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摘要: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必須掌握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它是從事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本文通過依托個人課題《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師教學基本功發展研究》,探討了在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師應具備的教學基本功。
關鍵詞:新課程下;歷史教師;教學基本功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0-009-1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背景下,我國教育改革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起步。傳統意義上教師單項語言輸入的教學方式被新課改理念下強調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打破。新課改不僅要求教師以一種新的理念重新審視“三字一話”、語言表達及課堂教學等方面的基礎基本功,還需要廣大教師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努力練就新的專業基本功。
一、歷史專業知識方面
1.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歷史學科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史實是它的血肉,理論是它的精髓。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歷史觀,則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在新課程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才能自覺地在運用唯物史觀去鑒別、選擇、分析史料,去說明、分析、論證觀點。概括地說,教師的理論素養包括: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唯物主義歷史觀等。
2.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尤其是史學理論知識。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尤其要注重史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史學理論是衡量歷史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標志,對于歷史教師所擁有的“史識”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史學理論水平決定了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和科研能力。
3.具備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教育科學知識。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師只精通本專業知識、難以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也影響其自身在學生中的威望。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浩如煙海,歷史教師只憑原來在大學中學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歷史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須有“長流水”“新鮮水”,所以,歷史教師除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多讀書,具備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教育科學知識,做到文理滲透、中外滲透、古今滲透。
二、歷史專業能力方面
能力素養是衡量歷史教師素質的關鍵。歷史教師的能力素養除具備了解學生的能力外,還包括具有的歷史教育教學能力和史學研究能力。
1.歷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師,如果僅僅具有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素養、相關學科基本知識素養和史學理論素養是不夠的,還要具備從事勝任新課程歷史教學活動的素養,即教育教學的能力,包括建構科學合理的歷史學科課程能力、熟練處理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新課程體系下,歷史學科的課程建構分為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校本活動課程三個層次。針對龐大的課程內容體系,需要歷史教師去具體操作,并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行科學合理的內容整合,為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是一個多元、開放、知識急劇增長的時代對歷史教師的必然要求,它是實現“能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習與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去”的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它是“史才”的現代化內涵。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適應這種趨勢,具有熟練的處理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在新課程歷史教學實踐中,這種能力表現為:歷史教師要學會利用一些軟件,制作教學課件,要熟悉與歷史教學有關的教育教學網站和歷史教學博客群,能夠迅速地搜集、查閱網上的信息,并進行有效地整合,為歷史新課程教學服務。
歷史教師的表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歷史的過去性和時序性決定新課程歷史教學具有很強的表述性特點,要求歷史教師就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歷史教師良好的語言素養能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實,獲得科學地歷史知識和真情實感。甚至可以說,教學之成敗,以語言為先。歷史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歷史知識吸收的程度和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關系到歷史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
2.歷史教師的史學研究能力。歷史教師的史學研究能力主要體現在歷史教師以史學問題作為研究課題,進行歷史科學研究的過程中。
歷史教師的史學研究能力的養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扎實的歷史學專業理論、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動力。扎實的歷史學專業理論是歷史教師進行史學研究的基礎,沒有扎實的史學理論作支撐,史學研究無疑是“離開了水談游泳”史學研究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歷史教師應結合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系統學習歷史學專業知識和史學理論知識,這對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從事史學研究工作大有益處。
新課改下,教育理念在變革,教育技術在革新,這些變化帶動歷史教學基本功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不斷深化拓展。新興的教學理念遍布課堂的各個角落,陳舊的知識體系被取代,落后的教學手段被淘汰。然而歷史教學的基本功能是恒定的,即傳授歷史基本知識、進行思想教育、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就決定了歷史教學基本功的恒定不變的目標。
在歷史教育功能不變的前提下,不管是教育理念的變革還是教育技術的革新,歷史教學基本公眾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都是為實現歷史教育的功能服務的。
隨著時代的變化,承載歷史教育功能的歷史教學目標會發生改變。為達成教學目標,歷史教學基本功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勢必要發生變化,從單一化走向多極化,反推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的深層次變革。
[參考文獻]
[1]周曉光.歷史教學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徐玉珍.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出發重新思考教師教學基本功.課程·教材·教法,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