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鳳梅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這是一項長期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學校教育是我國主要的教學形式,班級授課制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為“班集體靈魂”的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歷史重任。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素質教育
班主任的身份本身就是多重的。既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又是本班任課教師的協調者,更是學校與家長連結的紐帶。班主任工作是平凡的,然而又是舉足輕重的。班主任工作既是艱巨的,也是很有樂趣的。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勝任這項工作并把自己從繁重中盡量解脫出來,那么,如何開展小學班主任工作并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班主任。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明確班主任的重要性和工作現狀,班主任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在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班主任,就更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的影響性。 學生整體狀況良好,但小事不斷,造成班主任工作難度、壓力特別大。許多人不愿當班主任,覺得當班主任太苦太累。實話實說,同為班主任,這些體驗我都有。許多班主任整天沉陷于瑣碎事務中,身心疲憊。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在逐步喪失,甚至有些班主任已產生了工作厭倦感。導致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正面臨著很大困惑。
其次班主任要體貼和關心學生、親近學生、研究學生;展現自我,樹立威望。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 研究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活動觀察。 了解班風、學風,了解全班主要的優缺點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亟待糾正的弱點;二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了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 在親近與研究學生的過程中,我們班主任要努力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選的干部應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隊伍的組建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須精心培養,要大力表揚干部優點,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在鼓勵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要求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小學生入校門不久,對社會這個概念還沒有完全理解,對學校或家庭還沒有徹底的區分。因此,他們很多時候在學校缺乏紀律性,任由自己的性子,想什么就做什么。那么,這時作為班主任和班干部就應該及時制止學生的這一行為。給學生列出在學校不同于家里,在學校應該遵守的紀律。例如:上課期間不準隨意走動,不做小動作,不吃零食等,在課間活動期間不玩帶有安全隱患的游戲。時時給學生灌輸日常行為習慣,刻刻提醒學生的不足。同時,也可以將這些制度以兒童化的語言,融入兒童的兒歌,編成故事,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慢慢將學校及班級的規章制度習慣化。
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及其途徑。競爭是一股巨大的、潛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達到或代替的動力。班主任應在班內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競爭活動。必須強調,這是互助、友好的競爭而不是敵視和保守的競爭,其目的是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進步。激發與外班學生的競爭意識:從集體活動的表現、班級榮譽的爭取、留給老師的印象以及個人獲獎情況等等多個方面激發全班由整體到個人的與外班的競爭意識。這也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設立定期評比:以一個月為期,全班學生相互評和自我評價,使每個學生明確近期優缺點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從而增強警惕性和進取心。建立互助組,小組幫助組員等等多種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進步,共同實現個人、小組與集體奮斗的目標。獎勵和批評:獎勵與批評的方式各種各樣,目的都是鼓勵先進、指出缺點、激勵所有學生爭取更大的成績。獎勵比批評的教育效果更明顯。
總之素質教育應時代需要所培養的人才應是高素質的,是有創造性的人才。班主任在使素質不同的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盡可能大的提高和發展的同時,更要努力發掘學生的潛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創造能力,培養他們成為班上各方面的頂梁柱和帶頭人,使班級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帶動大家都積極創新、勇于探索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也顧忌學生以外的本班的任課老師的利益。班主任應協調好任課教師與任課教師間的問題,同時也要協調好自身與各任課教師的關系。我們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一心向班協調一致,才能讓班級和諧向上的發展。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作為育人的重要環節和途徑的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他要求班主任必須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班團隊。班主任是教育者,只要班主任心中有學生,對學生的教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和風細雨,定然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