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琳
摘要:科學教育對于幼兒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科學教育對培養幼兒科學精神、探索意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幼兒園科學教育主要應從幼兒教師要準確定位、營造適宜的科學教育氛圍等幾方面入手。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0-042-2幼兒園科學教育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合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機會,鼓勵幼兒通過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圍世界、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一種活動。幼兒園科學教育對培養幼兒科學精神、探索意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幼兒園科學教育現狀并不理想,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是擺在每一名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現狀
目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突出問題就是科學教育的課程化,忽視幼兒年齡特點,造成科學教育效果欠佳的現狀。
(一)以教材內容代替幼兒的實際生活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出發點主要是教材大綱,而不是幼兒。這種做法往往導致教育活動內容過易或過難,無法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事實上,幼兒的日常和常規生活中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盧梭告訴我們:科學教育要以幼兒感興趣的東西為內容,引導并遵從幼兒的興趣,在幼兒的生活中捕捉科學教育的契機。如教學中,小班認識“腳”,一般都是使用圖片,認識腳背、腳底、腳趾頭等,幼兒是被動地聽教師講。
(二)以教師的講解演示代替幼兒的探究
現行的幼兒課程中,有很多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即便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注重的還是自己的操作演示和講解示范,雖然也安排了幼兒動手操作,但幼兒的頭腦還是在教師的指揮下運轉著的,這使幼兒仍停留在聽老師解釋,看老師操作,回答老師要求回答的問題階段上。
(三)以唯一結論代替幼兒多角度發現
很多教師在科學教育過程中,經常為了體現出重視幼兒的探究式學習,選擇一些科學小實驗或小制作,這本來是好的,但卻因此而忽視引導幼兒對周圍生活廣泛科學現象的感知與觀察。在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時,教師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們描述操作中發現的現象及提出的困惑和需求,不能以多種方式鼓勵幼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就限制了幼兒不斷發現和提出新問題。一些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急于馬上給予解答。不能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一份期待,鼓勵和引導,更談不上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去尋找答案。
(四)以概念的精確性代替幼兒的理解能力的發展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思維發展的不成熟,理解能力較弱,尚不能理解深奧的科學概念及原理,但有些教師在活動中過分注重科學概念表述的精確性,使用了諸多的速度、慣性、重力等科學專業詞匯。活動中有些教師往往比較注重向幼兒傳授科學知識而忽視培養幼兒掌握科學方法,缺乏給予幼兒一把打開科學知識寶庫金鑰匙的意識。
二、改進幼兒園科學教育現狀的對策
針對幼兒園科學教育不理想的現狀,我們只有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才能使幼兒園科學教育逐步走上高效、科學的軌道。
(一)幼兒教師要準確定位
科學教育應最大限度地促使幼兒去主動地思考、探究,這就需要教師對自身角色有明確的定位。首先,教師要做科學教育的引導者。幼兒教師要選擇針對幼兒的學習材料,旨在幫助幼兒在最初的階段順利構建對科學學科的基本知識的感受。教師應著眼于身邊的第一手材料,從其衣食住行開始,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發現科學,學習科學,獲得第一手的知識,解答離他們最近的疑惑。進一步說,幼兒在親身活動中,邊思考邊解疑釋惑,這種學習方式早已被證明是最有效的最有價值的方式。其次,教師要做科學活動的合作者。孩子的好奇心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摒棄過去那種“灌輸科學知識”,變成“灌輸科學探究的精神和動力”為主,從外在的、客觀的科學知識轉向幼兒的學習活動,轉向生動而豐富的科學探究。因此,幼兒教師要扮演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伙伴和合作者,善待幼兒的好奇心。最后,教師要做科學探究的欣賞者。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鼓勵幼兒探究的心理氛圍的基礎,這樣幼兒才會主動投入進去,無拘無束、大膽地展開思維活動,進行表達。對幼兒應秉著一種接納和支持的心態,應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以一種觀察者和欣賞者的視角,教育者本身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成為一個受教育者。
(二)營造適宜的科學教育氛圍
適宜的科學教育氛圍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幼兒科學探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1.營造新意氛圍
新意的氛圍就是符合幼兒心理發展需要,并具有新鮮獨特、生動、富有情趣的物質環境所產生的氛圍。幼兒對一切富有新意的事物特別感興趣,都想看看、聽聽、摸摸、問問。據此,教師要抓住時機,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我們可以在科學活動室的每個角落,都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多功能材料,以滿足幼兒不同活動的需要;在不同區域中,根據區域活動目標,提供富有啟發性、挑戰性和可探索性的材料,并隨著活動的深入不斷進行調整和更換;依據幼兒的興趣愛好,提供豐富的材料,激發幼兒進一步地探索發現。例如,幼兒每天洗澡時發現排水的地方有小漩渦,很好奇。于是,教師在活動室周圍張貼了許多有關漩渦的圖片,包括從日常洗手池中的小漩渦到大海里的海嘯。同時,室內放有水桶、洗臉盆、棍子和紙屑等物品,讓幼兒觀察并動手攪拌水形成漩
渦,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2.創設動態環境
我們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動態活動材料,盡量多創造機會讓幼兒去接觸變化的事物,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及其變化過程。我們從幼兒實際情況出發,依據科學活動目標,準備一些能激發幼兒操作欲望并能通過操作獲得一定科學知識的活動材料。比如,在“認識物體的浮沉”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積木、海綿、回形針和瓶子等物品,讓幼兒觀察什么東西會浮、什么東西會沉,從而激發幼兒從事活動的興趣。在幼兒產生興趣的基礎上,再鼓勵幼兒想辦法使浮的東西沉下去、沉的東西浮上來,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3.創設和諧的心理氛圍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寬容的、民主的心態對待幼兒,這樣幼兒才會在心理上感覺到自由。在實際活動中,幼兒可以自選材料,自由操作,盡情發揮和發展其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獲得對世界的認識、態度和情感。例如,我們在操作區放置各種顏料、水和水杯等物品,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他們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此,我們開展了“顏色變變變”系列實驗活動,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顏料的千變萬化,有效地激發了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三)采用兒童化的教育方法
在進行幼兒科學教育過程中,只有運用適合兒童年齡與心理特點的方法與手段,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例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備有動物、植物、天文、地理、歷史、地質等各方面真實的教具,讓兒童學習照顧動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環境,對宇宙萬物感興趣,認識礦物等。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們在真正的社會活動中進行,如就餐服務、打掃房間、建造玩具房、培育花草等。教師在這種教育實施當中,更多的是一個觀察者、指導員和記錄者。孩子們在這種啟發式教學下,在數學思維、語言能力、運作純熟靈巧、值得信賴的人格等方面將有突出的表現。
[參考文獻]
[1]董雪梅.師幼探索之旅——蘋果的猜想[J].早期教育,2005(05).
[2]張俊.論幼兒科學思維的啟蒙[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04).
[3]劉占蘭.學前兒童科學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