心的指導、精心的示范、長期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幼兒較強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